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选择意愿的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

2023-10-28李修杰杨成王晓东

职业时空 2023年3期

李修杰 杨成 王晓东

摘要:以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为视角,对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并在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中等职业教育认知变量对选择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继续注重提升初中毕业生的选择意愿,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宣传,扭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注重个体变量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影响,可作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学生选择意愿;职业教育宣传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能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未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从选择意愿的角度分析,学生是否愿意选择中职是衡量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初中毕业生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中职选择意愿问题关乎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因此,通过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调查研究,来透视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预期,提高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优势和问题,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提升办学质量、谋求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文章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将改革的出发点着眼于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上,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共同进步。

一、调查与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

本研究以山東省D市14所初中学校初三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行设计“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D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近年来全力创建职业教育先进市,中等职业教育在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方面做了较多探索,改革成效明显,中职(含技工学校)招生占比稳定在40.0%左右,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职普协调发展的目标。课题组在D市所辖12县中,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抽取了高、中、低3个不同发展水平的A县、B县、C县,3县共有初中学校58所,在3县中抽取了14所学校作为样本校,涵盖城乡、公民办学校类型,样本校所有初三年级学生构成本次调查样本。

中职选择意愿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后主动选择中职的意愿,而不是根据成绩被动接受中职的现实。问卷中,针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设置了问题“初中毕业后你会选择就读于中职学校吗”,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非常可能”“可能”“不确定”“不可能”“非常不可能”中的1个选项。为方便统计,将选择“非常可能”和“可能”的合计为“总体可能”,意味着此类初中毕业生具有中职选择意愿;将选择“非常不可能”和“不可能”的合计为“总体不可能”,意味着此类初中毕业生不具有中职选择意愿。

(二)样本构成与分析方法

通过预调查和咨询专家后,进一步优化了调查问卷,2022年5月邀请14所学校初三毕业生填写在线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773份。其中,男生2881人,占49.9%,女生2892人,占50.1%;从家庭所在地来看,农村学生为2939人,占50.9%,乡镇学生为857人,占14.8%,城市学生为1977人,占34.3%。

研究主要使用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将收集来的所有数据进行编码后,进行描述分析并通过卡方检验考察不同个体的中职选择意愿差异,分析相关变量对选择意愿的影响,并以调查统计结果为主要依据,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总体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偏低。在5 773名初三学生中,18.2%的学生具有中职选择意愿,其中“非常可能”选择中职的比例为3.6%,“可能”选择中职的比例为14.6%;40.3%的学生不具有中职选择意愿,其中“非常不可能”选择中职的比例为15.8%,“不可能”选择中职的比例为24.5%;另有41.5%的学生“不确定”是否选择中职。(见表1)

18.2%的中职选择意愿与40.0%左右的中职招生占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味着近22%的初中毕业生被动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处于较高水平。董泽芳在1994年对初中学生家长的教育分流意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61.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中职。[1]但在风笑天2003年的研究中,仅有12.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中职。[2]在近期的研究中,黄斌、朱映等人也发现初中毕业生对普高的选择意愿远高于中职。[3][4]虽然上述调查在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工具等方面并不一定具有一致性,但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出现了滑坡,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总体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地区中专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未必优于中专”的学生及家长也不在少数。但随着中专生毕业包分配制度的取消、高等教育扩招及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办学质量的下降,中等职业教育逐渐丧失了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二)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差异分析

1.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性别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生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中职选择意愿(19.3%)高于女生中职选择意愿(17.2%)。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男生和女生在生理、性格、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异,男生对与体力相关的专业更为感兴趣,女生对语言、师范类专业更为感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生通常在形象思维上表现更好,动手能力更强。D市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如汽修、数控等)也更偏向于男性,实用性高、专业性强的专业学习也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5]

2.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城乡差异。根据每年中职招生结果发现,中职生源多为农村学生,城市学生较少。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乡镇和城市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学生的中职选择意愿最高,为22.2%,显著高于乡镇学生(18.4%)、城市学生(12.2%)的中职选择意愿。

3.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县域差异。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社会环境及其他地域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而影响学生对中职的选择意愿表现出不同。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教育质量、本地就业率及起薪较高,学生及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接受程度相对也高。[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低(14.0%),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县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高(22.9%)。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可能原因之一是A县近年来实施了普高“愿读尽读,应上尽上”政策,致使当地学生选择普高居多,选择中职较少,当地中职生源多为本市外县、本省其他地市及相邻省份的初中毕业生。

4.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成绩差异。当前的中考制度主要是通过考试方式择优录取,普高和中职间以学生学业成绩为导向的分流趋势十分严重,成绩对于学生教育选择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就选择意愿而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成绩学生的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班级成绩排名越靠前,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越低。中职选择意愿最高的是班级成绩排名后20%的学生,为49.4%,班级成绩排名前50%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低于15%,班级成绩排名前20%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不足1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学生认知里,中职仍是“差生教育”,无论是学生的选择意愿还是最终的选择行为,选择中职的大部分是成绩较差的学生。

(三)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背景是学生作出教育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对教育选择影响广泛。研究结果表明(见表3),家庭环境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也存在较大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家庭环境划分为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受教育水平及家长是否建议子女选择中职三个因素。首先,在家庭经济水平层面,不同家庭经济水平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不同,學生中职选择意愿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高收入家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比低、中收入家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低。原因可能在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为子女提供的教育资源更为丰富、优质,学生选择普高的意愿更高。

在家庭受教育水平层面,父亲受教育水平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并且学生中职选择意愿随着父亲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具体看来,父亲接受过大学及以上层次教育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低(11.8%),父亲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或没接受过正式学校教育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高(25.4%)。值得注意的是,父亲受教育水平为“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14.5%)低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普通高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18.0%)。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更希望子女接受普高教育。尽管选择普高后不一定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工作,但普高本身特别是重点高中本身就是学生及家长追求的“光环”。中职虽不再是“终结性”教育,但升学通道相对较窄,中职学生本科录取率远低于普高学生。即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比普通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收入更高,但由于工作性质较为接近体力劳动,学生及家长选择中职的意愿也不高。

在家长层面,父母建议子女选择中职对其选择中职意愿的影响较大。相比之下,父母建议选择中职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59.5%)显著高于父母建议选择普高和父母没有建议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14.0%、26.1%)。初中毕业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尚不清晰,此时家长的建议往往对学生的教育选择意愿起到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家长对中职的认可度,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对家长的吸引力,是提高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重要因素。

2.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学生就读初中学校的类型和性质不同,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性差异。首先,在就读初中学校类型层面,市级及以上优质初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低(不足10%),普通初中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最高(21.4%)。其次,在就读初中学校性质层面,民办初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低于公办初中学生中职选择意愿。

一般来说,优质初中学校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学习成绩更为优异,学生考好高中、上好大学的意愿更加强烈,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民办初中学校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原因可能在于本次调查的民办初中办学质量较高。通过与三个样本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访谈,可知近年来三县虽不断压缩民办义务教育规模,但同时也推进了民办初中办学规范程度的不断提高,普高升学率也位居前列。此外,民办初中较公办初中收费标准更高,家庭教育支出更高,在父母建议的影响下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

3.中等职业教育认知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影响个体做出教育选择。同时,学生的教育选择又会受制于对教育市场及政策信息的了解程度。[7]中等职业教育认知划分为学生对中职奖助政策了解程度、对中职升学政策了解程度及对中等职业教育预期收益认知三个因素。研究发现,学生对中职奖助政策了解程度对中职选择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中职奖助政策了解越多,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就越高。其中,“非常了解”中职奖助政策的学生,其中职选择意愿比“不了解”中职奖助政策学生高出16.9%。学生中职升学政策了解程度也对中职选择意愿有着较大影响,中职升学政策了解越多,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就越高,“非常了解”中职升学政策的学生,其中职选择意愿比“不了解”中职升学政策的学生高出15.3%。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以“选择普通高中还是中职学校或是不再读书,将来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预期收益认知影响了学生的选择意愿,认为中职教育预期收益高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更高,达到了51.8%。

学生在决定是否选择中职时,主要基于个体的认知,往往无法获得准确、充足的信息,加之家长相关知识、资源的缺乏,学生无法从家长处获得支持。对中职奖助、升学情况及教育预期收益的信息不对称,将影响学生作出理性选择。在调查中发现,“不了解”“不太了解”中职奖助政策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1.7%、42.5%,“不了解”“不太了解”中职升学政策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3%、51.4%,认为选择中职未来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的学生比例仅为11.4%,这表明多数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认知不足。进一步来看,学生中等职业教育认知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工作的不充分、不到位,以往中职入学流程、奖助政策、升学机会等宣传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中职升学及就业的示范效应还未在中职选择意愿中充分体现出来。此外,在宣传中职毕业生成人成才案例时,学生选择中职的原因多是“成绩差未考上高中”,而不是因为职业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吸引力。除宣传工作不足外,学生中等职业教育认知不足的原因还在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不高。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虽作为与普通高中同等重要的不同教育类型,就业与升学质量也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办学质量不高、升学机会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产教融合层面,校热企冷、企热校冷、合而不融、产教两张皮等诸多痛点、难点问题较为普遍;在升学机会层面,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衔接不畅,高职院校更倾向招收普高毕业生而不是中职毕业生,应用技术型本科不愿意招收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参加职教高考对口学校及专业的选择范围限定过小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基本特点

中职选择意愿调查反映出初中毕业生对中职选择意愿的真实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中职选择意愿的基本结论。

1.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从总体选择意愿来看,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处于较低水平,“总体可能”选择中职学校的比例仅为18.2%,“非常可能”选择中职的比例为3.6%,“可能”选择中职比例为14.6%。此外,41.5%的学生“不确定”是否选择中职。

2.不同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差异显著。从中职选择意愿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县域、班级成绩排名的学生,在中职选择意愿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差、班级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高。

3.学生个体变量对中职选择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从不同影响变量的角度分析,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中等职业教育认知对中职选择意愿均存在显著影响,但力度有所不同。基于家庭环境变量,家庭经济水平、父亲受教育水平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建议影响力最大;基于学校环境变量,公办与民办、普通与优质初中学校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具有显著差异;基于中等职业教育认知变量,中职奖助政策了解程度、中职升学政策了解程度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具有重要影响,中职教育预期收益认知影响力最大。

(二)提高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对策与建议

学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的现实,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挑战。提升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课题。通过调查可知,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中等职业教育认知不足、中等职业教育自身质量不高。这正是中等职业教育下一步需要加以提升和改进的地方。并且,在研究中发现,家长建议对学生选择意愿影响较大。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宣传工作不到位,如果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意愿,更会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文本提出提升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继续注重提升学生中职选择意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较低,并有41.5%的学生“不确定”是否选择中职。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提升,通过加强未来规划发展能力培养等途径,减少教育选择的盲目性,使学生中职选择意愿总体水平更高。这不单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2.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宣传,转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从调查中发现,初中毕业生对中等职业教育奖助政策、升学政策及教育预期收益的认知不足。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中职或是普高,应该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选择。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更多准确的信息,缩小信息鸿沟,将有助于改变学生及家长对中职的刻板认知,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对中职的选择意愿和行为。

现行的宣传方式较为有限,缺乏对宣传的时间点、次数、内容及方式方法的科学设计,导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尤其中职毕业生成功升学及就业的示范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当为学生及家长呈现中职成功升学及就业案例时,他们会明显地受到正面影响,尤其是对家长的触动较大。[6]因此,在宣传工作中应增加对中职毕业生成才案例的报道,邀请优秀中职毕业生到中小学校讲授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此外,还应继续在中小学进行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教育,加强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优秀技术技能人才的宣传报道,同时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舆情监管,严禁不实、污名化报道,减少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

3.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应该转到内涵提升上来,保障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升学、职业发展等方面与普高毕业生享有同等机会。基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属性,应进一步坚持职业教育技能导向,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保证中职学生学到真正技能技术,防止产教脱节。同时,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持续深入发展,企业所需人才学历层次上移,使得中职教育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由就业教育转向就业与升学并重的教育,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后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增加。在保障中职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推动“职教高考”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扩大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计划,满足中职学生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8]抓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升学教育,缓解学生和家长焦虑。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教育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个人职业获得的影响。[9]因此,应该进一步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营造公平的就业制度环境。建立技术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职业资格等级制度,看淡“学历”,看重“能力”,并在不同技术技能人才内部与技术技能人才与白领、体力劳动者外部之间找到合理的工资差距,提高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本回报。

4.注重个体变量对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影响。上述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城乡、不同县域以及不同班级成绩的学生中职选择意愿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注重提高初中毕业生总体中职选择意愿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不同群体学生中职选择意愿的特点,发现不同群体中职选择意愿差异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掌握个体变量对初中毕业生中职选择意愿的影响规律。不仅要提升总体的“面”的中职选择意愿,更要实现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点”的中职选择意愿提升,点面结合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沈百福,王永飞.初中学生家长教育分流意向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6(02):9-13.

[2] 风笑天,方长春.教育分流意向——差异与影响因素[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6(01):109-121.

[3] 黄斌,徐彩群,姜晓燕.中国农村初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12(04):47-56.

[4] 朱映,范国锋.初中毕业生教育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东莞市的实证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6):51-57+62.

[5] 姜大源.关于加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思考(连载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2):5-30.

[6] 沈有禄.初中生中职升学意愿的差異分析——基于对“三州”地区21531名初三学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61(01):165-172.

[7] 丁延庆,杜立珍,李伟.信息干预对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影响——来自大规模随机实验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1,21(06):2239-2262.

[8] 侯羽,蔡宗模.中职教育基础性转向的逻辑、问题与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22,6(05):88-95.

[9] 刘精明,张丽.教育的职场价值与教育不平等——中专与普通高中之教育机会不平等变化的对比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39(0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