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中“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

2023-11-02蔡岚

文理导航 2023年36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素养探究

蔡岚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从文化的视角深入挖掘音乐的深层内容,立足音乐素养的视角,在音乐教学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理解的学习和探究。

关键字:素养导向  文件理解   音乐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阐释了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的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化理解需要调动学生从对音乐的感性体验出发,深入学生的思维和内在的理解,对音乐的历史文化、时代特征、地域流派、民族文化等进行充分的研究,渗透在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从零碎的教学内容中提炼音乐知识的本质,从核心知识的角度去整合教材、重组教材,分层深挖学生的知识结构,建构音乐知识的架构和体系;需要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从文化的视角深入挖掘音乐的深层内容,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实实在在的音乐体验活动、实践活动中去坚定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理解的感受,是实践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的基石。下面谈谈笔者的一点想法:

一、创设美的情境 挖掘文化元素

音乐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一种审美体验,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情感产生共鸣,情境相融,进而感受文化内涵。那么音乐课该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使课堂中学生产生情感的激发呢?

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数英文化课的教学,在进入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减少对教学内容的枯燥称述,积极调动教学资源和各种方式来创设音乐的文化情境,尽量还原作品原有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富有文化的情境中走进教学。如搜集具有时代背景的相关音乐、图片,搜集作曲家的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音乐故事,制作视频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介绍,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浓郁的时代风格,自热而然的走进音乐氛围之中。在遇到历史文化视角较为深刻地音乐作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进行多感官试听感受,可以拓宽学生的习性事视野,让音乐深入学生的心灵。音乐教学不同于知识教育,不能用讲解式去定义音乐的特点,它需要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情景交融”的体验将文化价值直接传达到学生的内心,由此“以乐传理”,让在体验和感悟中获得精神上和情感上的认同。

例如,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曲《故乡》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a小调,曲调柔美伤感,旋律悠长宽广,描绘了俄罗斯家乡的美丽风光,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及深深的眷恋。相对于外国歌曲,学生一般都会比较陌生,尤其是小调音乐,学生第一次接触,学唱起来肯定会增加难度。为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触碰到音乐的内核——精神和文化,获得真是的音乐体验,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

有了这些初步的文化认识,理解歌曲的内涵就不那么困难了,学生在优美的弦乐音乐中进入了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接着,带领学生聆听歌曲《故乡》,学生很容易抓住歌曲与弦乐四重奏的情感共性,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就很容易表达出来,歌曲中此起彼伏的力度变化体现了俄罗斯音乐的细腻优美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学唱,深刻挖掘旋律中力度变化和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宽广的旋律线条和俄罗斯广袤的地理环境相呼应,起伏跌宕的旋律和俄罗斯民族细腻、坚定、深情的民族情感相融合,如此体验,学生就会明白音乐作品的表达和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首歌曲的表现特征可以描绘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性。对音乐的风格意蕴、形象表达、民族特色的感受与体悟,辨析与理解是深刻理解音乐作品,领悟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

二、借助美的体验 营造文化想象

音乐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审美过程中可以通过调动人的具身认知体验来产生联想和想象,充分感受音乐。在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聆听,并不能形成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使学生从显性的具身体验开始自主感受。

芝加哥心理学教授、脑科学家西恩.贝洛克说:“我们身体上的经历会对我们精神上的理解造成决定性影响。”通过由外到内的体验加强学生的感知,使得不可意会的音乐有了可以触摸的方式,学生的感受也渐渐有了加深。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体系、柯达伊教学体系以及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都是注重身体表现,让学生通过表现动作和体态来感受体验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借鉴三大体系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的重点设计符合音乐特点的声势动作,律动动作,使得学生的体验具有空间感,在不断变化的身体动作中感受音乐的跌宕起伏,流动回转,在体态活动中直击音乐的内核——音乐的节奏、节拍、旋律、速度、音色等表现要素。

例如,歌曲《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达了少年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赏梅的情景。如何让学生表现出骑驴赏梅、怡然自得的文化意境,仅仅通过讲解输入学生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跟着远远的伴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可以让骑驴的意境编的真实可感。歌曲中跳音的运用变现了赏梅时欢快而陶醉的心情,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对比感受,通过将演唱时的音色和丰富的联想融合,体会骑驴少年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中“好花采得瓶供養”一句,从弱起进入,加上“好”字时一字多音的演唱,在音域上还有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需要在气息上做好充分地准备,急吸气演唱,节奏控制准确,演唱难度极高。如果单独的讲解这些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且演唱时学生很难一气呵成地完成。在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赏梅途中,拿起一支梅花,闻着花香演唱,并用从低到高的动作解决八度大跳的演唱难点,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赏梅、闻到梅花香的情景中,富有意境的文化想象和有情境的演唱完美结合,既解决了演唱难点,又深刻体会了音乐中的生动景象。为了使学生体会骑驴少年由远及近的画面,将歌曲中四个重复的“响叮当”进行由弱到强的力度处理,营造一幅动态的骑驴画面,有弱到强的声音变化和由远及近的画面想象相结合,联想与声音融合,音乐中荡漾的意境在灵动的音乐画面中铺展开来,学生在这时的音乐感受变得真实可感、深度地体会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体验,身体的表达和音乐的要素融合,感受到了直观的感官体验,也领悟到了深层次的美感。

三、感知美的结构 挖掘文化内涵

2022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开展音乐结构化教学,需要我们推翻以前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零散的知识点技能专项结构化的音乐能力和核心知识。从学生“学什么”的角度去思考“教什么”,脱离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融合多学科的内容,综合教学内容,统整教学,关注学生多元化融合学习,关注教学中的实践性、创新性。从核心概念出发,思考实践活动、基本知识,调动学生的听觉、动觉、触觉、视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教学应当实行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零碎的单课时教学往往使音乐知识碎片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前面的知识容易遗忘,教师要对教材重新研究、整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课时,在整合过程中要从音乐知识的结构出发,建立知识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系统。善于深挖教材中蕴含的艺术内涵和文化背景,探究音乐元素所表达的文化意义,善于从文化的视角去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知识的兴趣,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实践活动,引导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的音乐探究活动,建立知识的结构,形成音乐高阶思维和知识结构。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我国南北方音乐风格的探究视角来整合教学。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情况差异、自然景观差异,以及南北方语言的不同特点。通过搜集和课堂交流,学生认识到北方高原纵横,气候寒冷,人们在与大自然抗争的生活中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而南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景色秀丽,人们性格温和委婉,语言细腻婉转。进而在学习江南民歌《姑苏风光》和陕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时,进行对歌曲节拍、节奏、旋律、情感的深入分析。《姑苏风光》采用吴歌民间音乐中的“码头调”,拍子、乐句、落音与“码头调”完全相同,多用前八后十六节奏、附点节奏、切分节奏,旋律曲调优美流畅、婉转细腻,如江南蜿蜒的小桥流水,体现了明显的江南風格。歌曲中一字多音的运用是苏州方言的软糯慢柔、平仄音韵的特征再现。而《唱得幸福落满坡》这首陕西商县民歌创作的背景源于陕西地区农民建国后土地开荒丰收后的新农村变化,让学生探究旋律中乐句的相同与不同,总结出同头换尾的曲式结构,分析切分节奏和后倚音的使用,表达的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和赞美之情,旋律的连贯抒情,跳跃起伏仿佛与北方连绵起伏的山坡相似,在演唱上充满着豪爽、奔放、热情的情感,这也是和北方人民的性格特征一致。通过两首歌曲的深入探究分析,学生进行了音乐风格的对比,北方音乐风格粗犷豪放、壮美宽广,而南方音乐优美细腻、婉转悠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分析音乐中节拍、节奏、旋律、歌词要素蕴含的精神和情感,使得教学在一次次对比分析中逐步建立知识的结构。音乐知识的学习不再停留在表面,学生的思维也不再粗浅、容易遗忘,学生持续的探究形成了学习的动机,也满足了音乐探索的欲望,文化充沛的分析理解使得思维变得立体,满足感和成就感也就形成了。

深度学习是要让学生学会像音乐家一样去思考各个知识的串联,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面对教材去重新思考建构,探究教材内部的关联性,凝练核心知识,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学科知识,将知识整体建构,产生联结,形成大知识结构,并引导学生去一步一步深入探究,解决问题链,形成理性的思维建构。

结束语:音乐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过程中,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深度挖掘教材,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善于去捕捉、去研究、去发现,用文化的视角重新定义和解读教材,多去搜集、挖掘、整合教学素材,具备一定的文化敏感性,引导学生多用文化的眼睛看待音乐学习的过程,从而形成价值观的形成,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张业茂、肖韵楠、许峰华《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教育的应然诉求(下)》(《中国音乐教育2022-5》)

[3].张晋俐、张晋红《全面理解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S1期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