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探索
2023-10-29吴乐朱华胡燕
吴乐 朱华 胡燕
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同时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要求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特殊性,决定着在妇产科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必要性[2]。医学史是一门介于医学与史学之间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人文和思政内容[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 版)[4]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模块鼓励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内容有机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邢烨等[5]认为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史教育已成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6-8]。故此,在妇产课程教学中融入妇产科医学史教育可以是实现思政教育贯彻妇产科学课程体系的新思路和重要途径。文章以本院妇产科教研室本科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在妇产科课程教学中和谐融入妇产科医学史教育,将思政教育“无声”潜入妇产科学课程教学中,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融入妇产科专业课教学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9-10],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的人文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1]。
1 课前课程思政教育规划
1.1 教研室思政目标设立
妇产科教研室开学前期组织讨论整体教学规划,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合理安排课程学时,根据妇产科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授课学生学情的特点,以妇产科医学史中的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以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为载体,整体编写课程教学设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挖掘妇产科医学史中思政素材做好教学资源的建设,通过妇产科医学史把思政教育融入妇产科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11-12]。
1.2 师资团队思政建设
妇产科课程临床授课教师均为医学专业出身,妇产科医学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2]。课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教研室组织师资团队线上线下多模式参加妇产科医学史知识和思政理论知识的培训,提升师资团队自身思想理论水平,参与培训且考核过关的师资团队负责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妇产科医学史中思政元素滴入式融入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从心底接受有灵魂的思政教育[13]。
1.3 教师精心设计教案
临床授课教师围绕教研室规划好的课程思政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结合自身授课的课程内容设定明确具体的课程思政目标,融合妇产科学中与课程中专业知识点契合的思政元素,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将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技能培养整合,培养医学生的自信、担当和“关爱患者、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团队合作”职业精神,塑造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15]。比如在已被认定为温州医科大学思政示范课程的妇产科学《妊娠生理》教案设计中利用妇产科医学史中孙思邈诊疗过程导入“大医精诚”的思政元素,结合门诊情景模拟案例联系,让学生们职业代入,再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方式将生涩的基础理论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切合实际临床操作,与妊娠母体变化各个系统知识点融合,运用场景模拟教学方法,完成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职业认同感、职业价值感;培养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科学精神的思政教学目标。
2 课中实践融合方法与途径
妇产科医学史中挖掘的思政元素如何融于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完成思政目标,是老师们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临床教师在具体授课实践过程中,深入研究妇产科医学史中思政元素和授课内容专业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厘清两者间的“内在契合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专业知识内容与妇产科医学史思政元素的逻辑线[16]。本教研室师资团队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等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组织小组讨论活动、模拟体验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将妇产科医学史与妇产科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整合教学资源真正做到“于无声处谈教化”[17]。以下就课堂实践中的具体融入方法与途径举例说明。
2.1 以《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为例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以问题为导向+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小组讨论模式的综合教学方法与途径融合。课前利用“钉钉”软件线上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如“元代的朱丹溪所描述了子宫的形态、明代的张景岳在《类经附翼》中对子宫的描写”,提问“(1)中国对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描述在元明已经较为成熟,但国内对于生殖解剖的深入了解却是在西方妇产科传入之后,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女性生殖解剖学发展比西方晚了近300 年?(2)将古今子宫解剖位置及形态描述进行对比,列举相同点与不同点分别是?”,线下课堂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形式,通过学生们结合知识点自主讨论分析中西方妇产科学生殖解剖的发展区别,可使其主动意识到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对医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自然而然地将培养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钻研的科学和创新精神的思政教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
2.2 以《正常分娩》为例
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以多媒体视频+案例模拟+名医精神的教学方法与途径融合。课堂实践中首先导入古今分娩视频,融入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名言:“产育者,妇人性命之长务,若不通明於此,则何以免於天枉者哉!”引入分娩主题,引导医学生思考“作为医生应该如何对待分娩”,将医学名医名言与思政教育“无声”融合。课中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安排学生们担任不同角色模拟分娩场景,以古今分娩场景的强烈对比启发学生对如何观察分娩过程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措施,达到培养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医学人文精神的思政教学目标。在第二产程分娩过程的模拟场景,融入《经效产宝》序中所说:“医之中唯产为急,子母命,悬在片时,廷顼勤志方书。常思救疗。每览名医著述,皆志於心。”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此情此景医者即是“救命稻草”,医者的每一举动可能直接影响分娩结局和母婴生命,由此培养学生们“大医精于业,诚于心,厚于德”的医学人文精神。
3 课后评估效果反馈
本教研室开展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已有两个学期,除了日常考核、期中和期末考核成绩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外,同时采用期末向学生和授课教师双向全过程化评价,对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学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估[18],结果表明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学思政教育的成效性值得肯定。
3.1 达成思政教学目标
大部分学生认为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课堂形式多样化,能激发主动学习能动性和开拓思维,加深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四个自信,有助于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当然,思政教育对于学生们的行为评估和成果评估需要长期的观察和评价,本教研室将在学生们后续临床实践中继续观察和评价。
3.2 实现课程思政创新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及形式将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学,提供了妇产科本科教学中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新的途径,丰富了妇产科课程、妇产科医学史、医学人文教育、思政教育四者之间的教学融合模式。
3.3 完成课程思政建设
临床授课教师通过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加强了自身妇产科医学史和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临床教师医学人文素养和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教师自身”与课程思政相融。本教研室在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思政融合能力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并对教师采取全覆盖的教学评价,由此评选出优秀师资,其授课章节亦被认定为院校的思政教育示范课程。同时教研室通过建立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示范课程和教师代表,利用先进的力量带动其他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参与[19],加强了师资队伍的思政建设。挖掘妇产科的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可以弥补授课教师课程思政资源不足、课程思政生搬硬套等问题,让妇产科各个章节之间与思政元素充分融合,不同授课教师不同课程在思政教育达到同质化效果,实现妇产科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4 结语
努力探索妇产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途径是培养妇产科医学人才梯队重要需求,将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探索是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和创新途径,妇产科思政教育通过妇产科医学史自然地融合在教学内容中,让医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内容能够有效地接受并为之践行,达到将医学生培养为有理想、有仁心、有医技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是本院妇产科教研室持续改进和努力的方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希望通过将妇产科医学史融入妇产科思政教育的探索,在妇产科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做到从历史出发,联系实际,展望未来,形成一条完整的医学人文时间线,让妇产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做到有史可依,有例可循,有古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