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探研
2023-10-29文娱
文娱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在提升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实现赓续红色血脉的育人目标。高职院校应遵循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的主要原则。在具体融入过程中,既要注重融入点、画好融入线、扩大融入面,又要贯穿大主题、把握大历史、讲清大逻辑,以提升“概论”课的精神高度、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提高融入实效。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职院校;“概论”课;主要原则;核心要义
中图分类号:G711;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8-0033-04
基金项目:2022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Z223193);2023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研究”(项目编号:23SKSZ1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1]。高校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场域,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现实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融入原则,探明融入核心要义,在提升融入实效性的过程中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现实意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2]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树立的一座精神丰碑,刻写着载入史册的光辉成就,内蕴着深厚丰沛的思政育人资源,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思想境界、实践品格、精神特质、价值取向。思政课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概论课”,在提升教学实效性的过程中赓续红色血脉。
1.有助于赓续红色血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探索发展和成就辉煌伟业的精神指引。马克思主义主张变革现实世界,致力于在旧世界的扬弃中建立新世界即共产主义社会。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奋斗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带领中国走向光明的行动指南。在这一崇高目标和科学真理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概用鲜血与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用热火朝天的干劲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用不怕苦累的勤劲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用敢拼敢试的闯劲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乘风破浪的锐气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大学生在读懂中国这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史的过程中增强理论自信和历史自信,自觉肩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荣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和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建成了世界上最有执行力和行动力的政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带领中国人民一道缔造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重现东方雄狮风采;领导中国人民一起开创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书写出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传奇;指引中国人民一同奔赴小康梦,创造了人类伟大脱贫奇迹;引领中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谱写着美好生活新篇章。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新时代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来之不易,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中将个人梦与国家梦、人民梦相结合,从而为民族复兴谱写新的篇章。
2.有助于提升教学实效性
伟大建党精神是提升“概论”课理论论证力的宝贵素材。从深刻内涵来看,伟大建党精神闪烁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崇真爱真的品质,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使命的情怀,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气节,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这为思政育人提供了最有力的价值引领。从形成发展来看,伟大建党精神蕴藏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这为进一步活化教学内容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伟大建党精神还兼具道德规范性和意识形态引导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案例回应大学生关注的自身成才与国家发展大势的现实问题,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实践转化,从而增强教学的说服力。
伟大建党精神是“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全国各地都分布着众多承载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资源。借助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的红色资源进行教学,能够拓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有效提升社会实践育人效果。利用伟大建党精神资源打造体验式、情景式、参与式实践课堂,有助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日常化、生活化,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问题,从而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以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调研等方式打造行走的社会课堂,能让大学生切实感受伟大建党精神的魅力,使其自觉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主要原则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开放包容的发展性、鲜明的实践指向性和恒久的普遍性的特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要以此为依据,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融入原则。
1.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3]只有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才能确保学生的思想和政治方向不会脱离正确的轨道;只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落地生根。从伟大征途中走出的偉大建党精神如同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能从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法宝,于学生而言,能从中汲取前行的无限动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设置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探索能持续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构建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从先进典型人物那里汲取奋斗的力量,自觉承担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更为恢宏的历史成就。
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4]从伟大建党精神走过的一百多年历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就如同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伟大建党精神是精神主干,党的精神谱系是其生发出的精神枝桠。从伟大建党精神获得的生命滋养来看,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用奋斗与奉献为伟大建党精神不断赋能的深刻内涵,在特定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在各个领域谱写精神史诗,共同绘就出群星闪耀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谱系在历史长河相生相伴,两者之间的关系犹如众星拱月,光辉永远闪烁于人类历史的天空。从伟大建党精神走向的未来征程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一座将会被源源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的能量宝库。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具备开放性、包容性、普遍性、永恒性的精神母体,既需大学生从中汲取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更需大学生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为之奏响新的传奇乐章,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因此,“概论”课教学要立足党史,统观未来发展全局,在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相互联系之中找到精准切入点,既讲清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又要明晰伟大建党精神在当下及未来的价值指向,使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传承和弘扬符合时代发展规律。
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上来讲,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是要通过影响大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之在实践中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并通过塑造大学生意志品格使之在实践中有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精神”变“物质”的过程。既然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实质的现实转化和社会理解都需要走向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方能见实效,就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呈现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加深大学生的感性认知。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伟大建党精神活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思考和解决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实践力量这一重要课题。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的核心要义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恢宏党史,融于党的精神谱系,昭示党的伟大成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呈现出来的独特精神样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要立足于党的伟大征程,结合党的精神谱系,找好融入点、画好融入线、扩大融入面,贯穿大主题、把握大历史、讲清大逻辑,不断增加“概论”课的精神高度、历史厚度和理论深度。
1.贯穿大主题,增加“概论”课的精神高度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拥有了科学理论武器的中国共产党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感召下,把握历史主动,持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恢宏进程。一百多年来,党始终坚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在革命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发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勇气和豪气进行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新中国,以伟大的历史壮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站起来的历史飞跃。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用朝夕不懈的持续奋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徐徐鋪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步步走进人民视野。进入新时代,为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了质的跨越。由此可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始终贯穿于党的伟大斗争实践之中,也凸显在新的奋斗史域之中,而这既是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也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实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就是要在始终贯穿党的奋斗大主题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从中汲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2.把握大历史,增加“概论”课的历史深度
“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6]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要善用大历史观。党的历史是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党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实现伟大梦想、创造伟大事业、完成伟大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推动社会形态实现低级社会发展阶段向高级社会阶段发展阶段的跃迁。以大历史观看党的历史,就是用联系而不是割裂的观点来深刻把握不同时期的内在关系,党的奋斗每一时期的伟大成就都为走好下一步创造了丰厚的条件和基础。以大历史观看党的历史,就是从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角度把握意识能动性的作用,深刻理解物质发展背后的精神归因。用大历史观透析党的成就背后的精神密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近代历史长河中力挽狂澜,创造伟大奇迹,靠的就是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的强大精神支撑。用大历史观思索未来,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潮中披荆斩棘,续写下一个百年传奇,更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就是要让大学生深刻把握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锤炼大学生从历史伟业中探究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3.讲清大逻辑,增加“概论”课的理论厚度
从文化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是对民族精神的赓续创新。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长河里,创造了灿烂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光耀千古的伟大民族精神。从中华民族沃土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本来,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可见,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中走出来的,是在一百多年的近代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凝练提升出来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产生的文化逻辑,在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從理论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诞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首批中国共产党人,一生追随马克思主义,伟大建党精神也在这一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孕育而生。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认识,揭示出这一真理的生命力在于发展,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可见,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丰富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而伟大建党精神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就是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伟大建党精神的这一逻辑关联,在增进大学生理论自信的过程中让大学生认同、运用和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从实践逻辑来看,伟大建党精神作用于伟大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实践之中,贯穿于党领导人民的具体奋斗实践之中,并将在新征程中发挥强大的精神引领作用。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党的壮丽事业的最清晰的坐标轴。遵循认识与实践的辩证法,在创造第二个百年伟大成就的新征程中,需要继续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引领,并不断促进其继续发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就是要在讲清其同历史成就、未来发展走向的内在逻辑关系中提升大学生的道路自信,从而凝聚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4][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8.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6]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求是[J].2021(23):6.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n Yu
(Chongqing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1331,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helps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continuing the red blood of the Geng Dynasty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here to the main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 great spirit of building the Party into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which is the unity of dominance and subjectivity, the unity of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and the unit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specific integration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points, draw good integration lines, and expand the integration surface, while also penetrating the main theme, grasping the main history, and clarifying the main logic,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piritual height, historical thickness, and theoretical depth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on.
Key words: greatspiritofbuilding theParty;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introduction course; mainprinciples;key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