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阻滞因素分析及对策

2023-10-29张建石明燕

体育风尚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小学双减政策

张建 石明燕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基于“双减”政策背景,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开展研究,找出“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阻滞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创新理念未与时俱进,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缓慢;师资力量匮乏,有待进一步补充;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设计;体育设施资源协调不足,配置覆盖不均;评价方式单一,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实际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当前中小学发展实际提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即建立建全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顺利执行;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体育教师质量;立足顶层设计,统筹构建多层次、全联动的体育课程体系;转变固有思维,建立家、校和社联动的多元育人体系;紧抓关键点,结合地方教育发展实际不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与监管机制。以期对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双减”政策 中小学 体育教育质量 阻滞因素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仅使我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受到了的巨大的冲击,更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教育是民生之首,是强国之基。而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体育作为“五育”之一,在磨练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人格等方面相比较其他学科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体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新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的发展契机。

1.“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

随着我国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关注学生身体健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为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第一,形成全方位的育人合力。“双减”政策改变了当前育人格局,单一的育人体系由学校逐渐转变为家、校、社共同参与的新局面,为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由弱到强提供了多元保障与监督。第二,使学校体育回归本真面目。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双减”政策真正诠释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意义,改变了长期以来“重智轻体”的局面,使得学校体育开始逐渐走上舞台,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造就五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学校教育格局,充分体现了体育育人的价值。第三,促进体育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是学校的主责,“双减”政策冲击了校外学科培训,学生不再为课后参加各类学科培训烦恼,还可以享受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活动,使得学生拥有了充足的体育活动时间,但同时课后服务也对体育教师职业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就要求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第四,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体育教育公平。所有学生共同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即为教育公平,体育教育更是如此。“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体育资源的整合和重组,使学生享受体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个性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生成长与教育公平的协同发展。

2.“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阻滞因素

2.1创新理念未与时俱进,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缓慢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理念为实践指明方向,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将严重阻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充分说明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已被提升到国家层次,也证明党和国家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担忧。近年来,中小学体育课堂被逐渐边缘化,教育理念的滞后与偏颇,使得学校与家长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使得当前体育的育人功能难以发挥,教学内容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教学体验较差等问题被摆在明面上,而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阻滞了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根据全国政协调查数据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被文化课侵占现象普遍存在,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周课时数远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65.1%,致使当前中小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低下,教育理念创新发展动力不足,无法与时俱进。

2.2师资力量匮乏,有待进一步补充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体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在师资配备方面,数量与质量整体呈现双重不对称。自2021年我国有关中小学“双减”政策的逐步实施,学校体育的日常授课质量和课后服务的质量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长达两个学期的推行,各类突出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其问题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专业体育教师数量缺口较大,兼职体育教师较多,导致体育课后延时服务质量较差。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刘培俊在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上指出,至2021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总人数为77.05万人,比2016年增加18.51万人,体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由2015年的5.4%提高到2020年的6.97%,提升了1.57个百分点。但截至目前,全国体育教师的缺口仍旧不小。

2.3体育课程改革力度不足,缺乏系统性设计

体育是学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单元,他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课程特色,而体育课程作为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领头羊,目前改革力度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衔接性,其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在不同学段之间的纵横衔接、实际应用、层次递加、统一联合以及课程效果验证等方面。但是中小学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衔接并非简易之事,由于不同区域的学校在体育教材的选用、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等方面均有自身区域特色并未保持一致。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教师们往往过度关注知识传递的逻辑性,技术学习的规范与习练标准的高度统一,忽略了体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知识、文化、道德、育人等元素,使得教学内容及形式变得狭窄止步不前,变革道路受到阻滞。在学生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运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依旧存在突出问题,体育课堂运动项目的频繁更替,虽然短期内能够接触不同运动,使得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仅仅只是浮于表面,远达不到常练的程度,更达不到参与竞赛的要求,这也就造成中小学生不论是在哪个学习阶段均在练习同样的运动项目,未能够熟练掌握1或2项运动技能。

2.4体育设施资源协调不足,配置覆盖不均

随着我国中小学“双减”政策的逐渐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课业量开始大幅度降低,课外活动时间明显增多,学生能够有更多时间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中去,同时也对当前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大考验,更暴露出了我国中小学体育在各类资源配置方面不平衡的问题。例如:体育场地受限、各类体育器材缺乏等都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应亟需妥善解决的重要问题,虽然《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各类数据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各类体育设施及设备达标情况较好,体育场(馆)面积符合要求的学校分别95.02%和92.60%;各类体育器材配备符合规定要求的学校分别为97.79%和96.76%;但是经济较为落后的中小学的体育场地与各类器材达到配备标准,但由于城乡差距的增大、资源的协同配置不足,导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同区域之间体育设施资源存在巨大差异。

2.5评价方式单一,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已较为系统,但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各项学校体育工作部署依旧处在发展探索阶段,尤其是完整的评价监管体系较为缺乏。完善的评价监管机制是推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逐步提升的风向标和保障,是对教学和学习质量进行客观系统衡量及效果判断的完整过程,但是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68.75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各项评价监管体系有名无实。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文化课评价监管极为重视,这也使得中小学学校重视文化轻视体育,以各级考试作为标准衡量文化课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常态化活动。而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教育活动的评价监管机制却不足,造成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出现失衡现象,而正是由于这种失衡现象的出现导致对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评价方式单一,监管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改革。

3.“双减”政策下中小学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对策

3.1建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政策顺利执行

学校体育各项政策制定的针对对象均是学生,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但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执行力度不足。因此为进一步确保政策能够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监督执行机制,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政策的执行力度进行监督时,可以依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细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分值,对各项政策落实取得的成进行数据化考核;其次,构建网络监督反馈平台,积极引导师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到政策执行监督反馈体系中,广泛获取意见,并根据意见的可行性程度制定完善学校体育政策。最后,在跟踪问效上下功夫,通过设立专门的政策监督实施部门,随时关注不同区域对颁发制定的学校体育政策是否按照要求保质保量执行进行监督和跟踪问效。从而使得学校体育各项政策能够顺利执行,达到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目的。

3.2持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质量

首先,要确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不断完善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使其回到与应试科目任课教师同等层次上。同时还要积极探索人才流动和互通渠道,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按照学校实际体育工作需要引进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的退役运动员或教练员到中小学学校任指导教师,弥补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其次,还应当不断提高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立足本身,通过学术交流、比赛、研讨会以及邀请专家开展讲座等形式提高其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最后,应严格执行学校体育最新政策,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利用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与地方高校建立联动机制,对在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培训,从而使得中小学体育教师实现质的变化。

3.3立足顶层设计,统筹构建多层次、全联动的体育课程体系

首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内容、方式的改革,牢牢握住“双减”政策带来的改革契机,立足顶层设计,统筹构建多层次、全联动的体育课程体系,以确保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符合学生阶段性学习需求和技能习得的层次关系,并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为目标导向,推动体育课程体系完善,逐步改变以单一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传授为目标的体育教学模式,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模式向充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为最终目标转变,新的体育课程体系要全方位满足学生对运动技能与健康知习得的需求,并能够引领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系统学习,真正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

3.4建立家、校和社联动的多元育人体系

学校作为体育教育的主阵地,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均是依靠学校而得以实施的,受到唯分数论教育的影响,而由于人们对学校体育存在极大的偏见以及认知意识的不足,导致当前众多家庭和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的支持较少,使得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学校面临着止步不前的窘境。随着近年来人们文化素养和经济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尤其是2021年“双减”的颁布实施,使得中小学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面临着师资缺乏、资源供给受限、体育健康课程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的困境,而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已不再单一的依靠学校的力量而是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参与,建立家、校和社三元联动的多元育人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更加让家、校、社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坚定参与到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教学改革中,才能构建心得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3.5不断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与监管机制。

《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明令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禁止向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属地各级各类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更不能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学校进行考核评价的硬性标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是地方中小学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内驱力,结合地方教育实际情况持续健全学校体育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与监管机制变得尤为重要。持续引导教育部门注重体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监管的方式,减少各项无用的检查和评估,将学生的健康作为评价重点。“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也再次证明了国家对减去学生日常负担的重视程度,更彰显国家对基础教育部门的职责要求。因此,持续健全对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考核、评价、监管机制,制定科学的、精准的、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及标准显得更加急迫。

4.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符合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需要,释放了学生及家长对于学业关心的压力,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而在“双减”政策的持续加持下,学校教育的地位變得更加稳固,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与时俱进完善新时代教育发展体系的必然选择,更是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现实路径,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双减”契机充分发挥体育的余人功能和作用,完整准确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校体育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0):2-7.

[2]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N].新华日报,2021-10-18(009).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12):37-40.

[4]周凰,邓伲姣,马卉君,刘昕.体教融合理念下学校体育内涵式发展实践困境与推进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21,(12):91-97.

[5]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猜你喜欢

中小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