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3-10-26张芬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3.14.072
摘 要 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该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工作,将课程标准与“X”证书知识点及职业技能大赛知识点相融合,优化课程内容,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并为同类型职业院校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高职;“1+X”证书;“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14-0072-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Post, Course, Com-
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ing Curriculum
System for Vocational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Majors//ZHANG Fen
0 引言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以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一些地方和职业学校积极探索,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生动实践。众多的研究都围绕“课证融通”“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X”证书背景下的专业改革研究较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展“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尚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当前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布局不够合理,不能有效互补,形成知识体系,专业课程标准与“1+X” 证书知识侧重还有所偏差,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与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理论、實践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该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对口专业对人才的就业需求,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1+X”证书制度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能力本位”[1],是促进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1+X”证书制度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建设思路
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策略,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善现有教学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教学体系设计不合理的现状。将课程标准与“X”证书知识点及职业技能大赛知识点相融合,优化课程内容,完善、修订、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技能竞赛、专业考证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授课方式及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通过项目研究与实践,旨在提高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对口专业对人才的就业需求。
3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实施对策
3.1 基于“岗课赛证”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从本专业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重构[2],多角度修订1与X深度融合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全面开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解读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重构专业教学内容,优化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融入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构建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融合的课程体系[3],使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认证体系互嵌共生、互动共长[4]。
3.2 “岗课赛证”融合,改革专业课程内容和标准
剖析“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应用编程”初级证书、中级证书、高级证书所对应的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及不同级别证书对应的知识点,梳理各级证书对学生培养的能力目标,以此为切入点,并结合技能大赛考核要求优化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与取证知识点、技能竞赛相融合,按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学年、分学期、分层次开展教学。围绕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大多数学生达到初级证书考核要求,部分学生达到中级考核要求,少数学生达到高级考核要求。课程改革示意图如图1所示。
“1+X”证书制度中,每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本身就是基于不同的核心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而设计的,与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5]。综合上述分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进行改革,修订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基于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大背景,面向陕西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太阳能光伏重点领域,依据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以光伏发电应用系统设计、现场PLC模块故障诊断排除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了基于行业企业需求的模块化课程结构,设计4个模块、14个任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3.3 优化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资源,为课证融合搭建平台
针对“1+X”证书试点所需硬件设备资源欠缺或不足的问题,搭建基于可编程装置的柔性自动化实验实训平台,融入柔性化设计理念,采用低电压、开放性、模块化设计方式,满足“1+X”证书考核中核心能力培养需求。各个实践模块除了能够完成所设计的实践项目外,模块之间还可以相互融合,完成具有创新性的想法和验证,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平台硬件构成图如图3所示。
3.4 建立多元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岗位需求,将课程知识、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等要素融入整个考核过程,建立“岗课赛证”多元考核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取得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赛证融合。建立成绩置换机制,通过技能大赛获奖、“X”证书获取等方式进行课程成绩置换。将学生自评、教师考评、企业综合评价、毕业生反馈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情况。
4 结束语
通过研究,在“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过程中,将课程学习、技能竞赛、专业考证、岗位实践相融合,构建体现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学生的实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率得到提升。
5 参考文献
[1] 刘安韬,刘喜华,张婷.课岗证赛融合模式在高职课程
及专业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20,11(5):11-
14.
[2] 包套图.1+X证书制度背景下书证融通式人才培养研究
[J].船舶职业教育,2021,9(1):12-14.
[3] 黄一鸥,曾绍玮.书证融通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价值
目标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5):12-19.
[4] 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5] 张宝昌,余亮斌,李晓峰.“1+X”证书制度下的“三教”
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21(1):16-20.
项目来源: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
践”(SGH21Y0563);2021年度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21GZ028)。
作者简介:张芬,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