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化”的“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3-10-28阎婷姚国栋刘庆博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生为主体多元化课程思政

阎婷 姚国栋 刘庆博

摘  要:立足中医药特色,结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展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改革探索。文章通过对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参与到思政教学之中,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课堂与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虚拟仿真平台的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完善思政理论的评价标准,将思政素养作为考核的标准,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动机下进行思政理论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学生为主体

中图分类号:G641;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41-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1]。因此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几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较快,思政教育与行业关联较为紧密,中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是未来中医药行业新一代核心人员,这就要求其自身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与能力,还要形成优良的品德,拥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因此中药学相关专业课程在传播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对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药化学”是中药学相关专业特色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一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用药经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防治疾病物质基础(主要是有效成分)的一门课程[2]。课程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阐明中药性味及功效的物质基础,寻找新药创制的有效物质及先导化合物,建立高标准中药及复方的质量评价体系,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高中医药整体研究水平,加快中医药研究步伐。基于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文章将对“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多元化探索进行一一介绍。

一、“中药化学”思政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药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如何在课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激发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对新时代教育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当前形势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然而“中药化学”课程内容较多,信息量大,尽管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但受教学学时的限制,学生易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大”而“空”的误解[3]。究其原因,“中药化学”思政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 教學模式较为单一。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主要是依靠教师单向传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易落入枯燥说教的窠臼。

2. 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不够。“中药化学”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其思政内容较为生硬,难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难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以往的考核评价体系很少触及思想政治素养的情况,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的恶性循环。

二、课程思政多元化改革策略

(一)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1. 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围绕中药化学研究热点和代表性药物设计案例,利用雨课堂、超星、腾讯会议等软件有效结合课堂教学和智能设备,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自由发言并参与讨论。例如在总论部分和萜类化合物这一章,列举屠呦呦院士由于抗疟药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案例,让学生们感知我国医药学家的奋斗史,深刻体会老一辈科学家爱岗敬业、不畏艰难、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和抱负。在学习生物碱类化合物这一章,当讲到吗啡时,通过回顾鸦片战争和虎门销烟这段历史,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任,教导学生遵纪守法,珍惜生命,自觉做到防范和远离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在讲述天然药物的研究开发这一章,对于目前研究热点抗肿瘤药物,组织学生讨论2018年文牧野导演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天价药(真实原名:格列卫)”引起的社会现象。利用此类热点话题和用药现状相关报道,增强课堂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课堂内容的延伸拓展,同时体现课程思政的时效性。

2. 课余时间作为课堂的延伸,通过网络平台如超星等发布开放性的思考题。例如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过程中取得的卓越疗效为例,让学生讨论中医药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发挥了多靶点的优势,以及列举出哪些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发挥作用,使学生对我国中医药文化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推送中医药发展相关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例如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办的北国天药syphu、相聚植化等公众号,聚焦中医药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报道中药学院各课题组及优秀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

3. 基于翻转课堂的课程思政教学。针对中药化学研究中经典的案例,教材上每一章节都有中药实例,但是内容偏少,教师可深入讲解一部分实例,其他分配给学生以小组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使其深入掌握课本涉及的中药材的丰富背景,从多方面分析基于中药的新药研究现状,思考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差异,从课本内外寻求中药全球化的关键步骤,并以ppt形式在上课时分享给全班同学。学生们结合中医药的自身特点讨论如何将单味中药或中药复方的有效部位或组分作为研究开发的对象,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每个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承担着民族智慧传承和中药改革创新的重任。

(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 学生在实验课前通过仿真虚拟平台逐步熟悉和了解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操作技能。目前我校“中药化学实验”中的虚拟仿真实训有《五味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验》《抗疟疾药物青蒿素提取与纯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互动平台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实验步骤进行创新性的设计,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实验中使用的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学生需通过课前查阅文献了解不同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能更加深刻地懂得做实验时规范操作以及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后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意识到作为科研人员更有责任和义务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

2. 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协同效应,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辩证科学思维的引导。小组成员合作负责讲解一个实验,同时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内容的板书,老师对内容作补充并进行拓展,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学生预习时对实验内容了然于胸,既锻炼了演讲表述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理论考核评价标准主要集中于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及相关应用的掌握,实验成绩多依据实验报告成绩,很少关注思想政治素养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发展情况,导致学生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丧失了对课程思政元素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要建立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果作为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校对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贯穿整个课程学习阶段。基于此,设置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比为70%,形成性评价(即平时考核)比例为30%。在期末考试中设置课程思政的开放性试题,如关于中药资源不合理利用,中药及复方生产不规范化的案例分析。形成性评价中,以学生的课堂的综合表现、课下资料调研、团队合作情况、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为指标。实验成绩除了考核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规范、实验技能之外,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素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性的评价。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更加重视思政教育,主动参与教学改革。这样的评价体系也符合中药学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素养

国家的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是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主体,能将课程思政理念嵌入其中。首先,教师自身应牢固树立师德培养意识,并将师德纳入对教师职称考核的评价体系中,让课程思政内容真正落实到中药化学教学实践中,杜绝课程思政流于形式的现象;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更是透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其次,业务素质提高方面,教师应定期参与教学改革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到既认真授课,又关注中药化学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信息,坚持产学研结合,树立服务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理念。我校中药学院教工党支部定期开展“红色印记在心中,我与辽宁共发展”系列活动,走进沈飞航空博览园等,感受各行各业英模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让教师深刻认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笃行“沈药人”科技兴药的使命。

三、校院两级单位课程思政管理模式

沈阳药科大学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由教务处牵头,各二级学院主抓,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功能,探索学科育人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并在2020年校级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专门立项了13项课程思政類项目,支持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学校依托组织人事部,将课程思政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师德师风、教学专题能力培训,以专题报告、现场教学示范课和典型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能力。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锤炼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教学竞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示范引领性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赛促教,通过教师在备课时挖掘思政元素、在上课时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后反思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执教能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成立了课程思政领导与监督小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及红色基因、红色传统为文化传承,通过“百草论坛”“学术沙龙”等形式,不定期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和报告,强化对学生方向、价值、专业、能力和责任的引领。开展浸入式教学,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科研和创新创业中,在课堂实验、生产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论文、创新创业训练“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学院和教研室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在网络课堂中的融入,“天然药物化学”MOOC在中国大学慕课网站上线,并将思政元素融入在线课堂的授课、学习资源、课后作业各个环节。国内首次创办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根据中药资源地域性分布特点和资源类型的特点,考察不同纬度、不同区系的中药资源、分布情况,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实践的浓厚兴趣,培养了严谨治学、团结协作的科学素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我校的红色基因完美传承,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杰出案例,目前已成功组织十六届“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和17次“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成果展”。

四、结语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管用一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因此中药化学课程教师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挖掘中药化学相关的育人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实现知识性和思想性的辩证统一。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地位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为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较强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中药学专业人才贡献力量[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王瑞,郭夫江,贾琦,等. 思政教育融入“中药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8):37-38.

[3] 宁若男,贾冬玲,孟祥国,等. 关于“新药梦”的课程思政培养策略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9):53-56.

[4] 陈建真,何昱,黄真,等.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探索[J]. 中医教育,2020,39(01):48-50.

[5] 段静雨,么焕开,李岩,等.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30-32.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学生为主体多元化课程思政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一体化教学课堂新模式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有效备课
浅析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