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在上肢骨折患者中的护理应用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2023-10-28黄江英欧阳瑛张海燕
黄江英 欧阳瑛 张海燕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骨科 365000
上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目前对于上肢骨折的临床治疗相对理想,内外固定手术均可理想满足患者的骨折复位固定需求[1]。但是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案,患者在术后均面临骨折愈合缓慢、上肢功能显著减退、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如果患者长期未能恢复上肢功能可能造成其身心二次损伤,因此积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2]。有研究显示,针对上肢骨折强化专科护理对于上肢骨折的恢复效果显著,而握力球属于临床上常用的改善疼痛,增加耐受力与依从性的措施,同时握力球操作时会产生上肢肌肉联动,因此握力球也可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为促进该类骨折的恢复,现对其实施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肢骨折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奇偶性予以编号,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3.78±5.57)岁;桡骨骨折15例,尺骨骨折13例,肱骨骨折10例,肩胛骨骨折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3.48±5.76)岁;桡骨骨折17例,尺骨骨折12例,肱骨骨折8例,肩胛骨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入组患者均对本研究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 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经X线、CT影像学诊断确诊为上肢骨折;②患者均于本院展开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③患者年龄18~59周岁;④认知功能正常、理解能力较佳,具备较好的依从性。(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认知功能损伤、精神障碍类疾病;②合并有恶性肿瘤、脑出血、多处外伤等急需其他治疗恢复的情况;③妊娠期妇女。
1.3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方案均为切开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患者在术后按医嘱予以镇痛、安静环境、安抚、注意力分散等干预,在患者疼痛缓解后予以常规健康教育、饮食干预、辅助训练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抽调本科室护理精英组建干预小组,护士长任小组长,查阅最新的上肢骨折护理文献,整理相关专科护理措施,形成护理模板,组织全部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并对护理措施进行讨论,确认其在我院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使其贴合我院实际情况。(2)建立个人档案,在患者入院后即采集患者的相关个人信息,为其建立个人档案,评估患者术后存在护理问题,预先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3)环境支持,依据患者的个人档案中的喜好信息,长期播放患者喜好的音乐,以舒缓为主,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整洁,并适当地装点,以保持较高的舒适性,减少环境应激表现。(4)体位护理,在术前、术后,依据患者骨折类型不同及患者个人情况不同,选择不同的舒适体位,并辅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并保持体位不会影响到患肢,定时予以患者体位更换辅助,查看患者的创口。(5)镇痛护理,在患者麻醉药物消退后,依据医嘱予以镇痛支持,包括注意力转移、握力球、肢体按揉、语言安抚、药物镇痛等措施,依据患者的情况选取合理的处置方法。(6)握力球,握力球材质为具有高弹性的柔软记忆海绵,在患者术后手部具备伸缩能力后即开展握力球,引导患者使用患侧手部握住握力球,用力紧握,握住后坚持10s,然后再松开,3次/min,持续30min,每日进行1次,握力频率与次数依据患者的在骨折前的体质进行调节,整体上为循序渐进,在患者恢复较佳的情况下,可提升握力球的质量,以促进训练。(7)功能康复锻炼,依据患者骨折不同,自身机体素质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上肢功能恢复训练。不影响肩肘的骨折患者于术后1~2周后(肿胀消退后)开始肩关节与肘关节活动,进行关节伸缩、绷紧舒张,自主活动,每日进行3次(不进行旋转活动),单次持续时间为20min,依据患者耐受能力持续调整,至多40min,同时逐渐增加运动项目,包含抬臂、伸展、举臂等操作,渐进进行,持续增加训练强度,待条件成熟后开始一些生活手部活动训练,如抬臂夹菜、侧手抓玻璃球等;对存在肩肘关节影响的骨折患者,在术后3~4周开展训练。在术后7~8周开始固定后前壁旋转活动,每日进行3次,旋转时间依据患者耐受进行调整。(8)累及手部功能的患者需要在术后1周后展开手部功能锻炼,主要操作以手指屈曲为主,另外在锻炼开始前,患者疼痛感较低后,需要对患者的手指进行被动训练,以促进肌肉恢复,预防肌腱粘连与关节内粘连。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上肢关节屈曲、伸展、外旋情况以及综合上肢功能,综合上肢功能使用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测定,总分为34分,分值越高,上肢功能越佳。(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恢复情况,即术后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包含排便、吃饭、服饰、打理面容及清洗。各维度均采用标准计分法,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佳。
2 结果
2.1 上肢功能恢复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上肢屈曲、伸展、外旋角度以及FM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肢屈曲、伸展、外旋角度、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2.2 骨折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恢复情况比较
2.3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排便、吃饭、服饰、打理面容及清洗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排便、吃饭、服饰、打理面容及清洗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比较分)
3 讨论
人体中最为灵活的肢体即上肢,尤其是手部,上肢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极高的灵活性,人类的主要社会活动,如穿衣吃饭等很大程度上依赖上肢进行,因为极高的灵活性需要上肢各个部位肌肉与骨骼共同作用,因此一旦任意上肢位置出现骨折就会造成关节活动、上肢功能受限,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显著损伤[4]。如何有效缩短上肢骨折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对于上肢骨折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
强化专科护理是临床上常用的疾病针对性护理模式,依据患者的疾病类型,整理出能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对应专科护理,而强化专科护理则是对此类措施进行优化与针对性护理,以更贴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增强临床效能的手段[6]。握力球则是临床上常用减压、镇痛护理措施,其在进行捏握时可以产生血管硬切力以及肌肉牵拉作用,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扩张,增进血流速度,增加上肢的血氧量与营养量。而肌肉牵拉可以缓解因为疼痛以及手术造成的患肢肌肉绷紧,同时促进其适应骨折后的生物环境,促使肌肉保持放松状态,以降低肌肉绷紧对于组织刺激,从而促进因为骨折所致的炎症因子排解[4]。
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的观察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强化专科护理通过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表达,并在较早阶段开始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持续锻炼+握力球对于肌肉血管的牵引,可以促进上肢的肌肉、神经以及其他组织适应骨折生理状态,继而降低骨折对于周围组织的持续刺激,提升组织的血氧及营养物质供应,以促进骨折恢复。同时神经、肌肉适应后,可提升患者在骨折状态下的上肢活动能力,以增强生活能力,增强锻炼的耐受度,而锻炼耐受度与活动能力的增加则会提升锻炼强度与锻炼时间,以进一步增强锻炼效果,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对上肢骨折患者实施握力球联合强化专科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促进骨折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