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对策研究
2023-10-28舒翼
摘 要:新课标下,原有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存在缺陷,无法更好地促进教学发展。为了使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文章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存问题进行了研究,遵从“问题导向”原则,提出了优化对策,并介绍了各项对策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舒翼(1988—),男,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新课标实施后,部分小学信息科技教育工作者发现原有的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存在缺陷,评价思路与新课标理念并不吻合。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讨论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问题。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不断提出各种具有实际意义的优化思路与方法,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电子学习档案、评价量规、自评、互评等,这些思路与方法也确实在评价中取得了理想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评价机制,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进行进一步优化成为相关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有必要对该问题展开研究。
一、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优化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是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但评价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先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决定了评价的维度、评价的指标以及评价结果的作用。因此,当评价机制存在缺陷时,评价结果就可能不完整,也难以发挥理想作用[1]。新课标提出了新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目标,使得原有的评价机制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原有的评价机制过于重视学生的选拔与区分,但新课标强调促进学生学习,要求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从中发现问题,予以帮助,这说明原有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也比较弱。同时,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信息科技教学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四个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学评价也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预期,而不是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维度。
基于以上情况,如果教师继续按照原有的评价机制开展评价工作,就很难进一步推动我国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发展,同时对当代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不利。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原有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非常重要,是势在必行且具有紧迫性的一项工作。
二、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现存问题
(一)师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位
原有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包含了多种评价方式,而丰富的评价方式也将多个评价主体引入了评价机制中,如家长评价就使得家长成为评价主体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评价主体变得更加丰富,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评价主体的评价能力存在缺陷的问题,而教师作为最主要的评价主体之一,理应帮助其他评价主体做好评价工作,如制订评价标准等。但当前部分教师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只向其他评价主体提出了评价要求,却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因此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往往不具备太高的参考价值。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理应占据主导地位,带领、协同其他评价主体开展评价工作[2]。
2.学生评价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中,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在教学评价中说出自身对教学的真实感受,提供反馈信息,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做出最准确、最可靠的评价。但在原有的评价机制中,很多学校虽然也会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但评价的频率较低,同时评价目标主要指向教师,而非教学本身。例如,学校会向学生发放评价问卷,让学生按照自身感受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维度与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维度不符,因此评价结果的参考价值不高,且可能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参考方向[3]。另外,部分学生在评价中给出的反馈信息都不够真实,这一点也需要改进。
(二)评价路径不够完善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中的评价路径包含评价着眼点、评价维度两个方面,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评价着眼点单一
原有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中,绝大多数评价主体的评价着眼点都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教师、家长等会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是典型的终结性评价思路。但事实上,只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无法保障评价结果的完整性,即学习成果只能反映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不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长处、短处。因此,评价结果的教学发展指导作用薄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2.评价维度单一
新课标对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也确定了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的四个评价维度。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教师等评价主体基本是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上进行评价的,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评价维度单一。受此影响,评价结果会变得不完整,这会弱化评价结果的教学发展指导作用。例如,忽略信息意识维度,会导致教师忽视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的感受,使得学生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学习兴趣下降、意识淡薄等问题,甚至还会产生错误的认知。
(三)评价机制应用范围较窄
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对此新课标提出了相关要求,但原有的评价机制并未全面落实,因此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否存在外力干预,评价主体都应当给出中肯、正式的评价。合理应用评价机制能够对此提供保障,如在評价中实施匿名评价,有利于评价主体表达自身的真实看法。但在实际评价工作中,很多评价主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在评价中掺杂一些虚假信息,如在学生互评中,即使是匿名评价,学生也会因为彼此关系生硬而不做出客观评价。由此可见,评价机制并未得到充分应用,相关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
三、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优化对策
(一)优化师生层面存在的问题
1.突出教师评价主导地位
学校在组织教师开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工作时,应当依托新课标提出的评价要求,让教师认清自身定位,自主走向主导地位。教师是新课标的研读者与践行者,因此,学校要强调“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标理念及要求,构建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主动走向主导地位,协同、帮助其他评价主体进行评价”两项要求。在此要求的作用下,教师的个人责任感、评价认知能够得到强化,从而能够找准自身定位,积极与其他评价主体沟通,并根据其他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科学地对信息科技教学进行研判,分析当前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實效性,确定教学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有效推动教学发展。
另外,教师作为评价主导者,要注意积累优化经验,确保每次评价都能够推动教学进步。以“初识电脑‘小管家”一课为例,在评价工作初期,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桌面认知情况进行评价,如学生对桌面功能栏等方面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学生的相关认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就可以让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找到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从而优化教学,并在以后避免同类问题的出现。在评价工作的中后期,教师可以从新的角度继续评价,让学生评价自身的教学语言是否准确。如此循环,每次评价都能让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2.保障学生评价主体地位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将学生视作评价主体之一,保障他们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得到更加完整的评价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完整性与质量水平。同时,学生的信息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客观设定新的教学目标,并拓展教学范围,促进教学不断得到发展。因此,保障学生评价主体地位是教师优化评价机制必须开展的一项工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评语写下对课堂学习的感受,评语内容要求意图明确,真实可靠,以便教师从中获得启发,改进教学。
例如,在“多种多样输入法”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经掌握输入方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在计算机中输入一句自己想要说的话。为了保证学生输入话语时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评价思路,如在学习输入法切换、汉英文字切换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提出后教师是否给予了帮助,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等等,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情,知道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另外,在正式的评价工作中,学校应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二)优化评价路径
1.加强评价过程性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不能只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对学生学情、能力结构以及学习时的思维活动等进行全面评价,帮助教师找准教学要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强评价过程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活动本身具有探究性,且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每个小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假设某小组的学生在学习中频繁进行交流,且交流内容与学习有关,就说明该小组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且探究意识良好;反之,如果某小组的学生交流较少,或者在“讲小话”,就说明该小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或者不集中精力学习。这样就得到了对应的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介绍软件的基本功能、功能分区等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活动可以“画一个自己想要的图形”为主题展开。教师按照以上思路进行观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给评价工作提供丰富的依据,使评价机制得到优化。
2.丰富评价维度
新课标提出的四个评价维度都具有独立性、必要性,在教学评价中缺一不可,教师可根据这一内容对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原有的评价机制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维度,而按照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要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因此评价机制优化方向就是丰富评价维度。以信息意识维度为例,其泛指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的看法,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理想目标、生活认知等。根据这些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角度进行判断,最终汇总判断结果得到评价结果。
以“拼音输入我在行”一课为例,假设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热情不高,那么教师就可以初步判断学生学习体验不佳。而要究其原因,教师可以尝试与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其为何不感兴趣,如果得到准确答案,教师就要加以改进;如果没有得到准确答案,教师就要通过教学内容设计给学生提供各种可能符合其兴趣的学习资料,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确认学生会在何种条件下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这样就能做出判断与评价,以后只要尽可能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即可。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如学生更喜欢自由操作,看网页、看视频、玩游戏等,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尝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评价机制应用范围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评价机制的作用,然后拓展其应用范围。为了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真实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工作,在评价工作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氛围,并培养集体观念。在良好的关系下,学生会以互帮互助为目的进行相互评价,并清楚地知道只有真实的评价才能让他人得到帮助,因此会根据自身看法给出中肯、真实的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结合课堂知识,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然后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创意,而其他学生则要对此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每个学生都能了解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信息科技知识,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拉近学生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保障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结语
根据新课标理念及要求,原有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评价机制存在滞后性,有待进一步优化。优化后的评价机制更加完整、健全,可以帮助教师从多个角度了解教学情况,做好自我反思、教学研判。依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改进,促进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使评价机制的教学发展指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钱程.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研究[J].互动软件,2020(8):3725-3726.
丁晓岩.完善评价机制:小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34):143.
潘新亮.构建平台 优化管理 完善评价机制:小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实践和思考[J]. 浙江教育技术,201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