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过程探析

2023-10-27王晓杰宋乃庆

数学教育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材数学

胡 焱,王晓杰,宋乃庆

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过程探析

胡 焱1,2,王晓杰1,3,宋乃庆1,3

(1.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0715;2.重庆三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 404130;3.西南大学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种国家事权,理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劳动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也融入了一定的劳动教育内容.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可行性、维度及过程,有助于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挖掘,助力小学数学教材完成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材因其内容的实践性、素材的广泛性、呈现的问题化等特点能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效率观念、规范意识和创新精神等,要经历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几个阶段.

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科学态度;效率观念;实现过程

自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正式确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1]以来,劳动教育的实施就备受关注.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其实施主要有单独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两种方式[3].目前,对单独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很多,但是对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关注不够[4].五育融合方能更好地实现五育并举[5].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要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在其它学科中有机渗透[6].小学是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启蒙阶段[7],其劳动教育功能不容小觑.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8],理应成为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文本,无疑成为数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的载体,加之小学数学教材作为一种国家事权[9],理应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教育部于2020年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劳动教育纲要》)明确要求,中小学数学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等[10].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应将培养学生这些劳动素养的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小学数学教材历来有关注农村、体现各行各业现实生活的特点[11],这些都可看作落实劳动教育的体现.那么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呢?等等.这些问题学界鲜有探索.为此,研究者从落实《劳动教育纲要》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维度及其实现过程,助力小学数学教材完成培根铸魂的育人使命[12].

1 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学习主题、知识结构和基本线索[13].同时,小学数学教材又具有国家事权的特性,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14],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工具.因此,小学数学教材除了具有传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功能[15],还应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小学数学教材因其内容的实践性、素材的广泛性、呈现的问题化等特点能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具有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可行性.

首先,小学数学很多知识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抽象、概况、总结出来的,其发生发展过程蕴含了人们的劳动过程.小学数学教材在组织和呈现这些内容时还原了人们劳动的过程,体现了内容的实践性.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人们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实证、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以及不断探索创新的劳动精神,这对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积极影响.其次,数学能为其它一切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工具支撑[16].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时素材选取广泛,注意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场景(如教育业、商业、生产加工业、农业、医疗卫生业、运输业、建筑业等),这对学生具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生活,建构立体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形象,树立劳动的规范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最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17].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在组织呈现时体现了问题化的特点.这些问题呈现了人们理性分析劳动过程、优化选择劳动方案、预估评判劳动风险、不断提高劳动效率,等等,这对培养学生劳动的效率观念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塑造价值观念等的载体,除了具有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功能以外,也能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有其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可行性.发挥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和生活的依存关系[18],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使数学学习和劳动教育相得益彰.

2 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是指在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坚守数学的学科立场[19],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经过加工和处理,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融入教材呈现的情境、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等,使数学学习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更好地实现数学学习和劳动教育的双重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就要求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要考虑跨学科主题的学习,而数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等现实问题[20],这些问题都是劳动实践问题.芬兰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也明确提出要在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日常生活、工业与创业、社会参与等能力[21].因此,在数学教材中融入这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情境,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劳动生活.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融入了一定的劳动教育内容[22],有必要深入探析这些内容在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从事一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思想倾向和情绪反应[23].劳动中的科学态度,是一种以科学为指导,注重效率、质量和创新的劳动态度,包括脚踏实地、客观理性、精益求精等[24].它是现代劳动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人们在劳动中的情感体验、角色定位、价值判断、策略决策等,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

数学是“科学之母”[25],为其它科学研究提供模式结构、语言符号等,是人类对事物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注重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的数学,在人类的劳动实践中提供绝对正确的理论知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理性客观的分析过程,帮助人们理性分析劳动实践中的有关问题,对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有积极影响.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的问题情境就是在理性分析真实的劳动问题,如成本计算、方案选择、物品储存、设计优化、合理分配等.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对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有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精心规划和合理组织劳动过程、细致观察劳动对象、多方比较和谨慎使用劳动工具、理性客观地分析劳动情境、抽象与概括劳动问题的本质、预估和发现劳动风险,等等.例如,通过理性计算,商家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者减少损失,而消费者可以用更高性价比买到心仪商品,或是发现商家打折销售中的陷阱,避免上当受骗;通过精确测量可以让手工制作更精确、美观,节约成本;合理规划农作物种植比例能够将收益最大化;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脚踏实地、客观理性、精益求精等,不至于盲目地苦干、蛮干、莽干,从而树立起劳动的科学态度.

2.2 培养学生劳动的规范意识

规范意识是个体对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或规则的认识和感知.劳动的规范意识,就是指人们在劳动中对自己和他人的劳动行为是否符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操作规范、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的认识和感知,包括懂规矩、讲规则、有章法等[24].规范意识是一个人劳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数学因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过程的严谨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能够帮助人们在日常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中树立规范意识.数学学习中客观理性的分析、严谨规范的推理、实事求是的验证等,都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的规范意识.小学数学教材在呈现数学知识内容时,也注意到了数学在规范学生劳动行为方面的作用,并结合有关情境将相关的劳动规范蕴含其中.因此,小学数学教材能够促进学生树立劳动的规范意识.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劳动的规范意识,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客观真实地把握劳动情境,全面、客观、完整、准确地分析劳动问题,科学规范地、合法合规地进行安全劳动等.例如,教材设置的理性分析打折销售中的有关问题,可以规范商家的一些不法行为;合理规划饲料储备,可以帮助养殖场实现规范化养殖;合理设置桥梁限重,可以规范司乘的超载行为;客观调查交通事故数据,可以规范很多不恰当的驾驶行为,保证司乘安全;等等.又如,测量长度时直尺的零刻度要对准待测物体的起点才准确;挂相框时要将竖直的两条边框与地面垂直才能挂得平稳;车辆运行时要靠右行驶以保证通行顺畅;等等.这些情境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常识和日常规范,引导他们树立劳动的规范意识,自觉遵守劳动中有关的操作规范、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等.

2.3 培养学生劳动的效率观念

效率观念,是指人们对自己活动的效率状态的自我意识和靠自己努力去提高活动效率的意向[26].劳动的效率观念,是指在劳动中具有最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劳动时间、人力物力等,以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量的心理倾向,包括节俭、经济、致用等[24].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劳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各种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物质生活和提高劳动水平.

很多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人类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效率等积累下来的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等来提高劳动效率.数学学习能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助力人们提高劳动效率的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也注意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劳动情境来呈现数学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在提高人们劳动效率中的作用,从而引导他们树立劳动的效率观念.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劳动的效率观念,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学会合理分配劳动资源、不断优化劳动过程、节省劳动成本、改善(发明)劳动工具以提高劳动效率等.如,教材中还原了人类的祖先在实践中创立十进制,大大提高了计数的效率和计数的准确性;分类思想帮助人们将超市物品分类摆放,这方便了人们的挑选,提升了购物体验;疫情中,人们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预判疫情走势,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疫政策;将蒙古包做成圆柱形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等等.这些内容都体现了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利用数学知识提高劳动效率,为生活提供更多便利的做法.学生通过分析和理解这些问题,能够逐步树立起劳动的效率观念.

2.4 培养学生劳动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要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等,提出新方法、新见解、新观点的思维能力,以及进行发明、创造、改革、创新的意志、信心、勇气、毅力和智慧等.劳动的创新精神是指个体在劳动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新知识、新方法与新观念进行创造发明的勇气和积极品质[27],包括不畏疑难、勇于探索等[24].劳动的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劳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

数学研究是最具创造性的工作,数学学习也不例外.德国数学家利奥波德·克罗内克(Leopold Kronecker)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的是人的工作.”[28]例如,现实世界没有分数、有理数、点、线、面等概念的理论模型,是人们在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及数量关系、形及结构关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有了这些概念,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就上升到了理性阶段,这是人类认识的一个高级阶段.小学的很多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发现、总结、概括出来的,这里面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人们在劳动中的创新精神.小学数学教材在组织和呈现这些知识内容时,也再现了这一创新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能够促进学生劳动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劳动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创作、根据情境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发现解决现实劳作问题的新方法、根据需要改进或发明劳动工具,等等.例如,人类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有计数需要,当个数不多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手指一一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数.但当个数越来越多了以后没法完全对应了,计数也变得“麻烦”和“困难”了.人们在探索解决这个“麻烦”的过程中,将物体与小棒、绳结、刻道等一一对应起来,再结合人们的“十个手指”创立了十进制,即就是从一个一个地数发展为十个十个地数……这不仅可以简化计数过程,提高计数效率,还能提高计数的准确率.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感悟到人们的创新劳动带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树立劳动的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劳动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几个方面.

3 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能让人感悟生命价值、学会生存之道、提升自我价值感等,从而帮助个体实现身心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材要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就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所学知识的实践价值,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劳动实践,积累劳动经验,再将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等,以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换言之,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要经历“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见图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悟自己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等,从而激发生命力量.

图1 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3.1 小学数学教材让学生“以学致思”

知识本身是不会育人的,它只是育人的载体和手段.知识必须转化才能完成其育人的使命.因此,小学数学教材要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就是教材内容的设置要在遵循数学课程的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特征的[29]同时,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提升独立生活能力[30].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发挥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体会所学知识技能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价值,即以学致思.学生只有在学习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符号、定理等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感悟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意义,积累间接的生活经验,方能在日后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发挥作用,否则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一堆死的公式和符号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教育就是当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例如,对乘法的学习,教材要引导学生感悟乘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累加的需要而引进的概念.只有学生理解到了这一层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才能将其用于自己的劳动实践.如清点物品时,除了“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一组一组”“一群一群”地数,并将“已数”和“未数”进行分类,这样就提高了物品清点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必须在教材的编排、组织和呈现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价值,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技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才可能真正得到发挥.

3.2 小学数学教材让学生“由思而事”

小学数学教材要发挥劳动教育功能,只引导学生感受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价值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用于指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增强劳动体验,积累劳动经验,即由思而事.学生只有在课下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劳动实践,丰富自己的直接生活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技能的本质和实践价值.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例如,要想学生认识人民币,除了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元角分等货币单位和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算,以思考人民币的实践价值以外,还需要给学生布置实践的任务,让他们课下去了解当下的物价,看看10块钱能买什么东西,从而加深对不同货币单位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要加深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理解,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依据计量制度的改革和学生的实际需要[31],引导学生课下测量家里家具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理解不同测量单位产生的意义和背景,而不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及其意义,并进行单位换算.要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思想和意义,可以让学生回家收拾衣物、整理书包、分类摆放学习用品等,而不只是课内让学生理解分类有不同标准,并学会选用不同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以感悟分类思想对生活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材要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还需要给学生布置劳动实践的任务,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

3.3 小学数学教材让学生“以事成人”

如果小学数学教材的任务只是让学生完成劳动实践,那么会与劳动教育类课程教材有很多交叉,这样既达不到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也无法实现数学教育的目标.小学数学教材要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还必须引导学生在用所学知识技能指导日常劳动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即以事成人[32].这其中,对劳动问题的分析、劳动过程的感知等,都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等.只有当劳动实践中积累的劳动经验由量变产生质变转化为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后,学生再将这些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用于劳动实践,才能体验自我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获得个体的成就感、愉悦感、幸福感等.当这些情感转化为学生的生命力量以促进其身心发展时,小学数学教材才完成了其劳动教育的育人使命.例如,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父母发现超市打折的玄机,或是最优化购物方案时,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的存在价值.又如,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的分类知识整理自己的房间,当看到变得干净、整洁的房间时,心中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获得感,这些劳动的情感体验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存在价值的人,帮助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合理定位.再如,当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他人提供帮助,或为社会带来贡献时,他们心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学生获得了这种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后,反过来又会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这些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经过“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3个阶段,小学数学教材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

4 小学数学教材发挥劳动教育功能的案例

数学是人类劳动实践不可或缺的工具,数学发展史是人类劳动发展史的一部分,数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育人价值.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要求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实践性[33].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数学主要具有传授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培养理性思维等智育功能,忽视了数学的德育、体育、美育尤其是劳育价值.关于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学界更是探讨甚少.下面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014年出版的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西师版”)中“分类”的内容为例,说明小学数学教材如何发挥劳动教育的功能.

4.1 案例简析

对于“分类”的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要求:“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34]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一项生活技能.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4套教材在编写时,对“分类”内容的组织和呈现都观照了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弗赖登塔尔“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直指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的创新精神、效率观念和规范意识.其中,人教版以“分气球”为情境引入“分类”的内容,并将“分类”的内容作为“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准备课,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也设置了“收拾书包”的情境以体现分类思想在日常劳动中的作用;北师大版、苏教版和西师版均以收拾整理房间为情境来引入“分类”的内容,突出强调了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套教材均设置了几个环节让学经历“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4.2 劳动教育功能的实现

4套教材均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劳动情境(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通过插图的视觉冲击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从而产生劳动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劳动技能和生活智慧,以感悟人生价值,实现身心发展.

首先,教材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中有分类的需要,并感受东西分类整理和凌乱摆放的区别,从而理解分类的实践价值,体会劳动的意义,即“以学致思”.具体而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插图,可以感悟到劳动(分类整理)会让自己的书包或房间变得干净、整洁、有序,让人赏心悦目,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不劳动(随意堆放,即物品不分类)则会让自己的书包或房间变得邋遢、凌乱、无序,让人内心烦躁,产生压抑、局促的心理体验.这样,学生根据观察获得了对劳动价值(劳动带来什么)的直接体验以后,会产生强烈的劳动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出进一步思考“如何劳动”的话题,为第二个活动的开展,即下一步的“事”埋下伏笔.学生在这个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思”的状态,一是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书包或房间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体验;二是思考是什么带给人这种不同的视觉冲击和心理体验.

其次,教材紧接着营造了学生求知的“愤悱状态”,在学生有强烈的“如何劳动”的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观察收拾整理好的书包或房间是如何整理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概括出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的劳动知识技能,产生劳动欲望,即“由思而事”.这里,劳动的知识技能即分类的知识技能,也是数学的知识技能,既起到了数学教材点题的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知识技能.具体而言,一方面,教材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的规则,让学生在“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知识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产生“事”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学生既通过交流讨论掌握了劳动的知识技能,也理解了数学的知识技能,实现了劳动教育和数学教育的双重目标.学生在这个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做”的状态,一是归纳概括出数学中“分类”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归纳总结出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的知识和技能,积累间接“事”的经验.

最后,教材在贯彻“知行合一”“做中学”等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下回家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学生在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提高劳动效率的想法,而要想提高劳动效率自然需要遵守一定的劳动规则,这就能帮助他们树立劳动的效率观念和规范意识.当学生在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后,还可能萌生出帮助爸爸妈妈收拾整理衣柜、鞋柜、碗柜等想法.而当把收拾书包或整理房间的心得用于其它劳动情境时,又需要学生进行创新,根据具体需要创造新的分类标准,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的创新精神.这个过程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在家里的定位.同时,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学生又能体会到劳动过程的艰辛,从而体谅父母整日操劳的不易,进而培育出感恩的心和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另外,还能在对物品分类整理的过程中感受超市物品分类摆放、图书馆书籍分类陈列的重要性,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例如,图书馆借阅书籍时不能随意乱翻阅、超市购物时不能乱拿乱放等.因此,这个过程能让学生感悟自己的生命价值,实现身心发展.

综上所述,4套教材“分类”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以学致思→由思而事→以事成人”的过程,可以助力培养学生劳动的创新精神、规范意识和效率观念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劳动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

5 结束语

当前,学校教学以分科教学为主.因此,劳动教育的落实,除了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以外,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在学科教材中融入劳动教育就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在校内的大部分时间(80%以上)都是在学习教材[35],且中国教师对教材的依赖程度相当高[36].当然,小学数学教材劳动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依靠教师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劳动育人价值,准确解读教材设计意图,科学设计育人活动,做到“注重实质,淡化形式”[37];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劳动教育进教材的评审工作[38].

[1] 宋乃庆,王晓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发展:回眸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2):76–80.

[2] 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研究,2021,42(10):4–10.

[3] 胡月,靳玉乐.教科书里的劳动者形象塑造——劳动教育融入学校课程的探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6):105–115.

[4] 宋乃庆,王晓杰.“劳动教育”:内涵、意义及推进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6):12–15.

[5] 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7–16.

[6]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3–07–01].http:// 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7] 王晓杰,宋乃庆.小学生劳动素养测评模型构建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2):94–102.

[8] 郭衎,曹一鸣.综合与实践:从主题活动到项目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5):9–13.

[9] 石鸥,石玉.论教科书的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12,33(4):92–97.

[10]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3–07–01].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11] 李欣莲,宋运明,张渝.小学数学新教材编写特色再探——以西师版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2):89–92.

[12] 李健,李海东.重大主题教育进中小学数学教材:现实意义、基本遵循与实践进路[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3):96–102.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2.

[14] 习近平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EB/OL].(2020–11–29)[2023–07–0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84759545731058879&wfr=spider&for=pc.

[15] 袁智斌.论数学教育教学的双功能[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3):79–82.

[16] 华罗庚.大哉数学之为用[J].数学教学,1959(6):1–3.

[17] EWING J.Paul Halmos:他的原话[J].胥鸣伟,译.数学译林,2009(2):148–160.

[18] 胡典顺,赵军.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3):72–74.

[19] 赵枫.把好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的“度”[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28–32.

[20] 孙虎,刘祖希.数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内涵”“价值”与“实施路径”[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1):19–24.

[21] 王罗那,唐彩斌,毛耀忠.芬兰初中数学《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评介及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4):62–67,90.

[22] 胡焱,王晓杰,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研究[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3(9):189–195.

[23] 魏晓东.国外科学态度测评研究进展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1):20–28.

[24] 郝志军.学科课程渗透劳动教育:理据与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1(5):75–79.

[25] 丘成桐.数学之美,研求之乐[J].科技通报,2010,26(6):795–800.

[26] 郭湛.论人的活动效率观念[J].高校社会科学,1989(3):36–42.

[27] 李刚,吕立杰.大概念视域下我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教育科学,2020,36(5):19–26.

[28] 张新春.从自然数说起[J].湖南教育(C版),2016(7):50–51.

[29] 黄友初.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施要点[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5):24–28.

[30] 李海东,李健.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科书“综合与实践”活动:“关键特征”“基本类型”与“呈现要点”[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5):14–18.

[31] 刘久成.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材内容的演进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5):8–13.

[32] 何云峰.基于劳动幸福诠释劳动教育的“学以成人”本质[J].上海教师,2021,3(2):16–20.

[33] 郭衎,曹一鸣.综合与实践:从主题活动到项目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5):9–13.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35] HICKMAN H, PORFILIO B J. The new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Critical analysis in the core content areas [M] // OTTERDAM R. Sense pulog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Dordrecht: Springer, 2012: 20–45.

[36] 严家丽.“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果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3.

[37] 宋乃庆,陈重穆.再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6,5(2):15–18.

[38] 王晓杰,宋乃庆,张菲倚.小学劳动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6):61–68.

Research on the Labor Education Functio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HU Yan1, 2, WANG Xiao-jie1, 3, SONG Nai-qing1, 3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2.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4130, China;3. Research Center of Basic Educa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Mathematics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is a kind of State Power, which should implement labor education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They have incorporated some elements of labor education. Through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dimensions and process of the fun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of Mathematics textbooks for primary school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better excavate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and help textbooks fulfill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stud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textbook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abor education due to their practical content, extensive materials, and problem-solving presentations. They mainly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scientific attitude, efficiency concept and normative awareness of labor, which go through several stages of learning to think, thinking to act, and acting to grow up.

mathematics textbook for Primary school; the fun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scientific attitude; concept of efficiency; implementation process

G620

A

1004–9894(2023)05–0062–06

胡焱,王晓杰,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的劳动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过程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3,32(5):62-67.

2023–07–17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指数构建及应用研究(22XJC880008)

胡焱(1982—),女,四川泸州人,讲师,西南大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周学智、陈隽]

猜你喜欢

劳动教材数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