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研究

2023-10-28李扬

职业时空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育人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以实践育人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標内容,以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应创设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新模式,构建硬平台与软平台相结合的“一体两翼”格局,贯彻强调院校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健全诊断及改进机制等建设策略,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实效性,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人才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中指出:“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把创业能力培养提升到职业教育目标的高度进行论述:“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3-4]因此,高职院校做好实践育人工作,通过创新和拓宽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既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更是新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现有的国内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在以创业园、科技园、实验楼、实验室等为主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一类的硬件平台上[5-6],而对于软件平台,例如平台模式、平台文化的相关研究[4,7]比较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平台的建设体制、社会文化影响、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在研究方法方面,采用理论分析的比较多,而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比较少。在研究对象方面,针对高校[7-9]的研究比较多,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比较少;其中,在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中,对某学校、某专业群或某专业的个案研究比较多[4,10-13],具有普遍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研究比较少。

因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的建设进行研究,将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提高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体系与专业教育的关联度,提升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普适性及实效性,探讨行之有效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的建设模式与策略,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现状

我们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28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台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硬件基础,在场地建设、设施投入上已呈现出一定的规模,部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已经纳入了省级创业基地或省级创业园建设名单。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主体并不一致,不同的责任主体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多以高职院校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行政部门作为责任主体。由于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有限,难以作好创新创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在整合与调动校内外资源的能力有限,通常围绕创新创业通识课程设置、创新创业竞赛的组织等内容进行常规工作,难以将现有的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另外,目前的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在创新创业文化培养方面还比较薄弱,也缺乏科学管理及评价考核机制,无法做到持续的自我诊断与改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基于创新创业的实践特性,明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内涵,力图通过顶层设计,能整合调动校内外现有资源,避免创新创业平台的重复建设,又能打通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与传统专业教育的壁垒,将专业教育与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进行充分地融合,确立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模式,使该模式对于各高职院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内涵

实践育人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使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得与建构,或在实际应用中证实已有的知识,获得现实感、实践感,形成实践创新的观念,养成必备的实践品格和关键能力。[14]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实践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实践育人就是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使学生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以不断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服务。高职院校是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具有同样的实践育人内涵。创新创业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及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不是纯理论性的纸上谈兵,必须经由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因而创新创业具有天然的实践属性。载体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平台泛指进行某项工作所需要的环境和条件。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多局限于硬件基础的建设及常规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还不能以实践作为突破点和着力点,将传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真正融会贯通。

我们通过基本概念的梳理并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内涵概括为:以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通过顶层设计,调动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面资源,创新教育模式及制度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使之具有创新创业宣传、教育、训练、孵化、服务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学习与实践环境,以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系统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创业实践等[2],从而不断丰富实践育人的教育空间,不断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实践育人合力。

三、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模式

根据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内涵及当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2],我们确定了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思路:强调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避免硬平台方面的重复建设;以实践作为切入点,梳理传统专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其中,全面推进实践育人;重视软平台的建设,弥补现有建设的缺失或不足,通过软平台充分发挥硬平台的功能和效用,构造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立体环境;确保所设计模式在全国高职院校范围内的通用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从纵向上看,它由一个“硬平台”和两个“软平台”构成,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架构。其中,硬平台包括实验/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园等,主要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充分的硬件支持,包括场地、环境、设备、技术、产业资源等。在“十三五”期间,全国各高职院校对上述硬平台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建设和投入,并初具成效。[15]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模式的实施中,不需要重复建设,只需要做到充分运用即可。我们通过软平台——“实践体系软平台”和“双创体系软平台”来构造其两翼。软平台的建设建议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在对传统的专业教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挖掘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内涵,一方面构建从基础实践到综合实践再到创新创业实践的完整实践体系,另一方面构建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到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比赛再到创业项目模拟、孵化、运行的完整双创体系。通过“两翼”体系的构建,软平台从逻辑层次上实现了对硬平台可提供資源的系统整合,为专业教学资源、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创业教学资源、创新创业训练及赛事资源等的共享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平台,同时也为高职学生跨学科系统学习、跨学科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运行平台。

从横向上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层,主要承担基础实践及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内容,主要由实验/实训基地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第二层为综合层,主要承担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及由其衍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比赛项目等内容,所需环境主要由创新创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等提供;第三层为应用层,主要承担创新创业项目的模拟、孵化及实际运营,创业园为其主要硬件平台。

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策略

(一)强化实践育人创新创业院校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作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主体,为了充分调动整合学校内部、外部资源,也为了满足平台建设自身复杂性和系统性的需要,应做好顶层设计,如图2所示。

1.构建党委统筹部署、政府扎实推动、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着力实施的实践育人协同体系。[16] 高职院校应以校党委为核心,从各二级学院、各相关职能部门(例如招生就业处、学工处、团委、教务处、科研处、思政部等)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责任工作组,负责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动平台建设的全面稳步实施。

2.强化工作队伍,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格局。打破校内资源流动壁垒,将全校的基础实验/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园等平台进行充分整合,并从系统层面构建软平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最终实现政府、行业、企业、教育集团、学校之间的资源顺畅流动,为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二)创新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的本质要求。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高等院校的双创教育要“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因为教育的职业性较强,更应该把双创教育与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17]

1.发掘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一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融入双创教育体系,将传统的专业教育推到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新层面上。高职院校应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将专业实践内容从基础到综合进行分层梳理,将与创新创业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实践部分作为衔接点,将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创新创业训练环节纳入人才培养的适当阶段。

2.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项目式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尤其是创新创业实践资源,搭建专业技能实践与创新创业实践的桥梁,丰富创新创业的体验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从创新性地提出问题,到创造性地探索方案,再到实践检验,最后到反馈改进的学习能力。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建立系统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体系,尝试设立沙龙式、体验式和网络式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平台,充分利用职教集团资源[7],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专家、优秀创业者,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在校内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双创教育培训、企业实践培训,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三)细化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建设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高职院校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扎实推动创新创业载体与平台的建设[17]。

1.平台建设。高职院校应统筹协调校内资源,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六大平台——创新创业宣传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赛事平台、跨学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创客平台,如图3所示。

2.载体建设。高职院校应通过全方位筛选并结合自身发展特色,选择优势项目进行创新:通过打造创业模拟实训室、打造创新项目实验室、打造创业企业孵化器来创新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模拟创业竞赛,以竞赛为龙头进行科研立项;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实现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咨询室,提供专业的一体化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孵化。如图4所示。

图4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创新图

3.赛事建设。以“赛事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促进就业”为宗旨,建成院(系)级、校级、省级、国家级四级创新创业赛事。[7]加强赛事宣传力度,并通过赛事培养创新创业精英,发挥示范作用。以教育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高职院校学生应积极参加职教赛道和红旅赛道,“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18]。

(四)培育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了十大育人体系,其中就包括实践育人体系和文化育人体系。文化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是需要氛围的。我们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重在实践,高职院校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及创业热情。

1.树立鲜明的育人理念,构建全员参与的实践育人格局,形成创新创业文化的渗透模式。高职院校应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形式,成立创新创业沙龙、创新创业学生社团、科技创新组织、公益服务组织、创业校友会等实践组织,积极创建创客空间,并创建契合专业需要的创业苗圃。

2.善于运用现代技术为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服务。高职院校应善于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载体,例如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BBS等,收集、处理、反馈、研究学生及市场的双向需求,为学生传递创新创业政策信息、创新创业赛事信息、行业企业创新需求信息、创业项目对接信息等。

3.做好优秀创新创业典型的宣传工作,鼓勵创业校友对学校双创教育工作进行反哺。创新创业学院可以构建体验式的双创环境,承办创新创业大赛,选取优秀创业案例和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做好示范引领,带动在校学生创新创业。

(五)健全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诊断及改进机制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健全体制机制。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与监督评价。”[17]应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教育与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特点,建立现代化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与考核体系,以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性自我诊断与改进。

1.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信息监控平台,采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相关的政策支持、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知识产权转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双创学院以及创业园建设等数据信息。

2.建立分级目标体系,根据平台监测数据对标分析,定位差距,明确改进方向,从而建立符合校情的绩效考核机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收集各高职院校的平台数据,从全局掌握所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为进一步指导各院校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0.

[2] 李扬.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析——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理论观察,2020(02):154-156.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

[4] 王士荣.双创教育平台建设与载体创新研究——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双创教育为基点[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01):99-103.

[5] 孙晓梅.试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1):120-122.

[6] 段利民,杜跃平.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兼对GEM模型的再检验[J].技术经济,2012(10).

[7] 高峻岭,成军,王志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261-262.

[8] 郭惠惠.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32(01):122-127.

[9] 彭鑫艳.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和平台建设研究综述[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12):74-76.

[10] 张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28(04):52-55.

[11] 赖丽花,石文江.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数字内容产业专业群公共实训中心”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7):28-31.

[12] 唐艳辉,张铁力,陈兴国.“四步为营”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5(06):47-50.

[13] 高倩,芦荣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育人机制研究——以漯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2):1-3.

[14] 周洪宇,胡佳新.知识视域下的实践育人及其意义向度[J].教育研究,2018,39(08):19-2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公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EB/OL].2019-07-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cxfz/201907/t20190717_390953.html

[16] 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1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5/13/content_2861327.htm.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EB/OL].2020-06-03. https://cy.ncss.cn/information/8a80808d7158cf5a01727dee3e02008f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实践育人高职院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