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3-10-28贝学军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贝学军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分子生物学作为大学期间诸多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便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伴随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实践,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新知识、新概念、新技术涌现的背景下,更是为分子生物学课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中深入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分子生物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养是现阶段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45-04

分子生物學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学科,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特点。由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多专业人才,进而实现生命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分子生物学也成为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在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方面却并不重视,进而让学生只掌握了知识,却没有构建起知识与科技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并将家国情怀的培育放在首位,以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发挥分子生物学的育人作用。

一、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思索

自分子生物学课程开设以来,在社会的推动下更是取得显著的成绩,并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逐渐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进一步凸显了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地位。分子生物学课程与生物化学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该课程的内容知识较为抽象与复杂,再加上知识信息量庞大,知识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对于有些知识点根本无法理解,进而影响分子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实效。除此之外,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依然选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知识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重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更是将重点置于学生对知识点以及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产生该课程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意识,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在现代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对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其主要目的便是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便为科学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对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除了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之外,还需要加强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结合,以便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掌握重点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思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促进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现状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将优秀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实践。近年来,基于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大背景,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北京理工大学分子生物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把课程思政贯穿于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注重本科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对研究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针对分子生物学这门学科中较为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在开展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该校学生需求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

(一)分子生物学专业基础课程较为抽象

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目标是通过对蛋白质与核苷酸结构与功能的讲解,使学生对生命活动相关分子具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了解生命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2]。分子生物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目标设置较为抽象,且由于生物课程教学对象为研究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将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感知生命活动过程中各个关键环节存在的抽象程度。同时,由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特殊性,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有较大差异。如果教师采用较为单一且比较简单明了的授课方式,则可能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提升知识传授效率。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问题

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较为庞杂,包含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且涉及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领域。这些内容不仅要求教师在对这些课程内容分析把握之后能进行系统且深入的讲解,同时还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将所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从宏观角度进行讲解,再通过细节层面或具体案例进行阐述与论述。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本身关注较少、理解不透彻、表达不清晰等问题。同时,这样简单且机械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有较强的距离感,缺乏对科学本质、科学规律和科学精神的探索意识,从而导致思想偏差和行为偏差。

三、分子生物教学课程思政模式

为了让学生在听懂知识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及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以及树立“科学研究是育人”“创新是立业”等科学思想,分子生物学学院以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为根本目标,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分子生物学教学中。通过对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分析、整理、概括、归纳、演绎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生物学是一个非常严谨和细致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生命现象及其内在结构,是生物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课程体系,与其他生物、农业、食品、环境等学科都有交叉和融合。

在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人体内有许多细胞(如骨髓细胞、造血细胞等),其中每个细胞都会有其独特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细胞里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比如可借助分子细胞知识,讲述人造血器官中产生造血细胞、造血干细胞以及造血母细胞的过程。通过引入实验数据并分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内成分和结构非常复杂,有可能是多种功能分子同时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细胞成分分析时要根据细胞内各种分子特征进行分类。另外可以结合细胞内化学信号分子或信号转导机制帮助教师进行研究。

四、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系统性课堂教学设计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既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又能够确保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使分子生物课程教学既可以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讲授,同时又能够将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课堂始终,进而实现对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为此,在分子生物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一定要為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关于系统性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又要重视知识建构的系统,以此改变重教学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等教学问题。系统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子系统进行建构,使各子系统之间在相互独立的同时,又能够相互制约,促使每个子系统都能够发挥各自的育人功能。并在此过程中,紧紧把握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进度与过程进行适时调节,以便使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不同的专业,其培养的目标与职业走向都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针对分子生物学开展系统性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特点与课程内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探索内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进而为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例如,在“核酸和蛋白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以学生的宏观世界为出发点,使学生逐渐了解宏观的生物体是由系统器官组合而成,之后再分成组织细胞、细胞器,并逐次延伸到“核酸和蛋白质”的内容中,使整个教学设计结构更加系统化。同时,利用启发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构建宏观世界与微观分子世界的联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核酸和蛋白质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核酸与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在细胞中是如何活动的。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解完该内容之后,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核酸与蛋白质的相关研究视频,使学生在观察视频中逐渐意识到科技的伟大以及生命的意义,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家国情愫,在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现对学生价值与情怀的引领[3]。

(二)多元化知识获取途径

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建立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以便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因材施教。教师在开展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面对的学生并不是单一的,教学环境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尽管小到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某节内容,教师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学的多元设计,以便教师用不同的尺度去衡量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多元化的知识传授中获得知识。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并不仅只局限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还可以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课堂组织形式的多元化等多个方面,以便为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提供多种可能。除此之外,在多元化的教学中,还应该凸显思政元素,通过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知识获取中感受科学的价值,进而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4]。

例如,在“色氨酸操纵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与探究式课堂组织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环境中学习,通过营造良好的思考氛围,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如“如何大幅提高大肠杆菌生产氨基酸的产量,以色氨酸为例,进行方案的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获取,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相互思考与交流中,针对现阶段科学界“色氨酸”在各个领域中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进而了解更多关于科学家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基于此,多元化的课堂与思政元素相结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获取路径,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传授上,而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利用情感来反哺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多元化课堂教学的育人效果最大化[5]。

(三)将教学与思政相结合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仅仅占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时间,为此,要想真正实现学生思政的内化,则必须要将思政与各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使两者在相互作用下,实现协同发展。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内容繁杂,部分理论内容抽象,其知识的更新速度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所以,在此基础之上,教师的教学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获取方面,忽视了对学生的育人树德培养。通过将教学与思政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科学思维,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有利于学生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培养。

例如,关于“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前期阶段,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收集相关资料的方式来对施一公院士的成长经历以及爱国事迹进行了解。并且在对“RNA剪接”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关于施一公院士的重要贡献事迹,如在施一公院士带领下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破解RNA加工的世界难题等。当学生的爱国情感处于振奋之时,教师还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殷切期盼的话语,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既增强专业意识,又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四)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方式

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价方式,以便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而教师则需要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评价,所以,在教学评价中,除了教师进行总评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在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中意识到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对于教学评价的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对学生进行口头、书面等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模糊评价与导向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学的评价方式更加完善。在评价环节教师也应开展育人教育,通过让学生围绕某一观点进行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并根据自己的材料来开展研究论述,让学生从社会层面、科技层面以及国家层面分别进行评价,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构建思政与课程相结合,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科学人文素养,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的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道德思想与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寒玉,司怀军,魏小红,等.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07):239-240.

[2] 管铭,潘小翠,张崇邦. 高校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台州学院学报,2019,41(03):85-88+92.

[3] 陈敦学. 大数据背景下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农家参谋,2017(12):133-158.

[4] 李升. 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改进[J]. 教育现代化,2019,6(35):69-70.

[5] 王程,李妍,张巍,等. 新医科背景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标准化建设[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2,43(05):387-389.

(荐稿人:赖洁玲,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少突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