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的专项运动技能“表现性评价”

2023-10-28赵明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运球

赵明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所谓的素养就是在相对复杂的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因此,要想了解学生基于课程目标的素养达成情况,需要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以判断课程目标的达成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即时、多元的有效反馈,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和教师高质量地教。仅依靠纸笔测验或以高度、远度、速度为标准进行的结果性测试,难以全面评价指向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核心素养情况,因此,《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针对性地选择评价方式,并鼓励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需要任务引发学生相对应的表现,并且这样的任务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需要基于评分规则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2]。表现性评价为学生提供参与更具指向核心素养或者高阶认知的测评,并且该评价方式更能对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的教学构成积极的影响[3]。笔者团队经过大量实践,梳理提炼了表现性评价环环相扣的步骤,在此以水平三(六年级)篮球专项运动技能为例,阐释如何运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对专项运动技能进行评价。

一、围绕学业质量明确评价目标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引入“学业质量”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学生在完成一个水平段某项内容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4]如,水平三(六年级)篮球项目教学中,结合《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篮球项目学业质量描述,以及篮球项目的特征及本校学生基础和学段学习目标,对标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明确该年段学生学习篮球这一专项运动技能时,应该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程度?为评价方案设置明确方向。具体表现为:学会行进间运球、多种形式传接球、投篮的基本技术和运球上篮、接球上篮等组合技术;能够参与班级篮球比赛,并且在比赛中能够运用运、传、投等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技术;能运用传切、掩护等进攻战术赢得比赛,并设法阻止对方得分的基本方法;理解和掌握比赛规则,在比赛中能遵守规则和利用规则,能正确对待比赛输赢,掌握篮球基本礼仪;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比赛并能评价比赛,通过篮球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发展体能。

二、指向评价目标创设测评情境

目标是过程的导向,要评价的目标清晰了,接下来就是要根据评价方式的具体要求进行评价活动。前文提到表现性评价需要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便于学生在情境中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判断、选择、决策等展现出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指向评价目标,笔者团队梳理了3类测评情境。一是指向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的知识结构化的组合测评情境,主要检测学生对各单一动作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动作串联的合理性。如,运球+传球+投篮的组合技术。二是指向技战术综合运用的比赛评价情境,意在创设贴近实战的比赛情境,观察学生在比赛过程中阅读防守,合理利用比賽规则完成战术配合,通过团队合作赢得比赛的能力和素养。如,4VS4比赛。三是指向项目认知与理解的测评情境,意在测评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合作与配合、规则的理解运用能力。如,通过纸笔测试回答相关问题(下文围绕以上3个维度创设测评情境)。

三、结合测评情境明确表现任务

针对性地创设3个维度测评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明确在情境中需要完成哪些表现性任务,这样更有利于观测和收集信息,让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目标清晰。

1.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

表现性任务:学生站立于起点,听到信号后测试开始并计时,运球至第一个障碍物处在胯下运球、急停急起运球、转身运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动作中任选1个绕过标志物;然后快速运球推进连续绕过5个标志杆(间距1.2m)后,采用行进间投篮的方式完成1次投篮,抢到篮板球后将球传到墙面上的同心圆上,接到反弹球后运球至终点,测试结束,计时器停止(图1)。

测评要求:此项测评要求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完成自选和规定动作,对于在测试过程中违反测试规则(如撞倒标志杆、投篮走步等)的行为判定成绩无效,需要进行第2次测试,每人最多有2次测试机会。

测评场地和器材:在14m×15m的篮球半场进行,准备7号篮球4个、6号篮球4个、秒表2块、记录表若干。

2.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

表现性任务:采用区域内4VS4比赛。听到裁判哨音后测试开始并计时,在规定区域内进行篮球4VS4比赛测试(比赛规则参考国际篮联规则),5min后结束测试(图2)。

测评要求:测试设置1名教师裁判员和8名学生观察记录员,裁判员进行得分、违例、犯规等判罚,记录员一对一观察记录每名选手的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出手、命中、罚篮、罚篮命中、失误等次数。记录员将以上信息数据记录在观测量表上,之后用“正负值”的计算公式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测算评分。

测评场地和器材:在14m×15m的篮球半场进行,准备7号篮球2个、6号篮球2个、秒表2块、分队服16套、记分牌2套、记录表若干。

3.项目认知与理解

表现性任务:采用访谈、问卷、纸笔测试等方式,测评学生对篮球项目特征、规则、价值、团队合作、文明参赛等维度的理解和展示情况。如,可以通过笔答题测试学生对篮球项目的认知能力(图3)。其中第1道画图题是指向学生如何阅读比赛选择防守位置,后面3道选择题更多是指向学生对配合和规则的理解。笔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显性化,用以检测和发现学生对项目特征、价值、规则等的理解能力,测评结果可以采用试卷分析的方式,对每一道题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认知能力规律上的优缺点。

篮球“项目认知能力”测评问卷

测评要求:纸笔测试满分为10分,测试时间5min。

测评场地和器材:室内外均可,准备好问卷、计时器。

4.针对表现性任务设计观测量表

学生在特定的测评情境中,完成相应的表现性任务,为测评提供了素材。接下来制订相应的观测量表,明确观测点,通过采集相匹配的数据与信息评价学生不同维度的综合表现。如围绕单一技术与组合技术的测评观测量表(表1),观察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方式运球过障碍、连续运球过障碍、行进间投篮、传接球、运球等4个关卡中完成表现,最后记录完成时间。测评者观察测试学生在闯关过程中每一关的表现并进行记录,如第1关看选择运球过障碍的方式;第2关看运球过障碍时是否换手运球、触碰标志杆、一共运球几次等;第3关看行进间投篮脚步是否正确、投篮方式、是否命中;第4关看传接球的方式(双手、单手等)和传球的准确性(命中几环);第5关看快速直线运球时是否违例等信息,最后记录完成时间。以上信息为评价反馈作数据收集,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调整教学。

同样针对学生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维度,也可以设计相应观测量表(表2),分别从5个维度13个观测点进行测评。测评者围绕测试学生在4VS4比赛中的个人综合数据、得分、与同伴呼应、犯规和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如,是否能与同伴呼应,采用何种方式呼应(肢体动作还是口头语言等)。以上信息为评价反馈作数据收集,这些信息一部分运用正负值公式测评学生技战术运用能力的综合表现,另一部分信息可作为学生行为品德的评价素材。

评价量表的设计要贴近项目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分解影响某一维度学生综合表现的若干因素,细化到观测点,同时还要考虑测评的可操作性。

5.分析测评信息反馈检测结果

评价的目的不是“贴标签”,而是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学还存在哪些不足,教师的教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因此,精准而客观的评价反馈尤为重要。针对单一技术和组合技术的测评反馈,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的理念进行反馈。如,在一次测试中,六年级的测试样本在第1关测评(选择运球过障碍的方式)中,有近60%的学生选择了体前变向的方式,有38%的学生选择了急停急起,还有个别学生选择了胯下运球,没有学生选择转身运球。由此可见,学生面对障碍选择突破的方式相对集中,这与课堂上所学的方法单一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突破防守,练习中多传授一些突破的方式方法。又如,在第3关的测试(行进间投篮脚步是否正確、投篮方式、是否命中)中,发现男生90%以上的行进间投篮脚步是正确的,且有近8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低手投篮;而女生则有近30%的学生脚步错误,并且有近60%的学生采用高手投篮的方式。针对以上男女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针对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场上“个人英雄主义”,即常说的单打独斗,要让学生理解表现性任务,知道场上哪些行为和技战术运用是体现自身在球队中的价值与作用的。借用职业球员的“正负值”理论,换言之,就是计算学生在比赛中的效率,为此笔者团队制订了正负值计算公式:[(得分+篮板+助攻+抢断+封盖)—(出手次数-命中次数)—失误次数)],得出学生5min比赛的正负值。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比赛过程中的技战术表现,如篮板、抢断、失误、封盖等数据发现不足,教师则可以根据数据和行为记录发现学生对技战术的运用能力、规则理解、体育品德方面的表现。在评价反馈的环节,测评者要善于利用数据和行为表现,捕捉到共性的现象,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与教的方式与方法,促进学生素养目标的达成。

指向核心素养的表现性评价成为近年来广受推崇的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评价目标清晰,目标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创设贴近真实的情境,表现性任务明确;评价工具要客观准确,可借助多元方式。总之,表现性评价既是测评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素养,更是促进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最终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徽,蔡潇,李燕,等.素养导向: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22,(01):5-11.

[2]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3.

[3]周文叶,董泽华.表现性评价质量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2021(10):120-127.

[4]马婷.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基于浙江省小学考试评价改革的实践案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8,(21):74-79.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运球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表现性评价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中职学生考试、考核评价策略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