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对策研究
2023-10-30陈志刚李哲翔吴姬姬
陈志刚,李哲翔,吴姬姬
(1.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2.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 南京 210006)
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宣布“力争在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双碳” 目标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要开展信用中介活动以调节社会资金短缺,实现产业结构、 消费比例投资等经济结构的调整。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有利于国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实现绿色转型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有利于形成更为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在信贷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商业银行发展转型金融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转型金融的概念与功能
(一)转型金融的概念
在全球范围内,关于转型金融的概念还未达成共识。2021 年欧盟可持续金融平台《转型金融报告》指出,转型金融主要面向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域。 国内学者周诚君指出,转型金融是金融支持“双碳”三个主要领域之一①。 施懿宸认为,转型金融侧重于高碳排放行业,同时也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转型提供融资②。 马骏提出转型金融是为绿色金融难以支持的高碳或棕色活动提供低碳转型服务的金融活动,侧重点在绿色金融难以支持的高碳项目或高碳企业③。 王遥指出,转型金融要聚焦传统高耗能行业碳密集型项目,在具体实践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企业脱碳融资“漂绿”等行为④。
综上所述, 转型金融是与绿色金融并行的概念, 绿色金融强调的是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转型金融是对非绿产业低碳转型过程的金融支持。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可以将转型金融界定为对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帮助其从“高碳”转变为“低碳”乃至“零碳”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 转型金融关注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关注在向低碳、零碳过渡中的市场主体、投资项目、相关资产和经济活动,已形成部分基于共识的特点:转型金融有明确的目标、路径和方针,用于支持气候转型和环境改善。 有确定的技术方案,以实现净零排放最终目标。 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保持透明度,信息披露规范且持续,保证外部约束⑤。
(二)转型金融的功能
1.发挥政策引导功能。 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具体实践过程中,金融机构在没有明确界定标准和规范披露要求的条件下,难以准确识别特定经济活动是否符合低碳转型的标准,在规避风险偏好下对企业低碳转型活动顾虑较多, 往往采取回避态度,使得高碳企业低碳转型得不到持续的金融支持,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双碳”目标的顺利实现。 转型金融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通过国家层面建立支持低碳转型活动、具有公信力并被行业普遍认可的信贷框架,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在正常范围内为低碳转型活动提供稳定的融资支持,助力更多的高碳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目标⑥。
2.发挥资金导向功能。在现有信贷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在贷款额度测算、利率定价和还款期限等授信流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参考企业减碳情况,建立信贷与环境行为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对转型前景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利率优惠等方式给予激励,帮助加快低碳转型进程。 转型金融充分发挥资金导向功能,对因环境因素评估不达标而无法获得信贷支持的企业, 引导主动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加快技术升级改造,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地获得信贷支持⑦。
3.发挥信息传递功能。 金融机构需要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 可以提高信贷意愿,引导资金流向低碳转型企业。 转型金融充分发挥信息传递功能,通过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为市场合理配置与投资计划、生产行为相配套的金融资源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同时,充分发挥信贷对高碳企业低碳转型的倾向性、示范性作用,鼓励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调整产业发展方向,走低碳转型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4.发挥风险防范功能。 资金投入大、回报速度慢、收益不确定等特点,让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存在巨大的投资风险。 需要行政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企业低碳转型的信心和意愿。 转型金融充分发挥风险防范功能,借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强的优势, 通过分期投入、银团贷款、特定保险等方式减少企业低碳转型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 在贷款存续期做好项目进程跟踪,定期评估企业经营和信用风险。 适时启动压力测试,系统评估企业高碳资产实际情况,优化路径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化解企业低碳转型面临的系统风险⑧。
二、发展转型金融的意义
(一)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迅猛,绿色贷款占总额中的10%。 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界定标准下,许多有利于减污降碳却无法列入目录的项目无法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存在空白领域。《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十大行动,其中大量非绿色产业、碳密集产业具体转型方案,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类似于有色金属等高碳行业因为无法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仅能获得金融机构非特定资金贷款。 转型金融有助于金融机构开展特定融资产品设计,通过差异化的融资政策支持碳密集产业低碳转型,支持从“高碳”转变为“低碳”乃至“零碳”的整个过程。
(二)转型金融是低碳转型的有力推手
2022 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0.9%,超过368 亿吨;中国的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7.7%,达102 亿吨左右,居世界第一。 为实现“双碳” 目标, 推动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是重要的举措, 需要转型金融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给予支持,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使用成本的降低,帮助企业运营远离高碳模式。 随着国家加快完善碳税政策和碳交易市场法律法规,愈来愈高的环境成本使得高碳企业迫切需要转型金融减轻政策因素对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使碳配额交易成为已转型成功企业的新型盈利方式。
(三)转型金融是稳健运营的有效保障
传统高碳行业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长期运营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 金融转型有助于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针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开拓新型融资产品和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业务范围,帮助企业维持良好的资产质量和较强的盈利能力。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预测和估算,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总过程年均资金需求量为2 万亿至4 万亿元, 资金需求总量达到100 万亿元至150 万亿元。 至2022 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绿色贷款余额为20.9 万亿,潜在的巨额资金需求为金融机构发展转型金融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可观的收益预期④。
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实践
现阶段,金融机构不可能将所有排碳经济活动都排除在金融支持范围之外,未来需要大力研发和推广转型金融产品,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 基于企业视角, 企业要将自身经营活动中的代替性、新增性低碳活动进行区分并披露,这是金融机构提供特定融资支持的基础,即具备“要保持透明度,有规范、持续的信息披露,确保外部约束”基本特点。高碳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水平,将固定资产投资更新改造中符合能源消费电气化的代替性部分进行区分并披露共享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披露内容制定符合转型金融理念的融资方案。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需要将转型金融纳入“双碳”工作体系,加大方法学研究和科技投入,建立资产端(贷款和自营、代理投资)碳核算方法和数据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加强客户低碳转型服务,针对低碳转型技术路线和资金需求差异,提供期限不同、成本不同、增信措施不同的融资方案,以综合金融服务协助高碳客户逐步脱碳。
(一)商业银行高碳行业信贷政策特点
1.“两高一剩”期间信贷政策特点。 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产业政策,准确把握信贷结构和投向等调整导向,按年制定分行业、板块的行业信贷政策,不断提高行业信贷政策对贷款的覆盖范围,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情况,针对特定产业和行业再单独制定行业信贷政策。
“两高一剩”产业政策提出以来,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确定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常用有色金属冶炼、煤炭开采与洗选、黑色金属矿采选等七大行业纳入“两高一剩”范畴,对客户实施名单制管理,按照“总量控制、扶优限劣”原则,按年对投融资总量实施限额管控。商业银行坚持“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原则,加大客户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支持“两高一剩”行业内经营效益好、财务负担轻、具有核心技术、专注主业、未来仍具备发展前景的优质客户或者骨干企业,满足传统产能转型和技术升级合理融资需求。 谨慎介入股东实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偏离主业发展等企业融资需求。 坚决退出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不具备竞争力、债务负担较重、环保安全生产风险突出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等劣势企业。
2.“双碳”目标提出以来信贷政策特点。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商业银行出台一系列信贷政策,旨在推进信贷结构绿色转型。 一方面逐步完善对高碳行业的政策架构, 在确保融资平稳过渡的同时,引导整体投向合理优化, 着力防范相关行业风险。商业银行对高碳领域实施投融资总量管理政策,针对火电、钢铁、水泥、煤炭、铝冶炼等高碳行业投融资相应限制,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断强化对低碳绿色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积极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绿色低碳发展政策,通过资源倾斜和全口径融资服务优势,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低碳交通、新型城镇化、高碳领域超低能耗排放技术改造等绿色产业,推动投融资结构绿色转型。 坚决贯彻落实央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和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建立多层级快速反应工作机制,积极宣传政策优势,主动对接相关企业融资需求,发挥好政策工作的积极作用,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3.碳核算启动以来的信贷政策特点。 开展客户碳排放数据采集,总结试点阶段经验与不足,改进优化工作方法,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加强合作交流,扩大数据来源,定好时间表,把好质量关,确保数据信息采集录入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深化碳排放机制与核算流程的理论研究,与外部研究机构在碳活动来源、碳排放因子、碳信息收集、碳计量方法、碳数据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 探索不同行业、 不同模式下碳核算的底层逻辑和机制原理,提升信息核查、辨伪的能力。 拓展碳排放数据在投融资领域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信贷资金对节能减排的推动作用,在规模、授权、定价等方面加强正向引导和负面管控。 在客户选择、授信核定、信贷投放、贷后管理等环节,将碳排放、碳减排数据纳入参考,建立“定性+定量”的约束机制,实现碳核算从数据成果到创新应用的跨越。
(二)信贷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面临的困难
1.缺乏明确的界定标准,转型金融无法有效引导信贷支持行业低碳转型。 现阶段,学术界、产业界关于转型金融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对于企业转型活动的界定也没有明确标准,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准确识别高碳活动、棕色活动或转型活动。 在缺乏明确标准的情况下,部分商业银行转型金融的界定出现偏差,对高碳行业内认可的名义上“转型”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面临“洗绿”风险。 也可能考虑到市场、第三方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媒体的评价,减少或放弃对钢铁、煤炭等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信贷支持,最终导致高碳企业正常的转型活动因缺少金融支持而陷入财务困境,随之给有业务关联的商业银行带来金融资产损失,产生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无法准确识别企业和项目的碳属性。 信贷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基础是拥有真实、完善的碳信息。 作为中国绿色金融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内容包括发行主体情况等。 这些信息必须确保所支持的低碳转型项目与“双碳”目标一致,避免出现项目“洗绿”等弄虚作假行为。
3.缺少适合的产品服务,无法确保企业减碳效率。 债券市场上只有少数企业尝试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不能很好地满足低碳转型对资金的需求,需要商业银行提供更多转型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与转型金融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不仅种类较少,而且与企业实际减排效果没有直接关联,贷款利率也不随低碳转型项目实际减碳效果进行浮动。 考虑到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投资大、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商业银行为提高效益、规避风险多采取短期贷款信贷方式,不愿意提供低成本中长期信贷产品,造成技术改造、退城搬迁等长周期转型项目与贷款期限错配。
4.缺少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无法保证企业低碳转型的平稳有序。 碳排放限制成为部分行业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倒逼行业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技术水平,落后产能减排成本相对更高,在减排压力下将被加速淘汰,同时支持具有技术优势以及拥有全产业链、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企业。 此类企业研发能力显著高于中小规模企业,外加研发成本因为规模均摊而更可能被承受,所以同类型企业的中小规模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碳转型压力而失去市场,行业向头部聚焦形成寡头、垄断态势的可能性较高。 如果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结构未能前瞻性地进行适当调整,存在形成局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无法保证低碳转型的平稳有序。
四、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对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支持和限制不断变化,虽然有成功支持的案例,但系统性不显著,主要还是聚焦在如何限制高碳行业贷款余额等措施上。 发展转型金融为上述转变提供可行路径:即对高碳行业的信贷支持在符合ESG 投资理念框架下,可以沿着转型金融路径,持续关注部分行业低碳转型实质性措施。 根据企业规范的、持续的信息披露,制定有针对性的信贷政策和有吸引力的信贷产品。
(一)制定转型金融活动目录
在参考国内外学术界、金融组织、第三方机构有关转型金融的定义和界定基础上,国家行政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转型金融活动目录。 从制定详细的减碳时间规划和减碳量化目标、覆盖企业经济活动和转型项目、不以破坏生活多样性或污染环境为代价、在减碳的同时不损害其他绿色目标等核心要素,明确界定转型活动。 同时,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对转型活动目录难以识别的特殊或复杂的转型活动进行客观评估。
(二)加强转型金融信息披露
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的方式,收集汇总企业有关产业投资、节能减排等综合信息,为商业银行提供及时、全面、权威的产业信息,更加精准地开展转型项目评估和决策。 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从内容、时间、范围等方面明确环境信息披露基本要求,及时准确披露转型金融产生的环境效益、 减排成效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使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转型金融风险评估。 加强与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独立评估审计转型主体的转型战略、转型路径、转型行动和转型效果,提升转型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与可信度。
(三)创新转型金融产品服务
信贷产品开发需要满足高碳企业减排的实际需求,通过复制推广形成系统合力,让信贷更好地支持绿色低碳。 积极开发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业务,满足转型资金需求量大的现实情况,帮助企业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全面覆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低碳转型中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为其提供低碳转型相匹配的信贷产品与服务。 在发展转型金融过程中加强金融机构合作, 多渠道提供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节能、减排、增绿以及气候风险管理等业务增长需要,为高碳企业低碳转型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金融服务。
(四)防范转型金融系统风险
提前开展气候及环境风险研判,严格执行转型金融业务评估与监督规章制度,加强和改进客户准入与贷前审核,通过真实准确的项目信息有效防范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 完善机制加强行业风险跟踪监测,充分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实现转型金融项目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 开展压力测试和定量分析,做好能源企业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定量分析准确测算能源企业低碳转型成效和风险,切实增强低碳转型过程中能源企业面临风险的排查和预警能力,避免负面影响。
(五)拓展转型金融数字技术运用
转型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为代表的数字技术。 运用数字技术搭建综合平台,做好行业政策、文件标准和企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类。 合理授权实现数据共享、保护信息安全,通过数据挖掘提供目标信息,实现管理的数据化、信息化。 运用数字技术选择客户群体,建立与数据公司的数据链接。 编制目标客户名单,开展精准线上营销。 做好客户动态管理,实现客户获取精准化、管理服务优质化。 运用数字技术创新产品服务, 建立碳定价交易体系,运用数字技术打造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碳交易市场的灵活性、高效性,提升转型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 运用数字技术识别风险,对高碳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实时监控信贷风险指标,智能化识别、对比和判断信贷风险,使用物联网技术对服务对象物理资产进行全天候跟踪管理。
注释:
①周诚君.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青海绿色转型[J].青海金融,2021(9):4-7.
②施懿宸.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分析[EB/OL].新浪财经,2021-5-20.
③马骏.碳中和与转型金融[J].新金融,2022(09):4-7.
④王遥,任玉洁,金子曦.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转型金融发展建议[J].新金融,2022(06):38-43.
⑤郭新明.转型金融助力低碳转型的江苏实践与对策建议[J].金融纵横,2022(7):3-11.
⑥种高雅.转型金融的界定、原则框架与特征—基于文献综述[J].西部金融,2021(9):73-76+87.
⑦王双.双碳目标下中国转型金融发展路径的研究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2022(6):67-71.
⑧董宁.中国信贷支持高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机制、问题及政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22(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