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维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创新

2023-10-26陈群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引导分层教学

陈群

【摘要】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极其重要,不仅关乎着小学生的学习成果,甚至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热情.文章从强化小学生数学思维引导的意义出发,总结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引导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实质性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引导;分层教学;情境模拟

引 言

时代在不断进步,理念也在不断革新与变化,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人类探索世界的一项重要工具,应坚持从小就开始培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维引导式教学,以快速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从而逐步告别单一、粗放的“填鸭式”教学理念,以小学生的思维去看待数学和难题,学习如何利用小学生的视角去观察数学世界,从而提升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讨厌数学到热爱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实力的体现,更是一种自我成就的证明.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利用系统化考核的方式来进行摸底,设计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指导,既是对小学生教育公平的保障,也是提升课堂气氛,拉高全班数学思维的重要基础要求.

一、强化小学生数学思维引导的意义

(一)拓展小学生整体思维进步空间

经过国家多次教育改革,目前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国家更加偏向对学生执行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指,教师不再拘泥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是依托于课本知识与练习册的反复刷题模式.这种题海战术对于快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着不错的短期价值,但从长期效益的角度来看,题海战术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尤其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稳定,遇到困难且繁重的数学题海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适当对小学生进行符合其数学水平的数学思维引导活动,既帮助了学生降低对数学教师的敌意,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小学生整体思维进步空间.

(二)增加小学生数学学习体验

小学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培育工作涉及学生未来学习生涯对于数学的热爱与追求,一旦失去了最佳引导时期,小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数学思维一旦跟不上数学学习的内容,就容易掉队.而一旦教师没有及时做出调整或补救动作,这些掉了队的学生就可能从此失去了对数学的热爱与信心,甚至延伸到后续的理科学习中.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各类互动游戏,帮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引导他们使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接触数学本质,并从中建立数学学习自信.由此,再结合课本的知识,就能更加完善地让小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这件事,既不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不会过度重视导致自我弱点无限放大,形成自我学习内耗.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近年来,国家不断“重拳出击”,落实“双减”政策,目的是希望通过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释放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培育,对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价值.首先,数学思维一旦培育成功,学生学习数学将更加轻松,可以进一步释放学习压力,有更多精力用于提升综合素养.而且,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数学思维,可以激发其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课堂设计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数学思维,也给其他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提升彼此的数学思维强度和高度.因此,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原来的“我讲你听”模式,转而推行“你问他答我表扬”的模式,让学生彼此之间激发学习斗志,也可以充分进行思维交流碰撞,增加自身数学思维进化的机会.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學思维引导的教学现状

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在我国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依旧无法完成大部分小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和培育的目标.归结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小学生本身的学习主观意识不活跃.数学对思维和逻辑的要求本就比较跳跃,小学生要靠主观努力养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数学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一旦形成畏难情绪,就很难对数学再产生兴趣和热爱.

第二,很多小学生依旧处于数学思维待启蒙阶段.通过讲题刷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各类题型和解法是一种功利性和目的性非常强的学习方式.但这种方式对于数学思维的引导和培育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相反,还可能会产生负面效益.所以,很多小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课本知识,但基本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数学思维能力差,到了后期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别人通过数学思维研究题目的本质,而数学思维较差的学生就只能靠死记硬背了.这种差距体现在数学成绩上会越来越大,学生也就慢慢失去了培育数学思维的信心和热情.

第三,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核心的教学活动输出对象还是以数学教师为主.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依旧无法改变自己应试教育的心理,依然觉得学习数学就应该多做题、多刷题,只要题目做得足够多,就不会有生题出现,考试自然就能考出好成绩.这种题海战略在过去可能比较常用,但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深化,哪怕是小学数学,题目也会越来越贴合现实生活,变得多样化和灵活化,届时刷再多的题,也无法应对全部的考试内容.此时,数学思维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只有熟练掌握了数学思维,并且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生,才能利用好数学思维,打破数学难题给自己设定的各种障碍枷锁.对此,数学教师只有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认可数学思维的价值与意义,才能从教学活动设计上吸引学生去感悟自己的数学思维,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之路.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策略

(一)提供思维材料,引导思维发展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准备好形象性思维材料,即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图表资料以及一些实体教材等.形象性思维材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和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进行观摩或体验,能够更加清晰地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数学的模型.对于小学生而言,哪怕是成年人非常熟悉的加减法,都是一种神奇的魔法.因为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小学数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最基础的数学意识.而小学生对这些意识和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应用一些实体教具,比如绳子,就能比较清楚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加减法的特点和效果.又比如,对于复杂减法题目,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教学器材,比如一把黄豆、一条绳子、一张白纸等,将学生分组来解答教师布置的题目组,每一组学生按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具进行使用,最后由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解题方案.由于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教具进行练习,大家所研究出来的解题方案也不一样,通过这些解题方案的探讨,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因为小团队的研究成果就代表了自己的努力成果,所以每名学生都会争相进步.甚至一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也可以在小团队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数学思维的引导与培育就是在学生一次次的努力和尝试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二)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拓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和兴趣才是他们最原始的学习动力.数学本身是一种以抽象为主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会面临很多思维模式上的挑战.这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和厌倦心理,这也是很多学生慢慢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不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过程,更重视的是学习成果.所以,很多教师经常跟学生讲的一句话是“这道题不是考过了吗?”意思就是,答案你都知道了,怎么还不会.但事实上,哪怕答案和解题过程都已经知道了,依然有很多学生做错.原因就是他们看到题目的时候,没有记忆点,也没有联想路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拓展,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记忆连接点,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的底层力量.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典型问题,设计一些情境话题,给学生布置情境作业.如菜市场买菜的情境,既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摊贩计算“打折问题”,又可以让学生扮演买家,探索重量问题等.同一个情境模拟,可以融入多个课题学习,也可以分小组展示情境作業.当然,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参加这种活动,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设计一些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题目,教师只有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成就感,才能慢慢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化被动为主动.

(三)运用分层设计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思维引导

每一名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成长速度是有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坚持按统一的教学方法去应对,那一定会选择按班级中较多人能接受的教学难度去执教,这种教学方式效率最高,但却容易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不听课选择自学,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直接放弃学业.对此,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对于同样的课程内容,可以按班级内的不同学习小组进行分开授课.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一、二小组,开课的前十五分钟教师给予学生自学时间,并要求他们完成练习题目,完成之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对接受能力较弱的三、四小组,教师进行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讲课.完成讲课之后,教师再让三、四小组的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同时利用这个时间检查一、二小组的练习成果,并解答学生的问题.然后,教师给一、二小组的学生布置一些难度和思维跳跃性比较强的作业,让他们借助在课堂上的时间彼此之间简单探讨一下作业的内容寻找一下解题思路,并利用这个时间为三、四组的学生进行题目讲解和知识梳理,再布置一些难度跨越不大的巩固题目,让学生尽量可以通过自我思考就能完成练习.差异化与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班里学生成绩的好坏,而是为了给不同理解力和接受力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与成长速度,让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学习势能去冲击自己的极限.分层差异教学法的关键不是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是要注重思维的引导与培育,通过差异化的教学速度,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自我提炼与感悟.引导数学思维的产生与培育,需要教师重视和关注学生的理解力成长,其实一、二组和三、四组的学生并非固定不变的,三、四组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果对数学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快速进步,能够理解更多抽象行为,是可以进步到一、二组里去学习的.这样可以更快调动其刚刚成长出来的抽象学习能力.同样的,如果一、二组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速度或者思考速度,无法理解那些抽象题目的思考过程,就应及时调整到三、四组中加强基础学习能力,巩固具象知识.同时,教师应训练自己的“慧眼”,把这些不太适合当前组别的学生挑选出来,放到相应的组别中,才能发挥他们学习能力的最大边际效用.

(四)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引导数学思维的格局构建

数学不是一门以单元化教学就能解决问题的学科,它的知识结构是有整体性的,小学一年级的知识与小学六年级的知识也是息息相关的,因此,从整个小学的知识结构出发,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完善的数学思维格局,对于小学生整体数学知识的梳理与贯通,有着非常重要的全局作用.教师在组织进行数学教学之前,要根据知识与思维架构的发展需要,做完善的备课内容,既要把知识讲解透彻,又要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数学思考的环节.考试也一样,不能只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增加一些对于知识联动、辩证思考的考核内容,当然,笔者也建议班内的测试同样可以采用分层测试的模式,并非三、四组的学生测试的内容就比较简单,而是大家的测试重点不一样,一、二组可以考核思维联动,而三、四组可以考核观察力与运算力.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课堂教学与数学思维引导构建,就会从容许多.很多小学生的智力发育是爆发式的,他们可能一、二年级对知识的感知不太敏感,可一旦上了三年级,很快就能赶上其他同学,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小学教师在知识结构搭建上要依从全局化视角的原因.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档案记录的方式,给班级内的每名学生建立一个学习档案,根据小学数学的整体知识架构,给学生标记数学思维的成长过程.比如本月教授乘法口诀,学生A完全掌握乘法运用规律,学生B则是能背下口诀,但经常记错使用方法,口诀的记忆比较生硬,一旦逆转顺序就会出现记忆失误.这种档案的记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数学思维成长进度.教师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从整体教学目标的角度,适当调整学生的学习速度和难度,甚至可以发现学生的真正难点.教师把知识提前准备好给学生进行讲解,就是利用全局观念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整理和升级,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度过思维萌芽.

结 语

目前,基础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每一位教师都肩负国家文化复兴的重担,每一朵祖国的花朵都需要悉心照料才能充分接受阳光和雨水的洗礼.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与讲解,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培育自己的数学思维,因为解题方法是有限的,而数学思维是无限的.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融入更多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发散与成长的环节,既是对学生数学能力快速成长的催化剂,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快速锤炼的试金石.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关于提升小学数学思维的实践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23(03):70-72.

[2]董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J].智力,2023(03):1-4.

[3]付玲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3(03):80-81.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引导分层教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