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3-10-28常杰张增利
常杰 张增利
摘 要:在新技术新材料涌现的科技飞速发展阶段,关注劳动者的安全、守护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人才的基本工作。但目前的教育以理论预防为主,应急处置教育尚不够充分,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为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专业性人才,将思政元素结合时政和案例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为研判能力强、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人才,才能落实对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才能做到真正守护人民健康,守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公共卫生;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人才培养;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33-04
在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发展阶段,针对全球化、科技进步和人口结构变化等重大挑战,新材料新工艺的层出不穷带来了未知的健康风险。关注一线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安全、聚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守护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公共卫生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人才,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对于专业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专业认可度不断提高,主动运用专业知识普及健康理念,做到“预防为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岗敬业,严谨求实的人才,推动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全面提升,使预防医学的理念全民化,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才能落实“全民健康”的目标任务。
一、公共卫生教育事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来,德育教育进行了从“德育为先”到“德育为根”的转变。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目标与价值指向,它不仅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是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1]。对于公共卫生教育而言,国家正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各行各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会遇到一些风险和挑战,如非典、甲流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管理工作方面显现出较为明显的重预防、轻应急的趋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复合型能力欠缺等问题受到关注,使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各界对公共卫生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始关注公共卫生事业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这无疑给予了公共卫生教育工作者莫大的信心与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和重新规划,使得行业间竞争更加激烈,公共卫生人才流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不少青年不再拘泥于传统,主动选择多样化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敢于创新。
国家需要“顶天立地”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国际视野,又要兼备解决问题、落实工作细节的本领。公共卫生面临的痛点是社会缺乏对本专业和职业的认同感,“重医轻防”造成优秀生源的流失,优秀学生不愿报考,校内转专业现象普遍,这些现象使得培养公共卫生人才的基础变得薄弱[2]。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如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要如何实现公共卫生人才面对群体工作时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如何保证公共卫生人才在面临未知时保持不变的敬业精神与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积极发挥其社会及岗位职责,认真保护社会及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人群的健康一直是各级卫生部门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健康工作,把职业病防治和劳动者健康权益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公共卫生人才在工作中如何有效保护职业人群健康,针对潜在危险因素如何精准识别并评价,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有效防护,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实践。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时事和经典案例使每节课既教授课堂知识,又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渗入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面思想,成为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人才。
二、“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需要积极开展职业病源头治理工作,对职业病进行有效防控[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研究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重大政策和重要事项,为职业健康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15项健康中国重大行动之一。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也为了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作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职业病管理及健康监护,对保障人民健康与社会稳定有很大作用。在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公共卫生人才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坚定的爱国信念,还要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灵活的社交应变能力,因此,培养具有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之举。在职业卫生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亟待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有利于正确引导青年的思想,从而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积极作用。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在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关注在职业环境中劳动人群的身心健康,以防治职业病为主,旨在为职业人群创造更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目前多数高校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虽然已经融合了新的教學方法,但学生对于该课程的重视度仍然有待提高。目前学生认知大多停留在“教科书中的职业病发生的概率极低,我只需要了解就可以”的层面。殊不知,教科书的知识仅是“师傅领进门”。工业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复杂,企业对于工人的个体防护工作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加上新的产业,新的材料不断涌现,一线的工作者及流水线工人的安全问题仍需要学生在工作及生活岗位中发现并深入研究。对于要如何做到“知行结合”改变学生固有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结合现实需求,丰富“知”的内涵,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责任,使学生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拓宽“行”的渠道,造就具有专业知识的“文明人”“道德人”和“领路人”。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专业认同感
我国自1928年颜福庆创办公共卫生学科以来,大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在面对多种重大传染病方面为国家卫生及防疫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于“预防”的概念逐渐变淡,从而使得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日趋弱化、边缘化。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重視不够,导致高校的公共卫生学科专业发展缓慢、滞后。对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这门课程来说,最终目的是保证劳动者工作环境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作为专业人才要有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准确分析和识别危险因素的专业素养。例如在这场全球疫情肆虐的时候,公共卫生人才奋战在抗疫一线,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们也都参与其中,无论在现场调查时对医院和社区防疫部署的监督管理,还是对风险地区人群的心理安慰,抑或是进入社区建立疫苗群体免疫时的知识普及,都给卫生行政部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既体现了公卫人的敬业与责任,也表现出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公共卫生人才也在随时坚守和保护作为战友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危,医护工作者工作环境的安全也同样重要,如在酷暑下,如何做到既能有效穿戴隔离服,又做到不中暑,轮班周期应该多久等问题。秉承“以人至上”的初衷,加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同时又注重人群生活质量的思想与做法,就是在这门课程中亟须让学生理解并践行的生动理念与案例。
(二)树立社会责任心
目前经济发展速度与安全性保障不平衡,在部分生产环境中新发的危险因素有可能威胁职业人群的健康,导致新发职业病、工伤以及与职业有关的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和职业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以“毒苹果”事件为代表的生产者中毒事件,多数是由于相关技术部门知识储备不足,为提高生产效率私自更换工艺原料,导致工人中毒。这类事件同时也反映出一线工人的安全意识不高,工艺流程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作为公共卫生人才,在工作中,要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尽职尽责,敢于积极献言献策,对小微企业的职业健康防护提出具体的帮扶意见;在工作外,重点关心一线工作人群,关注不同职业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风险,提出合理有效的预防策略。但如何培养才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解决问题、乐于分享所见所学,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辟新的人文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动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人文教育资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将教育落实渗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科特点,鼓励引导学生从细微之处着手,关注身边的小案例、小人物。例如,是否能热心的给在市政建设的工人一些防护方面的建议,是否能坚持做公益活动给大众普及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通过简单易行的实践环节,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小处着眼,回归课堂后引导学生分享所见所感,用小力量唤起大决心。为了使学生能把保护人群健康的观念记在心里,践行于实际中,在课程教学当中,应当时刻留心培养“服务人民”的精神,在校园中学习专业课程,在自身岗位中实现自我价值,用专业的眼光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健康风险,及时提醒,适时监督,时常管理,引导学生树立勇于承担与奉献的良好精神品质。只有拥有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才可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勇于迎难而上,倾其所学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卫生事业的稳定和发展[4]。
(三)提升职业素养
目前的专业课程教育重点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而培养综合性人才不能重智轻德,在课堂中以课本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5]。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为了在教学活动中提出思政而刻意强化相关概念,显得非常生硬,因此含有思政元素的教学效果仍有待提高。有时虽然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但教师无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得思政教育显得形而上而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为实现课堂功能最大化,使思政教育像盐溶进水里一般植入学生心底,例如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带领学生走进职业病医院,近距离接触职业病患者,感受一线劳动者的工作现状和健康监护短板,听取职业病科医护人员对目前职业病现状的分析总结,使学生认识到课本上的经典病例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另外新的材料带来的健康风险造成的职业病也不容忽视,通过这些实例树立学生的“奉献情怀”。同时带领学生与患者交流,和患者一起做康复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心理。在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教学环节中,在校外带领学生实地观摩生产车间,让学生参与调查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噪声程度等,让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不同规模工厂的防护差异,唤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心。在校内专门开设大型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从细微处发掘对工人有危害的因素。仿真实验的代入式沉浸体验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仿真实验的监测及改进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和亲身体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同身受的认知与情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思政教育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的结合度。
(四)成就科研梦想与中国梦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教学中,除了讲授有害物质的特点及中毒临床表现以外,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是给学生分享关于当前的前沿科研进展,一是为了使学生对中毒过程产生更透彻的理解,同时通过分析中毒机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制订预防策略,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同时在分享科研成果的环节,指导学生查找并学习文献。在分小组讨论文献环节通过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讨论灌水论文的另类现象,分析当前频发的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引导学生对待科研端正态度,不急功近利,恪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6]。在科研进展讨论过程中,通过小组对同一学术问题进行文献查阅,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不同科学文献中的观点结论冲突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结语
以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方向,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发展公共卫生教育,是服务国家使命的重要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是一生的责任;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培养具有严谨求实品质的人才是毕生的使命;作为从事公共卫生教育的一员,栽培具有博爱精神的预防人才是必须践行的事业。在教学活动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政工作有机融合,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践行,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认真严谨的态度,求实创新的精神,可以优化公共卫生医学教育、深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在学习与实践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前辈们攻坚克难、为人类健康奋斗终生的精神,最终成为懂技术、善管理、敢创新、识大局、有情怀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打造公共卫生和健康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宁娟. 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三个基本问题[J]. 中国德育,2021(10):44-49.
[2] 王朝昕,石建伟,徐刚,等. 我国公共卫生卓越人才培养的“痛点”思考与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03):297-305.
[3] 姜爽,李璐,丁爽,等. “课程思政”融入《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改革的分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3):9-11.
[4] 于海燕,曹宏伟,刘明明.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5):87-88.
[5] 匡兴亚,徐曼妮,姚峰,等. 新形势下预防医学思政课程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1,34(02):189-190.
[6] 李静,朱继民,武松,等. 思政教育融入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沈阳医学院学报,2020,22(04):381-384.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