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启蒙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3-10-28王彦琴
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开展美育启蒙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所以,幼儿园需要给予美育更多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指导体系,也可以为幼儿将来的成长提供新的支撑。然而,要想更好地实现美育目标,幼儿园就要着手构建一个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并选取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促使幼儿身心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开展幼儿美育启蒙的意义着手,简要阐述当前幼儿美育启蒙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开展幼儿美育启蒙提出几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美育;问题和对策;实践分析
作者简介:王彦琴(1990—),女,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二幼儿园。
幼儿美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对美的感觉、鉴赏和创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美术、舞蹈、音乐等学科的兴趣,加深幼儿对自然、生活、艺术的认识。作为幼儿启蒙时期重要的陪伴者、引导者和领路人,幼儿教师要指导他们积极地寻找美、学习美,并以自己的方法来创作美、表达美,提高鉴赏美的水平,促使幼儿在美育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鉴赏力和创新力。
一、幼儿美育启蒙意义分析
(一)学前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
目前,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还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些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艺术领域是美育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科学定位课程目标,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学前教育阶段是美育的基础阶段,教育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幼儿去感受、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充实幼儿的审美认识。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启蒙教育的主阵地,幼儿教师要真正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感知能力和价值观念进行培养,促使幼儿在这一时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幼儿自身发展的主观需求
3—6岁的幼儿正处于最活跃的时期,他们渴望自己探索周围的一切,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在启蒙教育阶段,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地理解美,使幼儿在美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影响,并且能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从而提升幼儿的鉴赏力,激发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再者,美育并不只有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还包括人性、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幼儿对美的认识和创作,将会陪伴幼儿一生,美育素养是幼儿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
二、当前幼儿美育启蒙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不够重视美育
纲要对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內容提出了要求: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活动,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方式,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杜威在其教育思想中提出了“教育即生长”这一观点,并指出:“教育即是生长,除它自身之外,并没有别的目的。”教育活动是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需要把幼儿成长的目标变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美育要重视幼儿社会能力、文化素养、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当前部分幼儿园的教育却出现了一种偏颇现象:部分幼儿教师没有对美育的育人作用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是将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并认为幼儿的审美水平会随着他们的成长而逐渐提高[2]。然而,对于幼儿而言,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他们对美的欣赏就会混乱,对美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对艺术和文化因素在美育中的具体体现也不甚了解,导致他们对美的理解非常浅显。要知道,当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审美素材越来越多时,如果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他的审美行为就会失去意义[3]。
(二)对美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从以往的美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美育是一个认识、积累、创造美的过程,它是在不断调整与发展的。当前,幼儿美育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启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幼儿教师往往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将一些成熟的艺术,如罗丹的雕塑、毕加索的抽象派画作等灌输给幼儿。这些艺术大人们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孩子们了。主题的不当和内容的偏差会造成美育的失真。幼儿教师对幼儿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认识不足,就会导致美育启蒙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开展受到严重阻碍。
三、幼儿园开展美育启蒙的实践探索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启蒙活动
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对美育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他们将美育定义为审美教育,过于重视幼儿审美技能和水平的提升,却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学习”无疑是一种负担,“游戏”才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因此,教师需要暂时将教学目标搁置一边,重点关注幼儿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并以幼儿的情绪为核心来设计美育启蒙活动,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在实施美育前,教师需要对幼儿的美学兴趣进行细致调查,深入分析幼儿的美学需求,拟定科学的教学方案,促使幼儿的美学意识在学前教育阶段得以充分发展。接着,教师要为幼儿开展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美育启蒙活动,使幼儿感受到美育所带来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为幼儿创建音乐角、手工角、绘画角等区域,并在墙壁上展示学生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在此环境的熏陶下,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会有所提升。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切实表达自身的审美需求,还能够增强参与各种美育启蒙活动的欲望。在美育启蒙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不能对其过度干预,而是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行交流与分析。只有美育启蒙活动的各个环节被幼儿所接纳,才能确保美育启蒙活动的开展能够取得高质量的成果[4]。
(二)积极开展审美鉴赏活动
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而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幼儿的审美成果是美育启蒙的主要表现,与美育启蒙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的美育体验,正确认识他们的审美意识,以此提高幼儿美育启蒙的有效性。
在实施美育前,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审美特点及其审美需求,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了解,方可使用合适的教学材料对幼儿进行美育启蒙。例如,在美术课程中进行美育,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种教学材料来指导幼儿进行审美鉴赏。如对于彩虹这一自然景象,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太阳下、阴天中的彩虹,并鼓励幼儿主动欣赏。通过观察,儿童可以发现,在太阳的照射下,彩虹的颜色是绚丽且明亮的,幼儿得以体会到明亮颜色的美感。当天空乌云密布时,幼儿依然可以观察到彩虹,一些幼儿始终相信彩虹最终会冲破阴霾,展现出真正的希望;还有一些幼儿认为阴霾最终会掩盖彩虹,象征着希望的落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黑暗中同样也有美的存在,从而让幼儿积累审美鉴赏经验,取得点滴进步。
(三)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被局限在教室里,他们所掌握的美育知识也都是教师传授的。这一模式导致幼儿对美育的热情比较低,也导致他们缺乏主动表达美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美学体验,教师要鼓励幼儿相互分享和交流审美经验,让他们产生一种被大家认可的感觉,从而更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美育启蒙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收集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美术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幼儿主动参与美育活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既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又认可了幼儿的审美价值。比如,一些幼儿会提供一些经典的美术、动画作品等,以强调对作品的欣赏。然而,当教师询问幼儿所分享的作品美在哪里时,很少有幼儿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开展有效的指导工作,使幼儿能够理解美的具体表现。例如,有的幼儿会从大自然中挑选物品,如石头、花草、树木等。这些未经雕琢的天然材料所展示的自然之美,正是教学所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材料的形状、质地等特性对幼儿进行美育,让他们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在实施美育时,教师要充分保留美育的自然属性,以便幼儿日后在鉴赏艺术作品时能够保留这种品质[5]。
(四)丰富美育启蒙活动形式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思维和行为比较活跃,且情绪波动较大。因此,对于幼儿而言,唱歌、跳舞、游戏等活动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它们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实施美育时,教师可以挑选适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歌曲与舞蹈,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更多的美好事物。如《大骆驼》《小乌鸦》《小花狗赶集》等儿童歌曲通俗易懂,符合幼儿的发展特征,儿童在学习这些童谣的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还能与自然界的动物建立联系,这有助于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美的熏陶。
此外,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若幼儿不专心,可能会导致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丰富美育启蒙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记忆生活中美丽的事物。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创建丰富多彩的游戏场景,让幼儿扮演时髦的发型师、热情的营业员、关爱病人的护士等。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牢记于心。因此,教师应鼓励幼儿自主创新,通过练习和反思,让他们将自己的审美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利用绘本辅助美育启蒙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在學前教育阶段,其与幼儿的认知特征和兴趣爱好高度契合。因此,教师可以将此教学资源与美育启蒙相结合,以此提高幼儿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观念。例如,在“向日葵”美育启蒙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向幼儿介绍《向日葵的奥秘》这一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来了解相关知识,从中感知向日葵从萌芽到长叶、结果的过程,探寻向日葵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之美。通过感受和体会美,培养幼儿的审美眼光和鉴赏力。另外,为了培养幼儿表达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向日葵生长过程”的绘画活动,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出向日葵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所蕴含的美,从而真正实现美育启蒙的育人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的实质是运用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等元素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认识,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幼儿美育启蒙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拥有对生活、环境及艺术等方面的美的基本认识和热爱,敢于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且能够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看法。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美的理解,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让幼儿在美育过程中了解世界的美,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韩娇娇,张小燕,吴俊陶,等.建构游戏中幼儿美育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观察,2022,11(33):31-33.
杨珊珊,安红.幼儿园美育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及其实践路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21,36(6):99-105,120.
朱瑾.幼儿美育启蒙的实践策略[J].教育观察,2021,10(32):118-120.
谯锡琴.发展我国幼儿美育的若干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4):168-170.
谯锡琴.近十年国内幼儿美育的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9,38(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