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10-30王松红孙锋申崔永良李玉霞赵守彬刘军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

王松红 孙锋申 崔永良 李玉霞 赵守彬 刘军

摘 要:岗课赛证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理念创新与路径深化,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有助于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在教学中融入岗课赛证,提出了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探索思路及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岗课赛证;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0.069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课程思政研究,并将之纳入其学术课程体系中,以提升其国民的政治意识和文化水平。在我国,早在2014年第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程。

2021年4月召開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专业特点,对接实际工作岗位、在课程体系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各项职业技能大赛赛项技能点要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通过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了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得到正确树立。

1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建设思路

本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传感器应用技术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研究与实践。

传感器应用技术是莱芜职业技术学院3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互联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于第2学期,总学时为72。本课程面向物联网产品设计、开发、调试及安装维护等初级岗位,以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与调试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掌握常用传感器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制作及调试等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围绕“以德修身、以技立业、德技并修、技能报国”的思政育人理念,设定课程思政目标: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有效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素养等核心价值元素,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芯”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确立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整体规划方案,重新修订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方法并完善教学设计,建设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2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实施方案

2.1 提炼“四维度”思政元素

在传感器应用技术教学中,提炼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素养的“四维度”思政元素,形成任务—知识—能力—教学活动—思政载体的课程思政地图,实现全方位的思政育人。

通过课前对各种传感器应用调查及课后推送学习强国平台“每日一习话”,使学生关注国家时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塑造人格;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明白协同攻关和合作共赢的道理。

通过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探究,融入“笃志明理、躬行求真”,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要有坚定的志向,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亲力亲为,去研究探讨学习掌握真理,用以鞭策今后的言行举止;通过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认真的职业素养;通过传感器应用电路的调试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规范,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并具有工匠精神,只有遵循明确的规章制度,工作才会井然有序,不致出现混乱的局面,从而坚定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通过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物理学家褚君浩等科学道德榜样,引导学生向时代榜样先锋学习。

2.2 课程思政设计双主线,“四融入”思政策略

以“红心绿芯”作为课程思政设计双主线,立足课程教学,通过我国航天专家在天宫空间站太阳能电池翼上进行创新,仅用国际空间站一半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的供电量,超过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供电量,将光电转化率从14%大幅提升至30%,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引导学生诚信测验、公正评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诚信,打造“红心”课程思政主线。又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职业教育特性,通过光强度报警电路AR体验,体悟科技服务生活;通过民族企业的成功发展,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坚定、专注执着的大国工匠精神,体现“绿芯”课程思政第二主线。

在教学中实施“四融入”思政策略,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过程及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讲授“激光测距传感器”时,通过VR让学生感受其在汽车辅助驾驶系统中的作用,体验自动刹车功能;通过视频了解国产新能源汽车标杆品牌比亚迪的自动防撞系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在传感器应用技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岗课赛证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时,通过设计“智能家居人体感应节能照明电路”,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又加深了节约用电的意识,通过节约能源减少因能耗对环境的破坏。

在學生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各种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进行辩证思维教育,使学生意识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2.3 构建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六位一体”思政教学资源库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及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整合学科资源、人物资源、重大工程资源、行业企业资源、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资源形成“六位一体”思政资源库。

2.4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考核评价

在传感器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中,从知识性增值、能力性增值两个维度来设计增值评价指标。融入思政考核,构建“四维度、四层次”考核评价体系,知识、能力与思政考核并重,考核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导向四个维度的能力;建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企业导师精(准)评(测)”四层次评价主体,实现思政评价与课程知识、能力评价同步,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思政浸润,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提高学习质量。

3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化模式实施案例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岗定课,锚定核心岗位、核心技能,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察内容、技能大赛考点融合到课程中,重构课程内容,以岗位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大赛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实现课赛融合、课证一体,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对接“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关于数据采集、程序开发技能要求,融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内容,对传感器应用技术国规教材进行项目化改造,设计8个模块教学任务:天罗地网话传感、力敏传感器及其应用、光传感器及其应用、温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磁敏传感器及其应用、气敏传感器及其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以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项目三光传感器及其应用为例,实施过程如下:

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接受任务,组内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如在任务3人体脉搏测量电路设计与调试这节课,学生通过微课视频初步熟悉人体脉搏测量电路,并完成人体脉搏测量电路技术的调研,并参与课前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完善教学方案。

课上教学过程将岗课赛证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主动探究,具体如下:

(1)情境导入:以情入境,由境入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思考。在完成任务2温室智能补光电路设计与调试时通过VR体验,身临其境体悟光敏传感器工作过程;完成任务8智能家居人体感应节能照明电路设计与调试时通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在行动》案例倡导低碳生活。

(2)方案讨论:头脑风暴优设计,质量优先选方案。

(3)问题解析:针对遇到的问题重点解决,教师推送信息化资源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如任务1光强度报警电路设计与调试,通过光强度报警电路调试AR,突破教学难点——光强度报警电路调试;任务5激光测距电路设计与调试中,通过激光测距FLASH动画,突出重点——激光测距原理;在任务8智能家居人体感应节能照明电路设计与调试中,运用frizting电路来直观展示接线方式,突破教学难点——人体感应节能控制电路设计。讲述色标传感器时,通过色标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引导学生认识到:体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找准定位,只有找准定位,才能使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

(4)标准化实训:主要包括各模块传感器典型电路连接、模块化函数编程、嵌入式赛项标准化调试板等标准化实训。通过仿真软件完成典型电路连接实训,通过Flash演示、利用arduino平台、面包板等完成光传感器应用电路调试实训,评价以客观评价为主。如在任务2绘电路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确定温室大棚智能补光电路设计方案,学生运用Frizting软件完成温室大棚智能补光电路绘制,通过绘制温室大棚智能补光电路,强调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学生根据设计电路图,选择所需元器件,并对元器件进行检测,在检测元件、配置电路、调试温室智能补光电路过程中对接传感网应用开发“1+X”证书职业技能要求以及嵌入式技术与应用开发赛项,实现岗、课、赛、证融通;学生分组合作绘制流程图,对照流程图,分组协作利用Arduino IDE编写程序,根据所选的输入输出口,合理设置相关寄存器,将程序下载至温室智能补光电路,通过温室智能补光电路程序编写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用编码规范控制软件质量,培养学生实践上精益求精的精神,锻炼他们不断尝试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5)拓展性实训:各个小组针对本组设计方案,在标准化实训的基础上内化基础知识,优化各个组的方案,完成拓展性任务,鼓励学生创新,评价以主客观评价结合为主。

(6)展示评价: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并进行评价。

课后推送“每日一习话”,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课外,实现全方位育人。依托学习平台进行拓展任务和交流互动。开放性实训室补缺漏,提水平。

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活动全程,有效完成了项目三光传感器及其应用的理论认知、技能运用、素质提升。

4 结语

通过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中实施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思政体系化模式研究与实践,渗透“以德修身、以技立业、德技并修、技能报国”的思政育人理念,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应对变化、塑造未来,有效融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个人品格、科学素养等核心价值元素,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出具有“中国心中国芯”德技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7.htm.

[2]吕小翠.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堂教学的探索[J].教育教学坛,2019,40(10):4243.

[3]王松红,谷成玲.基于CDIO的“三阶八步”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24):203205.

[4]赵静静.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425+35.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
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公差配合教学改革
强化类型特色,探索“岗课赛证”融合
“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岗课赛证”新形势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和探究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
智能制造行业ERP人才“岗课赛证”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职业培训超市的“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