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策略

2023-10-28屈彦雄马瑞鹏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二十大强国高质量

屈彦雄 马瑞鹏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步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方向,确立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有效手段。

一、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1],这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主要靠学校教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守立德树人根本宗旨。学校校长在规划学校发展中,要将建设体育强校纳入学校发展目标体系,并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环境的打造、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专门制订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不忘初心,勇擔使命,艰苦奋斗,大胆创新,为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奠基。

二、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正确理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对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强国有着重要意义。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三、积极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1.践行育人使命,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与使命。学校体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学校体育的战略部署,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国之大者”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贯彻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健康行为,同时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要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其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倡导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而不懈努力。如,学校在举办校级足球联赛或篮球联赛时,不仅要注重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运动兴趣的提升,还要注重通过全校性的比赛达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更要注重比赛的总结和反思,可以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总结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及亮点,如比赛中队员的交流合作、全班学生的服务意识及战术运用情况、与对手竞争中小摩擦的处理、尊重裁判、遵守比赛规则、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并能理性分析等。比赛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及比赛结束后的主题班会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成长,学会合作交流、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互帮互助等,这才是比赛更应该让学生获得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改善运动环境,服务实现学校体育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也要厚植体育现代化物质基础,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助力,使学校体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学校要根据政策保障学校体育的经费投入,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与学校的发展规划,按需建设体育场馆,配齐设施设备与体育器材,并加强管理,及时维护,确保学校体育的物质基础安全、高效地使用,为学生体育运动创设现代化的运动环境。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的精神文明发展,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文明,建立民族自信。

3.坚持稳中求进,助力加快实现健康中国愿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始终从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1]。学生的体质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2021年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3~15岁、16~18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分别上升5.1%、1.8%和0.2%,初中生上升最为明显[2]。由此可见,中学生与大学生整体的体质与健康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初中生优良率增长幅度最大,高中生增长较少,而大学生几乎没有增长。面对学校各学段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各学段学校要充分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科学决策,建立适合本学段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路径。同时,小学、高中、大学同样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树立“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是自己”的理念,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合理膳食、规律生活,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全面提升力量、速度、灵敏、协调、平衡等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奠基。

4.立足体育课堂,积极促进全民参与

学校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开齐开足体育课,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在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对1~2个项目形成兴趣爱好、掌握运动技能,并能发展成自己的运动专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要重视加强家校联系、联动,大胆创新,多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如亲子体育运动会等。体育教师也要努力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和习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夯实运动技能,打好体能基础,充分发挥校本课、社团课、训练队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使学生有能力指导和带动家长共同进行体育运动,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使家长和学生在运动中能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发挥学校带动家庭参与体育运动的作用,促进全民参与体育运动。

5.健全竞赛体系,有效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于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3]。学校要建立全员竞赛的比賽体系,将全员竞赛的思想植入学生的内心,发展学生体育专长。如,学校每年可以组织1~2次趣味比赛、体质健康达标类的全员运动会,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校特色项目的班级联赛及全校的比赛,从比赛中发掘优秀运动员,再去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为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学校还要根据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生专长等基本情况,建立2~3支体育训练队,并组织专业教练进行专门训练,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管理体系。

6.坚持对外开放,推进学校体育国际交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学校要紧跟党中央对外开放的国策,推进学校体育国际交流,这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学校体育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交流互鉴、合作共赢,要通过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借鉴优秀的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的融合与进步,进而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如,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国际化交流,既可以邀请国外的知名教练员、运动员来中国学校进行交流,为自己的教练员、运动员提供新的思路和训练理念;也可以带队去国外参观学习,了解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理念,为我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界级的运动会,促进体育文化的交流进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布》[J].中国学校卫生,2021(09):1281-1282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N].新华社,2020-10-15.

猜你喜欢

二十大强国高质量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