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评促学实践策略

2023-10-28李江华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育育人核心

李江华

学习评价是检验体育课堂学习目标和教学质量达成度的主要手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学习评价是检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效度的重要工具。为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精准评价,笔者倡导以评导学、促学,并从评价促进素养学习目标制订、学习内容挖掘、学习方式优化3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评锚定素养培育目标

核心素养培育以大单元学习目标为引领,以课时学习目标的实现来达成。学习评价围绕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构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评价指标维度诊断教学质量。

(一)提高站位,明确育人目标

在大单元的制订过程中,大单元的名称(或主题)通常都是以运动项目名称命名,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则要站在落实课程育人目标的高度制订大单元的主题,并且主题的命名应涵盖大单元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并贯穿每一个课时,从而引导教师制订行之有效、针对性强的学习评价。如,一、二年级大单元主题命名为《基本动作技能,习惯养成,遵规守纪》,三、四年级大单元主题命名为《田径跑跳投,勇敢拼搏,团结协作》,五、六年级大单元主题命名为《体操类项目,胆大心细,胜不娇负不馁》,七至九年级大单元主题命名为《足球项目,坚韧不拔,合作创新》。

这样的大单元主题名称凸显了三大素养目标,并引领课时目标的制订。主题名称中既明确运动能力学习内容,又将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目标根据年龄段、学情特征进行提炼和具体化,抓住健康行为指标维度的“习惯养成、情绪控制、环境适应”等素养培育要点,在一、二年级重点抓常规和养成良好习惯,三至九年级培养勇敢、大胆、坚韧的心理和情绪;体育品德的素养培育从懂得遵守纪律到学会团结协作,再到比赛实践,最后向合作创新的目标迈进。将容易交叉、重复的素养培育内容和评价要点集约化,侧重点突出,让体育教师看主题就知道大单元素养培育的总体方向。

(二)评价前置,导教促学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克服困难,将评价前置于课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此指导教师备课,做到心中有核心素养目标、心中有学生、心中有课堂、心中有评价。

1.收集学生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为使核心素养培育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师要在备课前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从班主任处了解班级学生家庭、学业、行为习惯等信息;从卫生保健教师处了解学生基础疾病、心理状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从上一学期任课体育教师处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和学生学业水平,也可以从上一年度的学习评价中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等信息。基于上述内容和方法制订评价指标,提前采集学生素养评估信息,有利于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对象的能力特征,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诊断,明确学习目标,优化教学方式。

2.制订诊断学生素养检测评价工具

为确保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落细,须选择“健康行为、体育品德”隐性素养指标的评价测试工具,采用问卷的方式提取教学中真实情境下学生真实行为进行检测诊断。如,运动能力方面,了解之前学过的运动项目掌握情况、达到何种运动技能水平等评价内容;健康行为方面,了解健康知识与习惯、心理状况等评价内容;体育品德方面,了解爱心互助、合作意識等素养评价内容。用评价引导教师精准确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帮助教师转变评价观念,为后续素养培育明确方向。

二、以评深挖素养培育内容

依据《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应从教材中挖掘适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沃土”,不仅包括科学的基本动作技能学习,还包括教材中素养培育真实情境的创设,以及精准素养评价指标维度的构建。

(一)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综合评价指标,厘清教材育人价值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专门为一、二年级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内容,预示着在新时期,“运动能力”培养依然是学科的立足之本,但应更加科学、专业,更关注“动作技能的发展规律”,重视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规律,关注幼小衔接过渡,合理进行基本动作技能学习和能力提升干预,让儿童的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的发展事半功倍,为后续的技能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新时期要求体育教师具备更加专业的诊断和评价能力。如,低年级“快速跑”要根据学生的跑动过程诊断学生跑不快是起动慢还是摆臂不协调、不正确,是前脚掌跑还是全脚掌跑,是不敢跑还是不愿意跑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对教材进行素养分类和挖掘,甄选出项目的育人价值。部分项目育人特征比较明显,如排球的“中国女排精神”等,教师熟悉育人要点,能结合教材创设学习情境,适时地、精准地融入素养培育。而对育人特征不明显的项目,也应根据项目的功能和价值挖掘素养育人要点。如,田径项目“快速跑”的教材教学时,可以引用短跑名将苏炳添为国增光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和拼搏精神的教育;“耐久跑”的教材教学时,可以挖掘“红军长征”的革命事迹进行爱国主义和吃苦耐劳的教育,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加强团队协作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的培育等。明确教材内涵对预设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在更贴切的环境下体验真实学习过程,也能帮助教师精准构建素养培育评价指标维度。

(二)结合核心素养培育“降维”评价指标,拉近主题育人价值

在素养评价指标维度的建构上,如果过于高大上,容易导致评价空泛,造成课堂教学中真实行为难以捕捉的现象。通过评价指标“降维”的构建方式进行真实情境下的真实行为评价。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引用奥运冠军为国争光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的主题教育,但有些学生难以融入学习情境,这时教师将奥运冠军为国争光“降维”到个人为集体争光、为小组争光的真实情境中,更容易引导学生担负真实责任。在教学中,这样的“降维”方式更容易预设真实情境,学生所呈现的真实行为也比较容易捕捉,既能引导教学,又能够及时评价。

(三)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甄选评价指标,分层渗透育人价值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制定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应注重学习目标的可观察性与表现性”,为体育课堂教学精准育人指明方向。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不需要面面俱到,在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前提下,也要关注到个体差异性。采用“关注两头,侧重薄弱”的方式,是一种去繁就简的评价策略。利用前文谈到的评价前置,可以通过评价数据诊断、甄别出学习主体运动技能和学习能力水平、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等指标维度,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估,甄选出相对突出和薄弱的2个群体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对象,为教学组织中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如“障碍跑”教学中,根据综合能力强弱进行分组,在练习中的器材摆放、练习难度和练习次数等方面进行分层,同时关注弱队的心理建设等,让学优生“吃饱”,学困生“吃好”,又能让教师腾出更多精力有的放矢地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过程性学习评价也更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帮助教师在托住教学质量底线的同时,确保评价真正服务教学,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以评优化素养培育方式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教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评价诊断学生是否“学会”,因此,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学生是否学会知识与技能,是否学会自评与互评,是否学会比赛,是否学会互帮互助等素养评价指标引领教学。

(一)精准诊断找到教学重难点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做好备课,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才能精准诊断学生的薄弱环节。如,由于担心低年级学生能力不足,分组教学组织混乱,经常采用集中式教学,教师一人对全班学生,难以评价到位,学生练得蜻蜓点水,影响了素养培育的融入过程。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充分相信学生,紧扣核心素养评价指标,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拉长学生素养培育的过程,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明确每个教学环节重点要解决什么,精准地进行纠错,采用即时口头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明白重点关注什么、怎么练习、做到什么程度。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与互评

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有力推手。教师在示范和讲解时,应紧扣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引导和设问,尽量将知识点和观察点落实、落细。如,立定跳远动作示范时,根据不同的示范面引导学生观察“两脚是否同时蹬地”“两臂是往前还是向后摆”“落地时膝关节是否屈膝缓冲”,这样既能引导学生了解动作技术学习的重点,也能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动作技术是正确的。在分組学练时,教师可在巡视过程中用“你看同伴的两脚有没有同时蹬地”“你能不能帮他纠正一下”等引导学生相互观察、自我纠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推进隐性素养指标落地

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目标落地要通过教学过程中预设真实情境进行素养培育,捕捉真实行为进行诊断。如,在分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关注互帮互助、相互配合的评价指标;在小组比赛中,引导学生关注成绩的同时比一比“谁的队伍最有序”“谁最守规则”“谁的团队互助最好”;在篮球组合动作“传接球上篮”练习时,引导学生为同伴着想,互相鼓励,成功时互相赞许共同庆祝等真实行为的评价。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需要教师花精力提高备课质量,提前建构学习评价指标,备好课堂教学所需的“学习单”“问题链”“微视频”等辅助工具,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当指导者、评判者、服务者。

猜你喜欢

培育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珠”育人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