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视域下的幼儿数学教学策略
2023-10-28董亚玲
摘 要:幼儿阶段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而启蒙教育的效果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幼儿阶段也是培养孩子数学意识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给幼儿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数学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的数理兴趣,实现快乐学习目标,有效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效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立足新时代背景,积极探究游戏化视域下的幼儿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幼儿;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董亚玲(1976—),女,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幼儿园。
幼儿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非常喜欢玩游戏,一般来说,其可以借助游戏活动获得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1]。因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的特征,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给幼儿创设游戏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他们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营造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幼儿年龄偏小,而且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于外界的认知主要依靠形象思维,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要避免直接讲授抽象的知识。实践证明,在幼兒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幼儿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这样他们就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数学意识。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超市购物”游戏活动,通过模拟购物,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把课堂改造成超市,让幼儿分别担任顾客和收银员。通过购物,幼儿能够认识货币和数字,明确商品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提升生活能力,知道购买物品需要支付等价的货币。同时,在购物游戏活动中,幼儿也能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数理知识的认识。
二、立足幼儿的认知规律,设计游戏教学活动
幼儿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与他们的年龄相关,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数理的认识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开展游戏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认知水平,设计与他们能力相符的游戏活动,以提升游戏化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数理,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大中小班不同的幼儿,精心设计游戏化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比如,“10以内的序数”是中班幼儿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可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找座位”的游戏活动。
游戏准备:用十把塑料椅子排成一列火车,一共设计三列火车,分别写上编号“一”“二”“三”,一张椅子代表一节车厢。每个幼儿手中都有一张写着编号的火车票,第一列火车的第一节车厢写1-1,后面依次是1-2、1-3……第二列火车的第一节车厢写2-1,后面依次是2-2、2-3……依此类推,写上车厢的编号。
游戏活动:游戏开始时,教师结合教学情境播放背景音乐,让每一名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的车票编号,找到对应的座位。
游戏说明:为了提高游戏活动的实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让余下的幼儿扮演列车员检查车票,看看有无坐错车的小朋友。为了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轮流扮演列车员。
这样的游戏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掌握10以内的序数,并提升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幼儿认知能力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关于认识图形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教师如果单纯地进行抽象图形的认识,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2]。为此,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图形的认识与幼儿的生活建立联系,借助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识能力。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结合幼儿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地设计“奇妙箱”和“变魔术”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游戏开始时,教师可念一首儿歌——“奇妙箱里有饼干,请小朋友去摸摸”,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要求摸到饼干的小朋友大声说出自己摸到的饼干的形状。箱子里的饼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对于准确说出形状者,教师奖励相应的饼干。在幼儿吃饼干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自己吃饼干的过程中,饼干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活动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使幼儿充分认识各种图形。
生活化的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能力,提升幼儿的生活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1和许多”时,为了帮助幼儿认识“1”和“许多”在数量上的区别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教师可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变化,让幼儿明白“许多”是由多个“1”组成的。如果直接向幼儿讲解这个数理知识,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借助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教师手中有许多饼干,把这些饼干一一分发给每个幼儿,这样每名幼儿手中都会有一块饼干。通过这一变化,幼儿便能真正理解“许多”和“1”之间的关系。在生活情境中,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复杂的数量关系,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四、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角色体验
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借助游戏中的角色,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具体来说就是立足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创设一个与幼儿生活环境相似的游戏情境。因为幼儿的生活阅历、认知经验较少,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尚未形成理性认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变抽象为形象,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幼儿掌握所学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比如,在教学“认识阿拉伯数字”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找出生活中与阿拉伯数字相似的实物,以增进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铅笔就像是数字“1”,水面上游泳的鸭子就像数字“2”。借助这些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数学知识教学,可使幼儿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很轻松地识记阿拉伯数字。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并让幼儿扮演游戏角色,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数理知识的理解,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比如,在教学“加法与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幼儿扮演商人与顾客,模拟货物交易。对此,教师可先在教室里摆放各种学习工具和生活用品,并标明各种物品的价格,用标明钱数的纸张代替货币,以便幼儿在交易游戏中结算。例如,一支铅笔卖一元,幼儿手中有一张五元,跟商人购买一支铅笔并进行结算时,商人需要找四元给顾客。教师应在旁边观察幼儿的交易游戏,看看他们之间的结算是否正确,并做好统计。游戏结束时,看看有无结算错误,如果有错误出现,则要指出错误的原因,以避免幼儿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模拟购物活动可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提升幼儿的运算能力,培养幼儿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游戏情境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幼儿通过学习,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中班幼儿在玩过家家的时候喜欢扮演医生给生病的小朋友看病。于是,教师在班级开展了“小医生看病”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和幼儿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最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了解后发现,这些小病人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发烧问题。对此,教师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并进行比赛,让各小组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哪组说的正确答案最多,哪组就获胜。接着,教师向幼儿解释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幼儿在今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学会用自己学过或者知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实践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有助于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对此,教師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
六、借助集体环境,丰富游戏内容
集体教育环境中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集体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获得与同伴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小班的数学区,教师可以放置一些几何模型,让幼儿自由地拼图。刚开始,幼儿的拼图基本是随机的,随着摸索的时间变长,幼儿才慢慢地总结出一些规律。随着幼儿的相互分享、交流学习,他们会逐渐懂得从美观的角度把几何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搭配起来进行拼图,拼出来的图形也会越来越好看。在中班的数学区,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字棒,让幼儿学会认数、数数,并相互考对方,对数进行大小比较。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较强,他们能够通过与同伴交流和协商,共同完成一项活动。因此,教师除了提供让幼儿独立操作的材料,还可适当提供一些合作性材料,以提升幼儿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数学活动区放置丰富的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游戏内容,而且可以让幼儿在活动区里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游戏材料。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要培养幼儿与人友好合作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幼儿客观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激励幼儿,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更好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学会数形结合。
结语
怎样让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如何帮助幼儿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怎样真正体现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价值,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幼儿的心理认知规律,把数学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借助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发展其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李娜.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2022(13):66-69.
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