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ODA循环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研究

2023-10-28张耕溥袁圆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高校

张耕溥 袁圆

摘  要:文章将OODA循环引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通过构建风险防控模型,分析“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四个环节的具体应用,论证OODA循环能有效增强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并围绕三大课堂联动育人、抓实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效展开探讨,为建立更加完善高效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OODA循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4-0051-04

“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1]。随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复杂,互联网早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我国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重任,也是境外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的重点对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能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一有什么思想出现,有什么风气,生活方式发生微小的变化,都总是要首先传导到校园,传递到学生”[2]。大学生是吸收新思想、接纳新事物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他们善于使用网络,却也容易被网络左右,让意识形态风险乘虚而入,这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严峻考验。

因此,高校必须建立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

一、OODA循环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影响

OODA循环最早应用于美军空战战术,该理论将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de)与行动(Act)视为一个循环程序,主要观点为:交战双方谁先完成对战场的“观察—判断—决策—行动”,谁就能把握战机夺取主动权,进而更快获胜[3]。由于强调以快制胜,OODA循环也被广泛用于商业决策、疫情防控等涉及信息采集分析和应急决策处置的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但在意识形态领域越来越多风险问题因“网”发生、因“网”扩散、因“网”演变的形势下,对“迅速发现风险—准确研判风险—确定防控方案—实施防控行动—削减风险危害”这一风险防控程序有了效率和质量上的更高要求。程序运行越高效,防控效果就越好,这也与OODA循环的基本观点高度吻合。据此,本研究首先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风险挑战入手,阐述将OODA循环引入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可行性。

(一)OODA循环能有效化解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风险防控能力造成的冲击

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使学生放松对意识形态风险的警惕,还容易降低学生匿名上网时的道德约束感和社会责任感,导致学生在面对社会敏感话题和突发事件时,往往冲动且不受限制地发泄不良情绪、传播虚假谣言,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大V”“博主”等意见领袖所迷惑和利用,为其不当言论摇旗呐喊,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危害安定团结。而用OODA循环开展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可以形成流程化的高效防控机制,在观察环节通过人力和技术手段全面、快速、动态地捕捉全校风险信息,在判断环节对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判断风险态势,在决策环节结合高校已有的应急处置预案和实际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在行动环节部署有关力量,迅速开展防控行动,努力将意识形态风险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二)OODA循环能有效化解网络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造成的冲击

自由便捷的网络空间放大了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的自主性和集群性,帮助他们可以在海量资源中收集自己需要的内容,并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形成社交圈扩大交流。但这也在挑战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机制:一是在传播方式和载体上。我国高校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载体为教学课堂、课后活动、校园展板报刊、校园网络媒体等,其内容需经过“把关人”审核,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宣教意味较浓,而“去中心化”的网络传播娱乐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更强,载体更灵活多样,表达更随意,削弱了高校对意识形态信息的管控力度。因此,高校若不重视学生对话语权的诉求,及时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传播方式从由上及下一元化转为双向互动多元化,可能引起学生的消极排斥。

二是在傳播内容和效果上。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质量鱼龙混杂,部分网络媒体会在利益驱使下生产传播大量低俗虚假、吸引眼球的内容,加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思想滋生蔓延,极易误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增加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的工作难度。而OODA循环作为一个反复迭代的闭环,每次循环都会根据上次循环的反馈进行调整,并继续将本次循环获得的反馈传递给下次循环进行修正,即在充分考虑学生群体动向和网络传播特点,主动关注时事热点和网络话语体系走势的情况下,不断将意识形态工作优化为更能调动学生注意力和积极性的方式和内容,进一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

二、基于OODA循环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模型

OODA循环在每个循环环节中都存在反馈调整。执行“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程序时,每个环节完成后会将信息反馈至下一环节,为下一环节的完善提供动态支撑。在该过程中,信息优势不断转为行动优势,行动优势又继续帮助下一轮循环获取信息优势,最终实现整个OODA循环的良好运行[4]。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OODA模型如图1所示。

(一)观察环节(Observe)

该环节贯穿OODA循环始终,主要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即时性观察: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含各类新闻网站、社交网站、具有社交功能的App等),以技术与人工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监测跟踪并收集上报实时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信息,使高校可以充分掌握潜在风险状况。二是阶段性观察:在月度、季度、年度等周期内,定期梳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总结形成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报告,便于高校系统了解风险态势,准确排查风险隐患。

(二)判断环节(Orient)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处理从观察环节采集的风险信息。首先,过滤识别出跟本校有关的风险信息,同时注意完整留存网址、截图等重要凭证;其次,厘清风险信息涉及的有关人员、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信息来源、扩散范围等基本情况,根据其影响力和严重性进行分级定性;最后,初步预测风险信息可能引发的影响危害和发展走向,为接下来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决策环节(Decide)

决策环节中,高校将围绕以下方面形成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上级单位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校内相关制度办法,明确处理风险问题的基本步骤、责任划分等工作内容。二是有针对性地根据风险问题的具体情况,利用校内研究讨论、请示上级单位、咨询专家学者等方式,不断调整完善风险防控方案,形成最高效有力的处理方案,并迅速向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传达部署到位。

(四)行动环节(Act)

为使风险防控落到实处,高校要做好应急性处置,即出现突发风险状况时,第一时间启动并执行前置环节确定的风险防控方案,通过教育引导信息发布者和主要传播者、阻断风险信息扩散渠道、面向校内外进行澄清疏导、上报上级单位做好总结自查、跟踪风险问题造成的后续影响等形式,协同各责任主体形成合力,及时消除风险危害。未发生风险问题时,也要巩固预防性措施,在OODA循环运行的过程中加强检视整改,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风险防控机制,重点关注关键时间节点和主要网络平台,提前组织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的模拟演练,反复对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问题易发多发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和宣传教育。此外,充分发挥学工队伍、学生骨干等群体的积极作用,提高师生员工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敏锐性和责任感,防患于未然。

同时,OODA循环既具有闭环往复的周期性,又具有多个OODA循环组合运行的嵌套性[4]。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更需要强调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与中央保持口径一致,接受上级统一部署。嵌套模式下的OODA循环模型兼顾全面统筹和细节把控,能更有力地从上至下指挥调配风险防控系统的整体运行。在此,以图1模型为基础,构建复合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模型,如图2所示。

该复合式模型为金字塔结构,根据高校内部各级责任主体进行划分,将高校党政领导班子、校内各二级单位、师生员工分为三级循环,层级越高,責任越重大,职责越宏观。将作为统领全校改革发展事业“指挥者”的高校党政领导班子纳入第一层。第二层是负责上传下达,组织防控工作开展的“协调者”。第三层“执行者”则是落实具体防控行动的有关师生员工,是全方位感知风险信息的“触角”。

可见,该复合式模型上下层级之间、同一层级的不同主体之间存在持续的信息交互。在上下层级之间,下层通过观察判断为上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而上层经过综合研判后,明确指导意见或制订行动方案并将其传递给下层,帮助下层落实防控举措;在同一层级之间,各方汇总风险信息至主要责任主体,由该主体集中判断处理并报告给上一层级。整个复合式模型中的各个OODA循环紧密关联起来,有利于形成更有针对性、高效性和系统性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

三、基于OODA循环对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思考

(一)三大课堂联动育人,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防线

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为契机,拓宽思政教育视野,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政治站位。要夯实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打好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组合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5],进一步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树牢意识形态安全观。要聚焦素质教育第二课堂、网络育人第三课堂,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良校风学风等内容兼容并包,积极组织校园活动,激活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的主动性和向心力;以学生为中心深耕网络文化育人环境,通过夯实校内融媒体矩阵建设、策划学生关心喜爱的网络议题、建强大学生记者团等方式,展示高校发展新气象,尊重学生表达自我的诉求,营造共建共享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

(二)抓实工作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效能

近年来,大学生求学就业、心理健康等议题备受关注,高校需要及时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对学生的危害。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高高校党政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各二级单位等责任主体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明确健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及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风险清单和督查考核机制、问责追责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层层发力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要提高立德树人本领,选优配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推进思政教师、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和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员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新任教师、青年教师、海归教师、骨干教师等群体开展重点专题培训活动,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树牢科研教学的底线和红线意识,持续提升师德涵养和育人能力。要发挥“人力+科技”的优势互补,灵活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完善高校网络监测、防卫等系统,实时捕捉、判断、处理网上关于本校的舆情动向和敏感信息,实现意识形态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结语

新形势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办好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本研究基于OODA循环构建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模型,分析了“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的防控程序,论证了OODA循环对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性,并从筑牢思想防线、建强工作队伍等方面,进一步思考健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机制的举措,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55-56.

[2] 陈宝生. 做好教育战线意识形态工作[J]. 紫光阁,2016(12):32-33.

[3] 韩煜. 基于OODA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建模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 刘铭江,陈奕裕,李步印,等. 基于OODA环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控系统建模[C].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第八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20:559-565.

[5] 怀进鹏. 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12-10(11).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高校
网络意见领袖视角下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理论逻辑
当前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思考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
反贪查案工作的风险防控机制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