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

2023-10-28陈煜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陈煜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5G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之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5G人才是推动5G网络建设的基础,在高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中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德修兼并的5G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5G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需明确专业的思政定位,构建专业思政总体框架,并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接岗位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101-04

从2020年加快5G建设以来,我国5G网络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培养具有国家情怀与责任担当的5G网络建设人才是推动中国5G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因此,培养5G网络建设人才的高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进行思政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需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

为了给国家培养德技并修的高职移动通信人才,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加强专业的思政建设,根据各类课程性质做好思政建设,将思政融入专业,以国家5G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指导,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覆盖全面、层次递增、类型多元的课程思政体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素材,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增强爱国情怀,塑造优良品格,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思政定位

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在最近10年中,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势头强劲,当前,5G 技术俨然已处于全球关注和竞争的风口浪尖。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七个“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5G基建是新基建之“首”,是其他新基建的基础。5G将给新时代带来新的能力,承担着改变社会的重大责任:在经济层面,5G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赋能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在社会层面,5G推动中国进入了智能社会阶段,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在公共治理方面,5G促进公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因此,5G技术承担着重大使命,以5G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其专业思政定位将与国家、社会责任紧密相连。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标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人才需求,结合新时代特性,具有新的思想、素质要求,从国家定位、学校定位、专业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四个维度出发,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进行思政定位。

国家层面支持国家5G发展战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学校层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需要及信息技术发展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层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打造引领全国的一流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思政定位是结合新时代5G人才需求,强化5G网络建设与运维、移动终端检测、移动应用开发等能力的形成,培养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新时代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人才培养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和知识上,还需要始终将思政教育贯穿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突出专业思政内涵,实现专业育人和育才,达到“立德树人”目标。文章梳理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社会需要从国家与民族、社会与发展、产业与需求、个人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发展的核心思政要素。

1. 国家与民族:中国精神、民族复兴、国家利益、四个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与民族自豪感。

2. 社会与发展: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传承。

3. 产业与需求:工匠精神、工程思维、职业道德、哲学思维,强调高职专业素养和专业思维。

4. 个人发展: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劳动精神、终身学习精神,提升个人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通过思政定位,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同向,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的优势和特色,凸显育人渗透性、融合性。

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

如何在各具特色的专业中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的总体框架,是高职院校贯彻和实践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的思政优势和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主线:

1. 技术历史思政。整个通信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尤其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从落后到领先的发展历史凝聚了中国通信人的智慧、汗水,更是一部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奋斗史,为思政案例发掘提供了广泛素材。其他信息技术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也有许多值得学生学习的案例。

2. 前沿技术思政。当前5G正在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随着5G国际标准公布,全球5G产业竞争将日趋激烈,同时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也都是各国发展主力,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现有的国际竞争形势能够提供与时俱进的鲜活思政教育案例,可以有效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作为通信人的使命担当。

3. 知识原理思政。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通信类专业知识本身蕴含丰富的科学方法论与哲学思想,能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与工程思维[3]。

4. 岗位技能思政。高职教育是对岗育人,移动通信技术网络建设相关岗位的工作特点[4],更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严谨、责任担当的工作态度。同时,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日益凸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需求更为突出。

按照人才培养毕业要求能力点进行模块划分,深度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品格、素养、思维等思政要素,根据专业思政目标,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5],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体系,指导各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开发,并将专业思政优势与特色融入课程中,明确每门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建立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思政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完成课程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特点,专业融入思政侧重不同:大一,学生具有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开始思考人生,习惯被动学习,专业思政多侧重在知识原理思政与通信历史思政,通过知识原理学习掌握工程思维、哲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通过了解通信发展历史中的科学家故事,学习中国精神以及通信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初步形成;大二,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学会独立思考,有一定分辨能力,慢慢开始主动学习,专业思政慢慢增加前沿技术思政、让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学习信息领域前沿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四个自信”、增强学生责任意识、民族使命感,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逐渐成熟;大三,学生心理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确立,已适应主动学习,即将步入社会,专业思政更偏重岗位技能思政,融入岗位相关故事、岗位准则,培养学生相关职业素养、劳动精神,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走入社会前就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合格的通信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三、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

根据高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思政总体框架,组建教学团队,根据各类专业课程特点,梳理课程政治脉络与思政点,合理科学地增加专业课程内容,从课程所涉的历史发展、技术原理、国际形势、文化背景等方面,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重新设计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和课件,在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加课程的人文性、时代性、引导性,树立四个自信,增强专业使命感,培养优良职业素养与道德情操。以本校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核心课“移动App设计与开发”课程中“任务一、移动互联网现状调研”教学单元为例,介绍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教学思政融入与教学方法设计

“移动App设计与开发”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信息化转型后开设的一门大二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基于5G应用业务开发的需求,结合移动互联网背景,以项目贯穿的方式,学习移动应用从无到有的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任务一、移动互联网现状调研”是本课程的第一章内容,主要介绍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特征、产业链、发展与现状。本任务以前沿技术思政和技术历史思政为主线,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中国崛起过程中,中国人不屈不挠、敢于创新的中国精神。同时,采用项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调研移动互联网的最新现状,了解我国移动互联网现状所处环境,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以此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国情,增强“四个自信”,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民族产业出一份力。具体思政融入点与教学方法举例如表1所示。教学实施可以利用移动信息化技术,通过翻转课堂创新思政课堂[6],让思政深入整个学习过程。

(二)教学思政评价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评价,课程团队结合了思政改革内容,完善考核方案,坚持育人与育才结合为导向的原则,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过程性评价模式。利用线上平台的数据[7],考核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如学生考勤、课堂讨论、线上测验、线上资源学习完成度。同时,对于每个子项目的完成情况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评价内容不仅采用专业知识、技能的评价,还采用包含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多维度评价了解思政教学的效果,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课程改进提供依据。

(三)思政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后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挖掘和精选的案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并教授其科学原理和人生哲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同时,在专业知识点讲述过程中融入通信企业及工作者的榜样事迹,春风化雨般地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奉献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时更新热点案例视频或其他电子资料,并在线上巧妙设计互动讨论环节,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协同效应。

四、结语

移动通信产业是我国信息技术产业重要的一环,是其他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石,其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对培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通信人才的重任。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探索,挖掘其思政元素,探究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徑,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使命感,提升专业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满足新时代移动通信产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中共教育部党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 (2017-12-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2020-05-2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张晓瀛,马东堂,魏急波,等. 通信专业课程思政素材体系构建与案例建设研究[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2(09):48-52.

[4] 徐东,刘瑶.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通信工程实施》课程为例[J]. 区域治理,2021(51):127-129.

[5] 黄慧化.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思政体系构建原则探析[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06):45-48.

[6] 段凌燕. 移动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陕西教育(高教),2018(06):76-77.

[7] 俞文谦. 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评《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07):232.

(荐稿人:叶剑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