APP下载

情境教学下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研究

2023-11-02朱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4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朱生

【摘要】情境教学法由于其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被广泛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目前已成为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文章先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接着展示了情景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的几个教学案例,即通过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动手实践情境以及游戏情境,来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情况,以期为一线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探究

随着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教育应承担人才培养的功能,核心素养就是基于现实需求而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小学数学领域,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研究,大多指向了情境教学.因而,开展情境教学方面的案例研究,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成了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就是对学生以后发展有着核心影响的素养,核心素养能力的具备与否,关乎学生以后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乎教育对社会人才培养的成败.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基于社会发展现实而不断变化的,现如今的核心素养内涵与早期的核心素养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早期的核心素养内涵强调“双基教学”,即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价值情感与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喜欢数学与热爱数学是培养数学顶尖人才的关键,通过这一内涵的增加,可以看出数学教学开始由让学生接受知识,向让学生挖掘思考知识方面的转变.

之后的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又进行了扩展,以“培养全面的人”为目标,开始注重数学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开始面向现实,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将独立、静止的数学教材内容,搬到灵活多变的现实中,让教学更加灵活.再后来,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些核心素养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二、情境教学法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课程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问题”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像其他学科,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数学结论往往是对数学具象的总结,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发展不成熟,因此教师必须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依附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让数学数字和概念拥有现实的载体,让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让数学拥有人文温度.不过,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问题的设定不能过于深刻,要侧重与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要加强知识应用情境的创设,这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很有好处.

例如,在数学知识“年、月、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本节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时间概念,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更长的月或者年的概念知之甚少.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知识,教师就需要对抽象的年月日概念具象化,让它拥有具体的内涵.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同学们,你们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呢?”小学生都有过生日的经历,所以对生日的时间记忆会更加深刻.此时,学生会回答“5月8号”“9月17号”等,但是不会把年份带上,为了引导学生对年份的回答,还需要继续创设问题情境.

如果此时继续询问学生“你是哪一年出生的”或者“你过了几次生日”,学生的记忆可能会变得模糊,因此,可以这样说“哪一位同学有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请举手”,然后教师从举手的同学中随机挑选一位.“你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过了几次生日?”小学生会根据记忆来回答次数,然后教师继续询问“你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今年几岁了,是哪一年出生的呢?”以此引出小学生对年份的理解.通过创设类似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推理,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模型素养和空间观念

数学的教学一定要面向现实生活.这是因为学生只有具备现实生活思维,才能有效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运用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而这种发展过程又往往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个黄金时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对生活情境的引入,不利于学生数学模型思维的培养.生活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就好像吃饭、洗澡、睡觉、玩耍等生活情境.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气息.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方位,让学生学习前后左右等常识.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散开,然后向教师报告自己处于操场的相对位置.在位置和方向的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参考物,在报告自己处于操场位置的时候就是将操场的中心位置当作参考物.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其他学生为参考物,说明自己与其他学生的相对位置,让学生明白前后左右都是相对的位置,而不是绝对位置.最后就是对这一内容的拓展,让学生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相对位置,从而深刻理解本节知识.

生活情境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或者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些现象或事物.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生活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引导,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三)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向学生传递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则表现为已有学习方法的继承和创新,尤其是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创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过于依赖教材的解题思路,缺乏拓展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而利用故事情境化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有趣的探索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激发学生方法创新的欲望.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探索精神、创新能力,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教材内容“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目的.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相关知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圆的性质,掌握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在向学生介绍完教材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创设故事剧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学们,外婆过生日,你的父母带了一个大蛋糕,但是他们不喜欢吃蛋糕,现在是你和另一位伙伴要平分,如何才能做到公平呢?”教师抛出问题.“直接从中间切开不就可以了嘛”同学脱口而出.教师继续询问“从中间切开是一个很直观的做法,有什么数学依据吗?”此时学生会去思考数学知识:“老师我知道,因为圆是轴对称图形,从中间切开之后两部分可以完全重合,所以是相等的.”

(四)创设动手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俗话说“看一千遍,不如上手练一练”,实践是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最佳方式,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很难找到一条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牢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让学生通过观看来记忆知识,虽然公理公式能够死记硬背,但是很多抽象的知识,如果不上手去锻炼,很难彻底理解.而直观想象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对知识的彻底理解,如若不然直观想象能力很容易打折扣,更甚者会将学生带到错误的方向.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也只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到学有所成,学得轻松而愉快.

例如,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内容时,就要创设动手实践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学生可以通过肉眼发现它们的一些特征,但是这种特征是零散的,用这些零散的特征去解释长方形和正方形,不符合数学的严谨性.因此,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情境,给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白纸,然后用剪刀将其剪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在剪的过程中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些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弯曲,一旦偏差就不能称为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本节内容进行拓展,如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纸片人”,即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小人,小人共分为:头、脖子、肚子、两条腿和两条手臂.学生观看完纸片人的造型之后,就要根据记忆用剪刀将白纸剪成七个部分,然后“组装”成纸片人,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回忆纸片人各个部分的位置,如头用小正方形代替,肚子用大正方形代替,胳膊用细长方形代替,腿部用稍宽的长方形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素养.

(五)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分析素养

小学生年龄偏小,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如果能够利用游戏情境引导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口,那么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安排,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且有挑战性的活动环境.在游戏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教材内容的结合,把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巧妙地融入游戏情境中,使之成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并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统计和概率”的學习中,教师就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将知识点融入其中.在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玩一个“抽卡片”游戏,将1-9个数字,分别写到卡片上,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教师随机抽出一张,让学生猜是奇数还是偶数.在这个游戏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猜是奇数,因为奇数一共有5个,而偶数只有4个,奇数被抽到的概率更大.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利用,实现了对结果的预测,这正是数学分析素养的一部分.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数学运算素养

多媒体对小学数学教学可谓是功不可没,随着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前很多数学难题都能轻松得到解决.时至今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领域的价值仍热有很大的可挖掘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其特点,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情境方面,多媒体能够创设沉浸式的教学情境体验,相较于其他教学情境,多媒体营造的氛围更加浓厚.对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传递有着更高的依赖性,因而多媒体所具备的信息量大,呈现方式多样化等优点便更为突出.

例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呈现复杂的运算环境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创设如下数字环境“小明手里有30元钱,打算去游乐场玩,游乐场的水上滑梯项目需要花费13元,跷跷板项目需要花费18元,蹦床项目需要花费15元,小摩托项目需要花费16元,请问小明最多可以享受几个(不重复)游乐项目?”这一案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对数字的感知能力,即不需要运算就能得出答案.这一题目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与现实的结合情况.

结 语

情境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情境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促进思维发展;另外,情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效率.当然,情境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重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这样才会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清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5):72-73.

[2]许剑.核心素养条件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4):53.

[3]廖雪.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情景教学的几点思考[J].家长,2021(02):116-117.

[4]杜莺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运算能力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中旬),2020(07):34-35.

[5]郭伟.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建构[J].天津教育,2019(31):43+45.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