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茂《性天风月通玄记》的美学意蕴和当代价值

2023-10-30耿鑫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耿鑫

【摘要】明代云南文学家兰茂创作的南曲《性天风月通玄记》,展现云南高原的秀美的风光和西南市镇的市井风情。《性天风月通玄记》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审美呈现,传达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人与生命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超然物外的美学意蕴。新时期,对南曲《性天风月通玄记》研究有助于对中华传统戏剧文化的学习,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关键词】《性天风月通玄记》;美学意蕴: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1-009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30

兰茂,字延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悬壶子、洞天风月子,云南嵩明杨林人(云南省崇明县杨林镇),明中期云南文学家、音韵学家、医者。《新纂云南通志·兰茂贾惟孝传》记载“……年十三通经史。长益嗜学,究心濂、络、关、闽之微,旁及诸子百家,无不通晓……”[1]兰茂博览群书一生著作颇丰,著有《玄壶集》《止庵吟稿》《韵略易通》《秋香百咏》《草堂风月》《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等专著。虽然他一生绝意仕终身隐居杨林故里,但他立足云南方言对声、韵改良,化繁为简,在当地推行普通话的学习;在编著医药学专著期间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采集药物,辨别药性,完成了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药学著作《滇南本草》,纠正前人医书的错误,弥补相关医药记载的空白;在诗词创作上也颇有造诣。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曾为兰茂祠题联“古滇真名士,悬壶老诗人”[2]可见对兰茂作为云南地区的一代名士的肯定。

兰茂也擅长戏曲创作。景泰五年(1454),兰茂创作了南曲《性天风月通玄记》,虽然在当时《性天风月通玄记》未收到广泛的关注,但这是云南本土首部体制完善内容丰富的戏剧作品。除引文外,《性天风雨通玄记》共二十折,全曲文辞优美,音韵和谐。该剧塑造了一位“性直不阿,致招忌姤,自谓是非之下,不可久居,因此弃职,脱然归隐”[3]57的书生风月子形象,讲述了风月子降“六贼”灭“青龙”“白虎”,一生可谓“赋性怀忠义、知孝行亦无亏,过少功多”[2]123,故仙迎飞升的故事。兰茂借修仙悟道之事,表达出了自由率性,不与现实黑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和超然的隐逸思想。明代文学家杨慎贬谪云南期间曾借鉴兰茂的《性天风月通玄记》风月子仙迎飞升的故事创作出著名的杂剧《宴清都作洞天玄记》,此剧一出广为传颂。明末戏曲家祁彪佳在《远山堂剧品》亦将《宴清都作洞天玄记》列为雅品。可见《性天风月通玄记》为云南戏剧创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如此,曲剧描写了云南高原独特的山川风物反映了西南边陲小镇的市井风情,更具现实意义,《性天风月通玄记》的内容和特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性天风月通玄记》的审美呈现

(一)人文社会景观的呈现

宋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律令,封建统治者借此通过严苛的礼教建立森严的思想壁垒,强化思想控制以这样的愚民政策巩固中央集权加强专制统治。朱明王朝时期的社会道德意识在《性天风月通玄记》中也有体现,如第五出《买柴议婚》中《胜都春》书生王氏女偶遇,二者交谈道:

“因买柴来到此,见娘子一团和气,明日请娘子做个黄婆。”

“官人请回,瓜田李下,莫惹嫌疑。”[2]109

书生因买柴来,王氏女因门外喧嚷卷帘查看,两人无意的碰面,通过二者的对话可知当时男女交往严苛,不由联想起朱元璋开国之初设立的旌表制度。明朝廷推崇节妇烈女,明太祖加入律法,女子的贞德与家族荣辱紧密相连,“通过社会舆论的压力,使广大女性自幼就形成了一套隐形的枷锁,而贞节观也成为明朝统治社会的思想武器,对男性和女性实行了双重思想控制。”[4]《性天风月通玄记》通过人物间简短的对话含蓄的表达出当时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

曲剧通过市井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虽是悟道修行为内容,但是没有玄幻缥缈的虚无之感。再如第四出《城南游玩》展现城南市中济济人烟,这是行商客旅进行贸易交游,市中所卖何物?文中言及:

“你看这壁厢卖的是绫罗绸缎,那壁厢卖的是古画瑶琴,那壁廂卖的是肥鹅壮鸭,那壁厢卖的是酽酒清茶,那壁厢卖的是鸟鱼黄鳝,那壁厢卖的是紫蟹红虾,那壁厢卖的是珍馐异果,那壁厢卖的是瑶草琪花……”[2]107

可见当时市镇出售的货物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南来北往交易的客商络绎不绝,通俗明了的语言描写热闹市中场景再现西南小镇商业繁荣,兰茂通过戏剧呈现出明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趋势。

(二)自然地理景观的呈现

在社会现实的刻画之外,《性天风月通玄记》此剧最大的特征就是云南地区秀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极具地域色彩。兰茂也不吝笔墨对“昆海”“明月”“山丘”等自然景物进行描绘,力图原汁原味还原生态美景,如:

《五贼(前腔)》:月影如梭罗,驾扁舟,下碧波,须教仔细牢把舵。金丹一颗,悬空挂着,谁人识得机关破?子时初,光伏水面,风月满江河。[2]112

《点绛唇》:滇海轻帆,滔滔风浪,沿山响,望眼茫茫,水连天一样。[2]137

《村庄渔鼓》:恍疑赤壁游,堪入舟舱上。云迷海口,雾锁昆阳,一江秋水来孤浪。 顿忘却,西湖景,在苏杭。[2]138

山、月、扁舟、鸳鸯、风浪,这是对具体自然生态景物纯粹美的真实描写和刻画,正是对乡土景物的热爱加之独特细腻的审美感受,才会在《性天风月通玄记》歌颂山的雄奇,水的明净,云的缥缈,风的柔和,达到人与景浑然一体的境界。

《性天风月通玄记》通过曲词展现的是封建伦理道德下西南市镇人们生产生活的缩影,为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提供文学佐证。兰茂以曲为艺术载体,丰富南曲的内涵,使非主流文学戏剧也具有承载时代发展的历史意义。

二、《通玄记》的美学意蕴

《性天风月通玄记》虽然以地域风景和悟道为主,有自娱自乐的性质,但仍然不乏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人与生命关系的探索,从中也可以看到天人合一和超然物外的美学意蕴。

(一)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

《性天风月通玄记》最突出的艺术特征是对高原风物的描写,多数描写曲牌中也体现出山水之乐,如:

《天下乐》:遥望山光接水光,更堪叹。天连山色郁苍苍,云烟渺渺,落霞飞出通海岸。[2]138

《点绛唇》:美景韶华,西山麓下多幽雅。秋月春华,对景闲消洒。[2]110

水天相接,云烟渺渺,落霞洒落在水面之上,无案牍之劳形的困扰,心性淡泊,不束与利禄的人才会在自然中感受到春花秋月的美好,才能体会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160宇宙无限,人生须臾之感,才会领悟“非上上智,无了了心”[6]159的道理和“唯达者知通为一”[6]的智慧。从这些,不难看出《性天风月通玄记》在自然景色中不仅寄予个人性情而且有人与万物和谐一体,道法自然老庄思想的体现。

老庄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雕琢复朴的人性的复归,主张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以遵循规律和本真的态度对待万物。在《性天风月通玄记》第十出《问答玄机》中“性定神安静,心安性自真。心性归真一,空轩自道成。”[2]124阐释“心境”和“性情”二者的关系,性情淡泊安定,思想则归于平静,心境平和促使性情的稳定,性情、思想、心境三者相互融合从而达到物我相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通过“心”“意”“口”“眼”“耳”“鼻”所代表对外界客观变化的主观感受,本原欲望不加克制肆意滋长,本心就会迷失在欲望的深渊。六贼与风月子的对答,传达出个体与环境相处的关系,如果现实种种不尽人意,那身边的山水便成为文人士子精神上的慰藉。再如《通玄记》中借童子之口,不识仙家妙,光阴虚度,叹知音少的感叹。笔者认为楔子《师徒传道》中“不识仙家妙”[2]102非劝谏世人皆修仙练道而旨在遵循本心,回归到人所生存的环境之中,顺应清净,保持性情纯真,追求简淡而充满活力的生活。正如《性天风月通玄记》引前的题诗“回光返照常清靜,识破了身外生身。哪管它尘世山林,行持常把黄庭运。爱的是养气凝神,喜的是阴降阳升。”[3]97凝神养气,日升月落,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正体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中和之道。

《性天风月通玄记》不是单一的还原山光水色,曲剧更注重在突出美景的描写的同时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在山水之间寄予与自然万物的相处之道,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三)超然物外,积极向善的生命之美

在《性天风月通玄记》中对于自我和生命的思考有两部分,既有不慕荣利追求生命本真的自在率性,又有面对人生困境与自我和解的超然。

《性天风月通玄记》中有部分伏虎降龙的情节,以第十三出风月起兵为例,风月子排兵布阵准备擒西山白虎,命先锋将领勘察敌情,山坡牧羊只做饵兵,周围三四犬防守。曲中道:

《山坡羊》:羊在山坡放牧,人在高山头上。此间白虎、白虎须防范。他若见羊,猖狂的不可挡。周围多设、多设些壕和栈,犬吠声高要紧防。思量、仔细思量,怕虎伤。关防、仔细关防,莫走了羊。[2]130

风月子是一位有军事才能的人,在这场擒虎战斗中,他心思缜密,知己知彼,以静制动,用围攻之法擒虎。风月子统帅军队纪律严明,赏罚必信,保证军事行动统一,军心稳定;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确保军队战斗力,鼓舞势气勇往直前。如此才有了第十四出兴兵擒虎,第十六出收服白虎的胜利。

在曲剧后半段,即使风月子斩三尸、降六魔、伏虎降龙但他也没有沉迷于战功带来的荣耀,十九出《操演得渡》中,“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2]137岁月匆匆而过,功名转瞬成空,正如《折桂令》中道:

忆当时受尽奔波,露水功名恰便似梦里南柯。世上荣华,白驹过隙眼底如梭。叹韶华光阴易过,见英雄豪杰消磨,名也如何,利也如何,倒不如弃了名利,到处疯魔。[2]103

功名利禄不是诗书礼乐的终极理想,诗书礼乐是生命价值彰显的桥梁,急切的渴求利禄富贵沉迷皓首穷经满口之乎者也导致人性的扭曲,荣华影响了理性判断而忽略生命原本的精彩。《性天风月通玄记》借风月子的故事传达出不慕名利,不以物喜的超然人生态度。儒道思想支持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保持高洁的情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正是《性天风月通玄记》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情怀。

在第二出《感叹归隐》风月子道《通玄歌》:“南阳起卧龙,渭水有钓叟。我思古之人,未有不遇者。”[2]104南阳孔明,渭水姜尚皆因君主赏识助其建功立业,古时隐者似乎没有不被赏识的,正是如此孔明姜尚的经济社稷之才,得到君主赏识而大有可为,明君贤臣共创清明盛世。在曲作中通过伏虎降龙之事可见风月子的才能,但是,即使满腹才学风月子也终未获得赏识,受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价值观念影响的读书人在岁月中蹉跎,难觅伯乐不免会有怀才不遇的惆怅失意之情。这样的感伤如何纾解?且看二出《感叹归隐》《点绛唇》诗云:

闲来消酒乐无休,步出城南散淡游。走马街前寻契友,胭脂巷内访良俦。红花苑里烹金鼎,白塔街前饮玉瓯。看破世情只如此,放开风月且赓酧。[2]103

城南淡游,寻友共饮,畅谈世事,面对人生进退不能的困境,不如摒弃世俗世事的困扰,坚守自我本心,感受生命原本的美好和至简,《性天风月通玄记》传达出了在两难境地中与自我和解的生命态度和人生选择。正如《洞庭歌》中:

雨过千山秀,云开万里晴。波摇千倾绿,柳吐一江清。

骑鹤临洲渚,飘飘过洞庭。无心沉宦海,有意上蓬瀛。[2]108

虽然不能得到赏识,不能如同孔明姜尚般明君贤臣共治天下,但是也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之中感受生命的精彩,完善自我,培养高洁的性情,这也是自我的独善,也是对生命积极地态度和肯定。

二、当代价值

中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一代代光彩熠熠的文学作品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兰茂《性天风月通玄记》是明代云南地区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品,有成熟戏剧形式和奇幻的内容兼具地域文化特色。时代更迭,在新时期《性天风月通玄记》传达出优秀的思想价值仍是精神上的沃土。

(一)文学价值

首先,《性天风月通玄记》中旨在批判黑暗现实,追求自由自在的旷达精神,提倡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在塑造主人公风月子人物形象体现出儒家入世思想,关注现实的同时追求山林之志,有老庄淡泊名利,率性质朴的人生操守。儒家、道家思想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对文学家创作的深远影响,时代不同但在精神文化上同样起着支柱作用。兰茂将对孔孟老庄思想的感悟巧妙的包裹在文辞优美的曲词中,将他对政通人和的社会期盼隐藏在悟道通玄的玄妙之内,这正是作者曲笔的高明之处。

其次,古代戏曲在元代达到高峰,涌现出关汉卿、马致远等名家和经典的作品,但是,在元代云南本土作家创作的戏曲鲜有问世。在朱明王朝期间,边疆开拓政策,官员任职,士子宦游等原因促进云南本土对正统文学的学习进而建立系统的文化体系。这一时期除了诗文的崛起,戏曲创作也得到发展。《性天风月通玄记》是云南地域早期代表剧本,明代文学家杨慎贬戍云南期间借鉴《性天风月通玄记》创作杂剧《宴请都洞天玄记》。由此可见,中原文学辐射到西南地区,虽然戏剧作为非主流文学但地区发展过程中融入云贵高原地域色彩和人文风情,是明代云南文学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入滇文人文学创作,丰富文学创作形式,也促进了传统与民族文学融合。

(二)文化价值

其一,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独特的文化风俗。《性天风月通玄记》中不仅景物有云南高原风貌,而且反映出明中期西南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以此产生的独特地域文化。明朝时期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有利于南北文化相互借鉴,促进本土民族文化融入中原主流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西南虽地处边陲但仍是中国古代文学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剧作的学习加深了对西南文学的理解,领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增强了文化情感,对建设特色民族文学和民族文化承载着积极的意义。

其二,传统道德观念的继承和发扬。文学作品能够陶冶心灵,帮助读者建立正确价值观念,逐步明确人生追求。个体道德价值观的培育对个人成长是至关重要,兰茂在文学创作中字里行间体现着家国情怀、至真至善情感,通过文学作品启发民智,重视德育,将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连接。在新时期加强对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学习,这是沉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精神意识中的宝贵财富,对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锻造个体情感道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性天风月通玄记》中的西南小镇景色秀丽,渔舟唱晚,这是兰茂理想的社会生活在戏剧作品中的影射。兰茂外号洞天风月子,暗合曲中人物风月子之名,他塑造的昆海书生风月子率性旷达、耻于利禄,是兰茂精神世界的照应和高洁人格的象征,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人生志向。《性天风月通玄记》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世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参考文献:

[1]周钟岳.新纂云南通志·兰茂贾惟孝传[M].昆明:云南印刷局,1949.

[2]嵩明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嵩明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64.

[3]杨秀松.嵩明文史资料·兰茂诗文选[M].昆明:政协嵩明县委员会,2005.

[4]郭海东,牛东亚.明代社会女性思想控制成因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0,(13):28-29+33.

[5]洪应明著,知书译注.菜根谭[M].北京:台海出版社,2020.

[6]陆永品校注.庄子校注[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12.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