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的应用观察
2023-11-02徐玉碟邢香芹
徐玉碟,邢香芹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恶性血液病包括恶性淋巴瘤、急或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多发性骨髓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呈增长态势[1]。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首选方案[2],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风险高,病程长,患者在治疗中压力较大,不良心理情绪及沉重的自我感受负担伴随多数患者治疗的全过程,对患者心理、生理均造成严重的负担[3]。基于此,我们在恶性血液疾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引入叙事护理,以期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及自我感受负担,提高遵医行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01—2022-05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疾病患者75例,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8~55岁,平均(34.6±1.7)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3±0.5)年。纳入标准:①经骨髓穿刺确诊;②具有移植术治疗适应征;③经化疗后检查显示达到缓解期标准;④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禁忌征者;②精神异常者;③神智及沟通障碍者;④存在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叙事护理组38例,常规护理组37例。叙事护理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9~55岁,平均(35.1±1.2)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4±0.6)年。常规护理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8~54岁,平均(34.0±1.9)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3±0.3)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叙事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常规护理方案:①对入院患者进行一般情况调查,使用测评量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主治医生,降低患者对医生及环境的陌生感,耐心解答患者疑问,鼓励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②加强病房巡查,做好基础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定期与患者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④护理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流程,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消毒处理。叙事护理方案:①关注患者: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性别、心理特征,沟通中注意观察患者肢体语言及微表情,做好叙事记录,观察患者不安心理来源,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过程,建立医患信任感,使患者以积极心态接受治疗;②理解患者:鼓励患者讲述自身病情,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使患者自发认同叙事护理的核心理念,使其自感成为疾病治疗专家及主宰,增强治疗信心,缓解不良心理状态;③回应患者:患者叙事完毕,护理人员积极做出回应,引导患者淡化病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讲解移植方案,分析治疗中可能会遇到的不适,使患者从心理上做好迎接治疗的准备;④问题见证:邀请家属以见证人身份参与这次特殊的“移植旅程”,使患者获得陪伴感,也使移植过程充满仪式感;⑤护理反思:定期对患者叙事护理方式进行反思,不断完善叙事护理沟通内容,提高叙事护理的有效性。
1.3 观察指标
使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心理状态;使用癌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CP)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情况;应用自评调查问卷从医嘱遵从、饮食依从、服药依从、疾病认知维度评估患者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对比
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叙事护理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分)
2.2 干预前后SPBS-CP评分对比
干预前2组患者SPBS-CP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照护负担、心理/情感负担、治疗负担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经济/家庭负担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叙事护理组干预后照护负担、心理/情感负担、治疗负担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SPBS-CP评分对比分)
2.3 干预后遵医行为对比
干预后叙事护理组患者医嘱依从、饮食依从、服药依从及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通过大剂量化疗后将正常供体干细胞输送至患者体内以恢复其正常造血及免疫能力的过程[4]。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首选方案,疗效确切,但疗程较长,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在治疗过程承受较大生理及心理压力,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加之对疾病了解不够,亦会导致患者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后期治疗[5]。
相关研究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及微妙的心理感受[6]。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需在无菌移植室完成,患者从入室预处理开始,经历造血干细胞输注、细胞重新增长等流程,全程需30 d左右,患者长时间独自生活在无菌室,承受超大剂量化疗,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对治疗依从性、预后及生存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叙事护理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护理方式,近年来应用于癌症、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护理中,对患者重新定义生活意义及减轻负性情绪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叙事护理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并低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提示叙事护理在缓解患者负性心理方面较常规护理方案优势显著。叙事护理实施过程由患者主动进行病情描述,在此过程中患者宣泄压抑的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及时解答治疗过程中患者对疾病、治疗的困惑,减轻了患者心理痛苦及压力,并鼓励患者倾诉内心苦衷,疏导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叙事护理组干预后照护负担、心理/情感负担、治疗负担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医嘱依从、饮食依从、服药依从及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叙事护理可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叙事护理可有效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不良心理,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提高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