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微项目中培养幼儿探究精神

2023-11-02陈娟

文理导航 2023年3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幼儿

陈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能观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为了让幼儿从入园一开始就有多方面“行动”的机会,我们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结合教育内容,可以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他们认识水平的科学微项目。科学微项目指的是以科学启蒙活动为载体,在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内容,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而开展的微小型科探系列活动,它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又可以拓展幼儿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既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和自主探究精神。

一、精心选择项目内容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的保证

孩子天生就对万物感兴趣,一花一草一木皆蕴藏着科学小知识,但生活中每个科学知识点并不是都能成为幼儿的科学微项目,而是应有所选择。首先,项目内容要具有趣味性,简便易操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能见到实验结果;第二,项目活动要具有游戏性,通过玩中学、做中学能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或者掌握一些初浅的科学小知识,以此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选择的途径有这样两条:

1.寻找生活秘密的科学微项目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日生活皆课程,天天有新的事物、信息量大,藏着许多幼儿感兴趣的秘密,人们获得科学经验也往往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些经验既贴近幼儿,又方便、直接,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最常用的。如《美丽的彩虹》这个微项目就藏在雨后阳光下所发生的现象,孩子们根据现象探索出其中的秘密,其中的科学小知识,浅显易懂,幼儿可以自己制作“彩虹”,这种操作简便的项目,更为幼儿所接受。又如,围绕家家都有“镜子”而开展一系列的探秘项目活动:镜像如何变大变小,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征、平面镜的反射现象等。再如,孩子对物体下滑的现象有兴趣,可以带幼儿操场、楼梯、残疾人通道进行“会滚的皮球”这一活动,让孩子观察并感知球通过不同坡度的地面下滑的現象,在玩中学,在探究中比较。幼儿在一次次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玩的乐趣,发挥了主动性。

2.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微项目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中随时会遇到问题和很多的突发的事情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我们的教师及时敏锐地抓住幼儿的敏感点,进行探究活动。出现问题就解决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特点之一。比如:幼儿园植物园地遇到假期无人浇水怎么办?可以开展项目“水利小管道”的制作;番茄秧苗长高要塌下,如何搭建篱笆架子;麦子熟了,却引来的一群麻雀偷吃麦子而开展制作稻草人来驱赶麻雀;窗台高过小朋友的头,为了看见窗外的景象而开展自制潜望镜的系列项目活动,不仅帮助幼儿了解了潜望镜的原理,还体验了科技带来的快乐。

3.验证书本案例的科学微项目

幼儿园、家庭、书店等都有各种科学类的图书,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书本中的知识较系统、完善且道理清楚,步骤严谨有序,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书本实验、收集材料、根据实验的步骤进行探究,得出实验结果并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书本是否一致。如《纸杯电话》、《彩丝飞舞》就通过幼儿观看图书,自己操作探索认识到有关声音,静电的科学知识。有些项目活动不是一下子就能验证成功的,要通过反复探究,实验,最终才得出一个科学小知识,如《奇怪的画》《倒立的青蛙》《有趣的水车》等。推荐书籍有《玩转科学》《翻转吧!科学》等等。

科学微项目内容的选择是保障幼儿探索活动的基础,实践证明,只要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的问题和他们感兴趣、易操作的内容是幼儿进行科学微项目的基础。

二、合理投放项目材料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的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源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材料是幼儿项目活动的有力支持;材料是项目活动的“无型教师”;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科学微项目主要特征就是表现为幼儿主动探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是被动地跟着老师去傀儡式操作或者填鸭式地接受知识,而是一个教师引导幼儿去探究,在探究中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为幼儿要创设各种条件,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激发幼儿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态度和精神是一个重要保障。

1.激发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

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最佳手段便是提供趣味性的材料,这样能使幼儿探索中长时间的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这也是科学项目活动灵魂之处。如:在“沉下去浮起来”、“好玩的滚动”、“趣味磁铁”等活动中,师幼可以共同寻找幼儿平时喜欢玩的一些物质作为操作的材料,如水、各种沉浮物体,各种轮子、大小球、坡度板,各种形状的磁铁及铁制品,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寻求答案,这些材料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和欲望,成为了幼儿获取科学知识的桥梁。

2.发展幼儿技能的探究材料

3-6岁的幼儿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动手操作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如果离开操作,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力就会跟不上或者发生转移。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可以帮助幼儿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这样能保证幼儿在持续地感知、操作中自主地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现象变化关系。如在项目《会转的花》活动中,幼儿通过将乒乓球剪成自己心仪的形状(月牙形、半月形、花瓣形等),使其变成“一朵花”,然后将适量的水滴在光滑的绘画垫板上,将“花”放在洒了水的垫板上面,再用手触碰启动,就制作成了“会转的花”,在这里幼儿通过操作习得利用物体的重力作用和水的吸附作用,可以让“花”旋转。又如:一天,依诺小朋友说:“我们连续好多天去捉蛋,发现蛋是破的,如果鸡妈妈把蛋下到这个垫子上,也许鸡蛋不会坏掉。”“那你打算怎么办呢?”“我想用稻草编一个垫子。”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提供许多稻草,并教孩子编织的一些小技能。其他小朋友听说依诺要给鸡妈妈做垫子,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都想来帮忙,项目课程《“编”玩“编”乐》就应运而生了。

  • 发展幼儿思维的探究材料

《指南》和《纲要》告诉我们:3——6岁的幼儿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该年龄阶段所独有的认知特点。每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力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科学学习特点进行设置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助力幼儿思维特点的活动材料,引领幼儿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才能切实促进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大班科学项目活动《潜望镜》中,教师除了提供各种镜子,还需提供胶带、超轻黏土、建构积木、扭扭棒、纸盒、小木棒等等辅助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让固定镜子,让镜子之间有不同的角度,通过不断探索镜子角度,最终实现能在窗户下看潜望镜能看到窗户外的景色。由于材料提供的恰当,教师搭建够得着的支架,他们会在边操作边思考运用哪些材料能让镜子固定在一个角度上的方法,幼儿通过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思考,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在大班《让石头浮起来》项目中,先让孩子们在比较沉浮的时候,教师先带着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石头浮起来,接着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水面上木材、塑料、盆、船等材料探究让石头浮起来,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物品浮力的大小形成一个基本了解,验证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

在科学微项目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趣味的、能发展幼儿技能和思维力的材料,让他们在多次的失败与成功中不断地积累操作经验和知识经验,同时利用这些经验运用到下一个项目活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的良性上升循环。

三、巧用项目实验方法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精神的关键

进行科学微项目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化,难易程度可以不一样。简单、易操作的项目可以让幼儿自主或者小组合作去探索,对于有些难操作、难理解的项目需要教师去指引帮助幼儿完成项目。所以,教师要运用不同的项目实验方法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精神。

方法一:验证结果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小班幼儿或才开始接触科学微项目的幼儿,初步的感觉是幼儿被动去探究,不是主动去探索,实际是我们的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索的,他们的探索是有目的。比如:在《颜色好朋友》里,如果把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会是绿色吗?蓝色多一点会怎样?黄色多一点又会怎样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多次探索,黄色与蓝色的配比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因此,老师在幼儿操作前告知其结果,或幼儿从书中已经知道答案,接着再进行实验操作,然后进行验证,从整个培养目标和方向来说,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印象,更能理解一些科学原理,也更容易让幼儿掌握,幼儿也更能体验到实验操作、探究成功的快乐,更能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并有再次实验的欲望。

方法二:探寻结果

未知的,才是刺激的,具有向往性,科学的灵魂就是探索未知、创造未来。让幼儿自主参与科学微项目活动,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带着好奇心去自由创意地操作材料、工具和器械,通过探究、观察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出现的变化,通过反复尝试、多次操作,从而自主探究出结果。这一方法最为常用的,因为操作比较容易、简单且带有趣味性,属于“跳一跳够得着”,对于幼儿来说较适中,所以幼儿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比如:在进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时,在一个水杯里放多少硬币,水才会溢出呢?让幼儿自主准备小水杯和硬币,硬币一个一个放入到水中,在放的过程中,充分观察水面的变化,并思考“水面都凸起了,水为何不溢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不是很强,那么教师在幼儿完成科学微项目之后要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探究过程,然后清楚又简洁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取明晰的科学知识:知道水的表面张力就是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三:边观察,边记录

引导幼儿在探究中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持久性的知觉过程,观察只是科学项目活动的一个部分,但它却是贯穿整个活动的灵魂,所以让幼儿在探究操作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的同时便是记录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记录方法与内容。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影响,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可以用画标记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中班幼儿则能逐渐了解和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可以记录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而大班幼儿已经能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发现事物质与量的变化了,可以记录事物连续性的变化。

总而言之,通过科学微项目活动,幼儿不仅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手、眼、嘴、脑的合力,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最浅显的科学知识、发现最直观的科学现象,还能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助力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學思维习惯,从而为其一生可持续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