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分析
2023-10-28李宝弟
摘 要:文章通过课堂观察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研究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首先,分析了新高考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次,根据新高考要求与高中语文教学规律简要阐述了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①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②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立足文本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底蕴。
关键词:新高考;语文;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李宝弟(1986—),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移民中学。
新高考强调将高考的考查核心放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上,这要求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核心素养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核心素养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仍然受“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等思想影响,在教学中过于重视语文知识、应试技巧的讲解,忽视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新高考实施要求,就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分享几点拙见。
一、新高考的概述
高考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自“新高考”概念提出以来,高中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轮新的改革浪潮。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教育教学也应以新高考要求为指向进行改革。新高考指明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定位,将考试方向、考查重点等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其目的是改变以往“唯知识型”的教育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题目越来越生活化,更具有地方性、时代性以及人文性;题目样式越来越多,出现了如发言稿、演讲稿等形式的题目。这些题目更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更具有创新性,紧跟时事热点。
二、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个维度。第一,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能够主动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传统文化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文化视野。第二,语言运用,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梳理、积累和整合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丰富的个体语言经验,有规范、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意识,能深刻地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第三,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联想想象等认知表现,包括创造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第四,审美创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评价、欣赏、理解、感受作品和语言文字等,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形成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
三、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
(一)聚焦语文核心素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
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存在“唯分数论”“唯升学论”的思想,设计的教学目标主要以考试为中心。具体来说,这些教师更多思考的是考试考什么,然后教给学生对应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就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并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让学生在语文课上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还能获得思维、审美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2]。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掌握文本内容,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语言文字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其掌握节奏、停顿、重音等基础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梳理课文中的特殊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内容。这样的梳理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了解文言文语言特点等,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近些年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其优势如下。第一,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进行的是生生互动,学生与同龄人交流,互动压力较小,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不用担心说错了受到批评,所以表达欲望会更强,更愿意展现自己的个性,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3]。第二,高中生人生经历与成长环境都不同,因此其性格、能力等也会存在差异,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小组的学生在一起讨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观点,这能在无形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因此,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提升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等[4]。以《拿来主义》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几十年了,但是他的言论、思想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生活在如今这个繁荣富强的社会,面对改革开放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并适当引入,结合鲁迅先生所说的内容,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去“拿”?以此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阐述自己的感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立足文本,从鲁迅先生的言论中找出相应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或让他们查阅相关资料,寻找合理、准确的论据。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个性化见解,有学生反驳别人的观点,也有学生补充说明他人的观点,各成员之间深入交流,这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2.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
读写结合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法渗透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仿写的本质是“形似质新”,即从表面上看语言结构等类似,但是内容却完全不同,非常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对一些优美的句子、段落的仿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品鉴语言美,提升审美情趣[5]。以《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为例,这是朱自清比较知名的散文之一,句子优美。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仿写,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荷塘中的景色描繪得十分唯美,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随机选择一个描写对象,按照这样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能锻炼其语言运用能力。除了仿写训练,读写结合教学法还有很多种形式,如写读后感、续写、缩写、改写、扩写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便可以让他们将古诗词改写成散文,如《天净沙·秋思》的改写。在相应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深入学习诗词,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等,鉴赏作者勾勒的唯美意境,最后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
情境创设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宜在语文课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有故事情境、表演情境、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等。新高考背景下,教师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6]。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烛之武、郑文公、秦穆公等角色,还原整个故事,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文变得立体、生动。扮演角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学生对话文本、对话角色的过程。通过角色演绎,学生能感受到烛之武身上的优秀精神品质,如爱国精神等。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也能感受到烛之武的能言善辩,认识到好口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合理地创设表演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引导学生发现相关人物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会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给予学生良好的视觉、听觉体验,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以《观沧海》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播放《观沧海》一文的诵读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雄心壮志;或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诵读本文,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还可以提升其审美情趣。
(三)立足文本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底蕴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拓展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文化底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文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仅仅让学生阅读文本,他们很难读透、读懂。因此,教师应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内涵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以《鸿门宴》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立足文本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有效完成古汉语教学任务,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古代的礼仪习俗、典章制度、姓名称谓等,学生若对这些文化常识缺乏了解,就很难读懂文章,甚至还会误解一些文句的意思,无法深入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7]。从称谓的方面来看,该文本中,刘邦对张良说的“公为我呼入……”“君安与项伯有故?”这几句话中的“公”“君”等均是刘邦对张良的尊称;从座次的方面来看,按照古代礼仪,刘邦是客人,应东向坐(最尊位),但作为主人的项羽自己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同坐的还有项伯,而次坐则给了亚父范增与自己的谋士,作为客人的刘邦被摆在了第三等位置,由此可以看出项羽并没有将刘邦放在眼里,表明了其自负、目中无人等性格。教师拓展讲解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在无形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是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充分理解教育的发展性、动态性特点,深入研究语文核心素养,掌握最新的教育动向,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着手,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提升教学质效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张驷.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途径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8):38-39.
濮小平.浅析新高考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实践思考[J].新课程,2021(41):158.
李凤珠.新高考背景下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27):56-57.
崔益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7):137-138.
何繼龙.新高考下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探微[J].试题与研究,2020(14):46.
潘耀阳.浅谈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2):114.
施雪宏.基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9(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