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培养研究型体育教师的教研策略

2023-10-28王政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渝中区研究型教研

王政

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场域中,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1]。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提高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成为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所谓研究型体育教师,是指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指导体育课堂实践,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教师[2]。但在体育教育实践的诸多问题中,中小学体育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尤为突出,如何通过体育教研引领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把教学与研究有机融合,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此,笔者以重庆市渝中区体育教研为例,谈谈培养研究型体育教师的策略。

一、做好教研规划,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让更多体育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渝中区立足区域学科发展,科学制订区域体育教研规划,确立教学与研究协同推进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研究型体育教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即通过区域体育教研规划,发挥体育教研的专业支撑作用,唤醒体育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塑造体育教师的专业品质,为区域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打造一支能引领、善辐射的研究型体育教师团队。

渝中区以区域体育教师为主体,以课程改革与体育课堂教学为主线,以专业技能、实践拓展、教学研究为主题,引导体育教师确立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在常态区域体育教研活动中,引导区域体育教师始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育理论和体育教学问题;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引导区域体育教师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敏于提炼,不断突破自我,成为扎根区域体育教育、精通体育教学、具有运动教养和运动热情的体育教师。

二、强化理论研修,提升理论素养

新时代研究型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区域调研发现,由于体育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体育教师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导致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深、研究写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对此,区域体育教研应积极引导体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渝中区体育教研工作有意识引导区域体育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一是加强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如,区域教研中组织体育教师对《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学习,引领体育教师准确把握国家对学科课程育人的质量要求;二是强化《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学习,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究、互动研讨,引领区域体育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和行动追求,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引领区域体育教师有热情、有担当地将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三是加强专业阅读与分享,区域体育教研重视体育教师阅读习惯的培养,通过推荐专业书籍和杂志,撰写读书笔记,定期开展专业阅读与分享,梳理学科名家、名师观点并组织交流,引领区域体育教师了解教育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基础教育前沿、学科前沿、学术前沿的理论知识,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体育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奠定基础。

三、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打造研究型体育教师队伍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研究型的体育教师队伍,区域教研活动设计应结合实际,积极支持和指导区域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并将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

为推进区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渝中区体育教研以重庆市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高中体育选项走班教学实践研究”为牵引,以区域立项的4个子课题作为支撑,构建了区域所有高中体育教师参与的研究共同体,让高中体育教师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在研究中,通过“确定主题—跟进研究—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形成的“个体独思—同伴助思—专家导思”的有效机制,引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养成深度反思和写作的习惯。实践证明,通过课题研究,不仅推动了区域高中体育与健康課程改革,让区域高中学校体育选项走班教学顺利实施,而且引领一大批体育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提高了区域高中体育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渝中区体育教研以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基于素养导向下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研究”为牵引,以5个区级教育规划体育课题为支撑,建立了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学员、区域中小学体育教师70余人参与的研究团队。区域体育教研设计以“课题”为媒介,加强对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和体育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的研究,使区域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学改革、体育课题研究同步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联动效应,拉近了体育教师与教育科研的距离,创新了区域体育教研活动方式,提升了区域体育教研品质,促进了区域研究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依托项目牵引,提供多样化培育路径

项目学习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解蔽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学科教学的“对立面”,又是学科教学的支撑者、促进者。同理,区域体育教研规划借助国家、市、区项目推动,可以激发体育教师对探索的不同主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引领区域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研究。

渝中区依托教育部高中体育重庆教研基地项目研究,引领一批体育教师参加中考体育、高考体育评价研究,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断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渝中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项目,区域体育教研积极开展“集智备课”活动,通过“校本集智备课—区域集智备课交流—区域集智课例观摩”,推动区域体育教研和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机结合,探寻体育专项运动技能教学的最优策略和方法。依托渝中区义务教务质量提升试点项目,建立体育学科教学工作坊,以区域体育教研员为坊主,以试点校体育教研组为坊员,聚焦课堂,开展上课思课、观课议课、说课悟课等研究活动,辐射带动区域学校开展教学研究,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助力区域体育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五、搭建展示交流平台,创建研究型教师发展的“共生”环境

研究型体育教师的培育,需要研究“共生”的环境,才能实现研究“共升”的教育生态[4]。区域教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校开展常态化校本研究,解决学校体育教育教学难题,在区域体育教研活动中采取经验交流、课堂展示等方式推介体育教研组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智慧,形成区域广泛开展体育研究的态势。

渝中区区域体育教研重视营造培育研究型体育教师的“共生”环境,推动区域体育教研向纵深发展。一是区域体育教研定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升区域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请进来”采用聘请高校专家、省(市)体育教研员、学科名师、骨干教师到渝中区给予指导和交流,为区域体育教师指点迷津;“走出去”则是有计划地组织区域体育教师线上、线下观摩國家、省市、区县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竞赛,组织区域体育学科骨干教师线上、线下参加省、市学科教学展示观摩研讨等活动,开阔视野,不断更新教育科研理念,创新体育教师的研究思维,提升区域体育教师的科研素养。二是区域体育教研发挥名师工作室学员“种子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如让名师工作室学员开展区域读书分享、微主题讲座、上研究课和观摩课、工作室学员引领部分体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等,通过现场展示观摩交流,实现智慧共享、优势互补,带动区域体育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提升区域体育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推动区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发展。

每一名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要经历由低到高的进阶过程,研究型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发展的高级阶段。培养研究型体育教师应夯实体育教师的科研素养,培养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引导其不断地在行动研究中探寻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EB/OL].[2019-1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911/t20191128_409950.html.

[2]徐新泉,徐文祥,薛万霖.培养研究型教师群体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06):105-109.

[3]黄锦英,肖晨.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的价值省思、关键问题与实践维度[J].教育评论,2022(12):130-133.

[4]刘海勤.教师专业化视角下中学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渝中区研究型教研
渝中区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重庆市渝中区噪声污染现状、问题及防治对策
重庆渝中区政府与区块链企业合作打造食药品追溯平台
开展个性化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策略探析——以重庆市渝中区为例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