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探讨
2023-10-29李敏华杨周文田京
李敏华 杨周文 田京
1 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1.1 PBL 教学法和模拟医学教育结合能够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1.1.1 PBL 教学法促进模拟医学教育中的理论知识掌握单纯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学生大多停留在对操作步骤的掌握上,对于疾病特点的记忆以及对于相关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5]。在此基础上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医学理论知识教学结合临床技能操作的学习,虽然能够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掌握均有所提高,但是这种传统的授课方法,其教学重点很难突出,学生对于重难点的记忆也不深刻,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而PBL“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无论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习重点的归纳总结记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6]。并且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学的应用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预习上课知识,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中更加仔细听讲教师的技能操作示范。
1.1.2 模拟医学教育促进PBL 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学的关键,临床实践不足很容易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如果仅仅使用PBL 教学法而没有医学模型和模拟的临床场景,则学生对很多医学问题的理解与处理只能靠想象,缺乏实际操作性[7-8]。融入模拟医学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单纯使用PBL 理论教学相比,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实践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及所学的知识;可以将PBL 教学中学生们在课外讨论出现的问题转化到情境模拟中,同时使得教师能够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在讲解临床技能操作的同时,更加合理地把握知识点,使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PBL 教学法、模拟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又可以使得学生在深刻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1.2 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的实施过程
1.2.1 课前准备
将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中的教学创新,在开展前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比如在开课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明确的、具体的和可衡量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病例,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将病例相关的视频、课件、图解等相关资料提前上传到平台中,学生可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并在开课前1 周通过微信或线上会议等形式向学生发布该病例进行情境模拟的相关问题。如:(1)根据现有的病例资料,你初步诊断患者是什么疾病?(2)对你初步诊断的疾病,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相关并发症、预后特点等进行介绍。(3)针对该患者的病情特点,目前应该进行哪些治疗?(4)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哪些进展?应该如何相应的处理?(5)根据患者病情,结合所扮演的角色,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你协作治疗的内容是哪些?(6)在对该患者进行情境模拟治疗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每个小组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查阅文献和其他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组长整理汇总每位学生意见,并收集预习过程中学生反馈的问题,于上课前3 天交给教师。教师针对学生讨论意见和反馈问题,进一步完善课件。
1.2.2 课中教学
在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的课堂中,采取小班教学,每班15~20 名学生,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 名,并自行选定情境模拟案例角色:1 名实习医师,1 名住院医师,1 名主任医师,1 名主治医师,1 名护士。在授课过程中,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在该堂课所有小组汇报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分享心得体会。教师提前对学生上交的幻灯片(power point,PPT)和文献查阅情况进行批阅,并结合学生现场表现情况,对语言表达能力、汇报内容等进行总结分析和点评,以此了解学生自学过程是否有效。
教师点评结束后,利用模拟医学设备、模拟患者、医学模型等搭建逼真的临床场景,从接诊患者开始模拟整个诊疗过程,并对该病例可能需要的临床治疗,进行临床技能操作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该病例在情境模拟运行中需要用到的临床思维,进行提问互动,实现强交互教学。
按照5%(体积分数)的比例将降解菌母液移至含有1%(体积分数)柴油和5%(体积分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MMC液体培养基中,在10 ℃条件下低温振荡培养20 d。以不加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培养液作为对照。
技能操作教学后,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的练习。练习结束后,随机抽取一组进行该病例的情境模拟运行,教师作为引导者,可在学生模拟诊疗的过程出示提示卡,推动剧情的发展,促进学习者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1.2.3 评价与考核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的考核模式更注重技能考核,对学生解决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关注不足,缺乏与PBL 教学法匹配的考核体系,难以单独体现PBL 教学法的成效[9-12]。因此,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的应用中,需注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的转变。如对PBL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取期末理论考试、小组作业评价和随堂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效果进行检验;对于模拟医学教学的评价可以通过临床操作成绩结合临床实践评价等进行检验模拟医学教学的效果。而在对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体评价时,则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其调查内容可包括: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和教学满意度等。每一次评价或考核完毕,教师可根据答题或问卷系统反馈的数据,迅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总结,并对学生做出针对性指导。
1.2.4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可以深化学生对上课知识的掌握和对下一次课的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3]。在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巩固:(1)课后发放课程相关知识要点、视频、PPT 等资料,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概括形成思维导图,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回顾。(2)通过发布课后思考题、练习题促使学生进行动脑、动笔的巩固,通过动笔可以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精确化,以达到强化的目的。(3)利用线上软件对学生进行答疑,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指导。
2 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的效果评价
2.1 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临床应变能力
研究发现,在应用PBL 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总结汇报的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自学能力的提高,形成知识框架,建立科学的思考方法[14-15]。而在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学习、讨论中能够提前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掌握,使得知识能够更好地内化,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最后能充分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情境模拟中,更加关注案例细节,进行综合分析,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深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应变能力[16-17]。
2.2 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是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扬弃。实施基于PBL 教学法的模拟医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在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语言表达以及相互沟通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8]。而在模拟医学教学的情境模拟运行中,学生们形成团队分工,进行角色扮演,齐心协力救助患者,则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9-20]。
2.3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上课的满意度
研究显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医学设备与模拟患者所组成的模拟场景,使得学生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中敢于思考,愿意思考。同时能够在沟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使得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临床参与感和成就感均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对PBL 教学与模拟医学结合的认同度和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21-22]。
3 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中的不足
3.1 学生主动性难以控制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应用,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愿提前预习,也不会积极解决问题;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胆怯、懒散等原因,不愿意参与到讨论中,导致在使用PBL 教学法时,部分学生难以适应[23]。同时,一些学生在课前准备时,查阅资料仅限于课本教材,而网络查询方式仅限于百度,导致准备内容严重不足,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对教师能力要求高
PBL 教学法与模拟医学教育如何有效配合及衔接,则是本教学法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中,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模拟医学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能力情况,医学设备模型的使用,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才能熟练运行整个模拟病例。而且PBL 教学理念在很多医学院校的授课教师中尚未完全统一,教育工作者对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不能与新时代信息网络进行有效衔接,使用的临床病例选择和撰写也未规范化,影响了PBL 教学效果。
3.3 对场地、设备、人员等要求较高
PBL 教学法的特点往往导致学生讨论时间不够,在结合了模拟医学教育之后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时间波动性较大,难以精确控制[24-25]。而模拟医学教育的开展需要投入大量金钱购买设备,因此对于大部分院校也较难开展实施。且由于实习人数多,在场地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这也进一步地制约了学生对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
4 PBL 教学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中的改进路径
4.1 改进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PBL 和医学模拟教学法结合的过程中,课前准备的案例讨论过程是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重要步骤,关系到学生能否高质量完成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并强化课前预习,比如鼓励学生通过线上会议等形式及时与组员进行互动讨论,并且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等多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提高预习的质量。教师还可以在评价体系中建立预习或个人任务完成度相关的评价指标,以此督促学生课前准备,保证预习质量。例如,要求每个成员汇报自己的前期准备内容,以及自己相应的分工任务完成度,教师根据汇报结果进行评分,从而激励学生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碰到认知或理解上的困难时,往往更加不愿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因此任课教师可以适当提问未发言的学生,从提问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并及时予以认真细致的指导,必要时教师以研讨者而非教师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从而减少学生由于胆怯而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的现象,从而逐步提高各个学生对PBL 教学法应用于模拟医学教育中的适应能力。
在课堂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课堂懒散情况,调动学生课堂注意力,还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观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卓越医师培养目标[26-27]。所以在课中,要强调让学生把医学模型、创设的模拟情景当作真正的患者、实际的场景,并在案例运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同情患者、关爱患者,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模拟演练的全过程之中,以形成更加逼真的临床情境体验,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2 强化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先从师资培训入手,以此开拓创新师资力量。因此,授课教师首先要从PBL 教学理念以及模拟医学教育理念两大方面进行培训,然后从课程准备、案例分析、设备模型使用、分组讨论、学生发言、课堂点评、问题反馈等各个教学步骤进行培训,力求教师们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缜密操作,精益求精。最后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上进行充分准备,并且通过试讲、评审等方式严格筛选出综合教学能力较高的教师,才能承担教学任务。并且在每一次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根据教学反馈进行总结调整,强化课堂教学程序,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对于临床病例的选择,则可以成立相关专业教师小组,由教师小组进行集体讨论,拟定初稿,提高教师对案例运行的重视度,严格审核,保质保量。同时,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应按照大纲要求,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多个案例,逐步建立各个专科的PBL 教学法与模拟医学教学相结合的案例库。
4.3 完善课前准备,合理利用资源
在课前准备时,教师应对学习主要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强调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目标而讨论,避免将注意力分散到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同时,任课教师应注意把控学生课堂讨论范围,避免偏离教学目标,并及时对学生的发言时间进行控制,从而避免课堂时间的浪费。对于场地、人员不足的院校,可在课前详细以线上形式详细讲解课堂流程,以便学生尽快融入实际教学,然后在实际课堂中采取抽考的形式进行情境模拟演练,并告知学生要珍惜演练机会,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运行每一个案例,并在学生运行模拟医学案例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进行适当提示,以推进整个案例的顺利进行。
综上,PBL 教学法在模拟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优化其授课水平,提高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课堂互动等多方面的特点。并且在课堂中,既能做到将理论知识的吸纳与临床技能操作的实践相结合,又能使得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锻炼临床判断思维与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过渡,促进了学生知识层面与操作层面的深度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PBL 教学法与模拟医学教育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在应用该模式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步改变学生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依赖性,使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此外需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使教学内容整合化、趣味化,做到对课程和学生的整体把控,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适应当今社会对医学创新型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