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传承革命文化的教学困境与实施路径

2023-10-31谢爔贤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标革命高中语文

谢爔贤

革命文化是萌蘖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展、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等不同阶段的独特文化形态,集革命理想、革命责任、革命品格、革命精神、家国情怀等于一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共有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两个任务群是“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同时,教育部所颁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相关文件中也突出强调把革命文化纳入教材的重要意义,同时具体说明了把革命文化融入语文教材的具体思路和教学设计。基于此,本文尝试厘清高中语文传承革命文化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其展开细致研究,力求探索出可行的实施策略。

一、高中语文传承革命文化的教学困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突出强调了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性,积极指导与推进革命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學,力图通过文学作品润物无声的力量,引人向上向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承革命文化教育,是赓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血脉的新路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传承革命文化仍面临诸多教学困境。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对革命文化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依然缺乏深刻的了解,对革命精神缺乏深度理解,关于革命文化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充实。教师对革命文化相关内容的熟悉与否、重视与否,决定着传承革命文化教学过程的丰富性与生动性。

  其次,教师的教学流程固定,教学方式僵化,多倾向于文本分析,局限于课内阅读,不能巧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有利于产生共情的个人体验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更不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不少教师不能有效整合与利用课程资源,教学时仍倾向于单篇精讲模式,忽视了课标和教材提倡的专题教学。课标专门设置了两个有关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读的学习任务群,目的不只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重要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学生方面

首先,当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革命文化的历史生成语境有很大不同,学生对革命文化认知和理解不够完善,进而导致他们无法准确把握革命文化相关篇目所涉及的时代背景。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其次,学生对革命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够系统,大多依靠教材选文了解革命历史。他们的时间被满满的课程、作业量和备考所占据,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革命经典作品。因此,学生对革命文化选文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仅停留于应试,大部分学生只是粗略了解作品主要内容,缺乏对作品精神内蕴的深刻理解,更遑论上升到精神层面。

最后,学生习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机械记录老师谈及的知识重点,无需思考,亦懒得思考。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很难走近文本,身临其境地领会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

二、高中语文传承革命文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其一,改变固化思维,重学革命文化。一方面,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提升自身革命文化知识储备,改变对部分作品的刻板印象,跳出“知识共性圈”,真正理解革命经典作品中所蕴藏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学科组教师应该带领大家多交流和探讨,年长教师多与年轻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革命文化。一些年长教师亲身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生活,因而对革命文化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更有共鸣,他们现身说法,有利于帮助年轻教师深入理解革命经典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开阔知识视野,加强革命文化知识储备,贯通相关学科知识,构建完善的革命文化与思政教育知识图谱。

其二,还原历史情境,激活共情能力。由于革命文化作品产生于特殊时代,许多文章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学生对革命传统作品的创作背景缺乏深入了解,无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更遑论产生价值认同。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融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元素,重现革命先辈们的生活情境,拉近学生与革命历史的距离,以丰富鲜活的情境帮助他们走近过去、深入文本,打通历史情境与现实情境的关联,在强烈的今昔对比中发现革命精神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进而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觉醒年代》等红色影视剧,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艰难历程,描绘了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人生体验、生活片段,彰显出他们的高尚品格和崇高信仰,这些作品可与《包身工》《党费》《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阿Q正传》《祝福》等相关联。

其三,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少的问题,教师应该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多采用发现法、问题法、讨论法等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以《长征胜利万岁》课堂教学为例,该文提及吴起镇会师时人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具体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等,然后让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能较好地促进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主动者,为他们理解课文内涵奠定基础。

其四,立足教材,延展课外革命文化资源。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本,结合语文学习的特点,找准切入点,丰富革命文化教学素材。统编版语文教材很多课文背后都附有与课文相关的延伸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涵。教师在讲授革命文化选文时,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附属资源,同时以之为范例,继续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充分阅读深入学习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这篇文章的学习提示中论及的《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就是理解《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的重要材料。《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出自许广平的著作《鲁迅回忆录》,教师可让学生提前阅读该文,体悟鲁迅写作《记念刘和珍君》的背景与原因,明晰“三一八”惨案的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精读和文本分析,认识革命者刘和珍的形象,并以其高贵品质激发学生的入世情怀。精读课内作品,泛读课外作品,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革命文化知识储备,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塑造健康的思想品格。

其五,整合文本资源,体悟革命精神。课标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新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宁教授提出:“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产、发展、提升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可见,课标对整合文本资源、进行群文阅读的重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单元为单位,或通过思想主题、革命阶段等标准整合文本资源,通过群文学习和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描摹革命者人物形象,勾勒革命者人格精神谱系,体会革命精神。例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从民族的英雄看英雄的民族”,教师可以以革命历史发展为经,以民族英雄事迹为纬,把该单元五篇课文联结起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群文学习,让学生体悟并学习民族英雄的高尚品格,同时对孕育民族英雄的中华民族产生强烈认同感与自豪感。

其六,借助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课标中,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均突出强调课外实践活动的意义,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以及访问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等课外活动,加深对革命活动背景和英雄人物思想境界的理解。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连接革命传统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桥梁。学校和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者革命历史遗迹、志愿服务、英雄人物采访、红色旅游研学等,增强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多维度感受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只有从书本走向社会,革命文化教育才能更加鲜活灵动,更有生命力。

课标明确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具体教学维度,即:“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学习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事迹,感受其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体认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辛勤劳动、不断创造的高尚品质。”高中语文中的革命文化选文是继承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担负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思政教育的双重作用。教师应该从课标出发,立足于师生实际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路径,力求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的双重目标。

作者單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海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课标革命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