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环境下山西民间舞优化发展之路初探

2023-10-25卫菁楠

艺术大观 2023年28期
关键词:传承文化发展

摘 要:作为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者与受益者,一直走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在多元文化环境的今天,作为年轻一代的学习者与受益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发展它,让它展现自身的亮点。本文主要通过高校山西民间舞蹈教材建设、山西民间舞蹈风格剧目编创两个方面来探究多元文化环境下山西民间舞蹈的优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文化;传承;编创;发展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3)28-0-03

提到民族民间舞蹈,便离不开传承与发展,传承什么?是通过传播民间舞蹈来传承民族精神,从而传承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发展什么?发展地方特色,发展民族文化,发展大众审美,且传承与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民间舞蹈丰富。作为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者与受益者,一直走在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这条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信息时代,民间舞蹈在发展中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它的发展条件极其不佳,作为民间传统的舞蹈,往往被年轻人所忽视,在年轻人的视野中经常难以将其与外来的芭蕾舞、爵士舞,现流行的街舞等相媲美,所以作为年轻一代的学习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发展它。

在传承与发展中,高校经常有两个大的目标方向,即教材建设和剧目编创,尤其是在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造地域性特色文化建设的今天,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山西民间舞蹈教材建设

通过学习,深知教材从无到有,由简至繁,不断建设升级的难处,也了解教材实施及传播中的优势与不足,山西民间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能更有影响力与传承发展的价值,存在着很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如教材中元素的提炼不够丰富,动律的表现不够精准,组合的编排不够规范,音乐风格特色不明显等。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完善,前提是要先将它定位准确,高校中,传播的对象是专业的学生,教材作为非遗舞蹈文化进入高校民间舞蹈的课堂,一定要专业化、科学化、体系化,有了这样的定位,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1]。

先选择需要编创的组合素材,这些素材需要从原生态民间舞蹈中提取,但不能直接运用,原生态民间舞蹈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或喜庆节日中为表达情绪应运而生的自然舞蹈,表现方式非常直接,情绪热烈但动作不加以任何雕琢。山西的民间舞蹈种类十分丰富,现行的很多民俗舞蹈都是直接照搬过来的,虽有利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但不适宜教材编创素材的选择。次生态民间舞蹈是民间艺术家对原生态舞蹈文化进行整理编排,将原生态舞蹈中的各要素保留,更新了舞蹈道具、服饰、音乐等,在实现发展地方特色的同时使得民间舞蹈具有一定的表演价值与观赏价值,教材编写时可选择性较大,但据调查了解,一些教材的编创者会将田野调查中的次生态民间舞蹈动作加以音乐包装后照搬进高校课堂,传承价值很大,但发展性与专业性不够。进入高校专业性课堂的教材是需要将次生态民间舞蹈再次提取、整理、完善,融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形成有内在含义、有动作质感的科学的专业舞蹈教材,故在选材上需要做很多的考究,在多元文化环境的今天如何选择对大众具有吸引力且传承价值较高的舞蹈素材是需要去思考的。

再谈教材编排,有了好素材的奠定,如何将组合编排得规范,把素材由原生态舞蹈形态转变为专业教材的舞蹈形态,更具创新意识与独特意识,博得大家的眼球,吸引大家的关注,是必须完成的工作。曾经在北京舞蹈学院一位教授的学术讲座中学习到,组合的编创分为单一型组合编创、复合型组合编创、综合型组合编创,是在编创时可以遵循的规范性教材的编创方法。单一型组合的编排是为了教师在讲授时便于进入,学生在刚接触时便于接受。通过针对单一元素动作、基本体态、基础动律编排的训练组合,目的是在刚开始学习阶段初步认识这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节奏、情绪运用、基本动律、基本体态等。单一元素或单一体态、动律组合编排原则上注意三点,一是对民族风格的掌握要有确切性;二是内容方面选材要单纯单一;三是形式方面编排要简约简洁。单一型组合编排的方法遵循动作重复与動作对称的原则,在动作重复方面,可以是同一动律下的不同舞姿搭配,可以是同一动律或元素动作进行不同空间的变化,也可以是同一动律或元素动作进行不同节拍的变换,或者将元素动作做加减速的变化,在动作对称方面,可以在动作重复的方法上叠加动作对称的运用,这样可以有助于编创出条理清晰的单一性训练组合。复合型组合编排是为了学生进一步地学习到相应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的深化阶段,需要将两个以上单一型动作进行配合练习。复合型组合编排需注意三点,一是对民族风格的掌握要有稳固性;二是内容方面选材要注重元素动作的合理搭配,符合协调美的观念;三是形式方面要注意组合需要多元化。复合型组合的编排遵循三种方法,剖析与整合方法、舞句反复方法、段落式反复方法。剖析与整合是将一个复合型动作完全解析为多个部分实行局部练习加以整合,可以从动作进入,也可以从节奏进入;舞句反复可以将同一舞句反复,可以是反复不同步伐搭配不同舞姿,也可以是将舞句对称反复;段落式反复可以是同一舞蹈片段的反复,可以是舞蹈片段相同连接转换不同的反复,也可以是舞蹈片段不同,连接转换相同的反复。有了如此专业条理的组合编排方法,会让编创的教材更加专业,更有传承价值与传播意义。综合型组合的训练编排是依据该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归纳所学基本元素所编排出的综合形式的表演型组合。综合类表演型组合遵循三个编排原则,一是强调“以情带动”,二是选材的面要广泛,三是编排要完整。它的编排可以是依托场景设置拓展,可以是设置人物形象展开,也可以是首尾呼应的分段组合,或者围绕场位调度设计。故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我们不仅要知道如何选择对大众具有吸引力且传承价值较高的舞蹈素材,还要将它规范化编排,提升编创教材的优势[2]。

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曾关注到一位山西民间舞蹈方面的专家,她专注于山西民间舞蹈专业化体系教材编创,是进入高校课堂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素材选择上她采用地区分化的方式,选用了山西晋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踢鼓子秧歌,晋中左权县具有代表性的左权小花戏,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花鼓。这些选材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社会上流传较广泛,素材的选择也相对丰富,这样编创的教材是具有代表性且传承价值意义较高的。

这套山西民间舞教材在组合的编排编创上,以“前挺后翘”“耸肩歪头”“提、?、拧”三种基本体态引导进入,再依次围绕基本扇法、基本步伐、基本动律、人物形象、场景设置各方面展开推进,最后以综合类的表演性组合收尾,兼具条理性、完善性;教材组合中所有的动作都是在原生态舞蹈或者次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以反复雕琢、修饰完善形成专业的定质定量的舞蹈动作,兼具训练性、科学性;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技巧性,不断增加专业难度,具有技艺性。这套教材在非遗舞蹈进校园展演和学术论坛讨论中舞蹈专家都提出了很高的评价与期望,希望能将这套教材更好地发展并传承下去。当然,每一套教材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不停地在寻找问题修改问题,但还是存在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在这方面应该挑选在全国范围内流传开来历经时间考验的价值较高的教材学习[3]。

二、山西民间舞蹈风格剧目编创

在多元化文化环境下,舞蹈剧目编创也是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竞争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山西民间舞蹈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创作时期,出现了一批内容广泛形式多元的舞蹈剧目,《看秧歌》《醋之韵》《扇花花开》《剪鱼儿花》《右玉魂》《桃花依旧》这些不同时期优秀的山西民间舞蹈风格剧目代表作,不断地创新内容、革新形式,一次又一次地在全国性的专业舞台上刷新大众的认知。

首先,在剧目题材方面在不断更新,《看秧歌》是20世纪80年代的代表性舞蹈剧目,以写实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一群山西小妞儿观看秧歌演出时的各种真实动态反应,单纯、朴素,以日常生活中看秧歌这一动态情节为舞蹈剧目编创中表演的主要线索,以夸张的情绪表现为舞蹈剧目编创中动作的主要引导方向,舞蹈剧目中的体态特点与风格特征明显,舞蹈编导的艺术创作理念追求回归生活的本真,虽质朴却情真意切。但山西民间舞蹈发展初期选材角度较局限,相比30年之后的《桃花依旧》,以虚实结合的手法讴歌了太行母亲送子参军的大无畏精神,这个母亲是千千万万个母亲的代表,不仅表现了故事情节,赞扬了母亲的奉献精神、坚韧精神,同时将山西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动作升华,通过优美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选材更多层次、更有意义,反映的是精神层面的进步,当然也是有了前辈们辛勤耕耘的成果铺垫,才有了后来不断的进步。这样的舞蹈让观众理解了太行情怀,懂得了山西精神,正是有这些精神的存在,才有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其次,对比两者音乐的变化,从单调的乐器配乐到交响配乐,更能帮助烘托舞蹈表演的氛围与演员情绪的渲染,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编创者的进步,这是应有的进步。

再次,对比剧目服装,色彩搭配逐渐从大红大绿搭配过渡到讲究高级色调搭配,布料质感也逐渐从普通面料过渡到真丝面料,剧目服装的进步有助于舞台舞美效果的呈现,色调搭配与布料质感的升级能增强舞蹈演员动作表演的艺术表达力与塑造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道具使用的进步,如山西民间舞中最具特色的左权小花戏,它的表演是离不开扇子的,小花戏扇花独特花哨、变幻飞舞,主要有“蝴蝶扇”“挽扇”“撒扇”“磕扇”“翻扇”“擦脯扇”等,驱动艺术表演更加活泼,更具感染性;既起装饰作用,又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表意性,除了帮助演员完成动作,具有演技的意义之外,还可以补充动作所表现的形象的不足,成为动作的一种延续,一种强调,一种美化。从小花戏风格剧目《扇花花开》中把扇子比作蝴蝶一样漫天飞舞到《剪鱼儿花》中用两把扇子促成剪纸艺术中“鱼儿”的形象,再到《待到山花烂漫时》中把扇子比作与敌人战斗的枪支,综上选材、音乐、服装、道具的分析,就要求多元文化环境的今天我们在编创剧目时要有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要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以人的内在精神传达为创作目标,通过舞蹈剧目表演来传达山西软文化魅力,提升山西文化自信,编创出功能、内容、形式新颖的舞蹈剧目[4]。

三、山西各地文旅景区中山西民间舞蹈的应用

想要山西民间舞蹈多元、高效、丰富地发展,除了教材建设与剧目编创外,我们还需要山西各地文旅景区的助力,也就是山西主流文化旅游景区中山西民间特色风格舞蹈演出的应用与发展。山西民间舞蹈依托文旅景区当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融合发展,形成充满民俗风情的演出项目,促进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的形成,有了品牌效应的影响,就能推动文旅景区的发展,进而反向推动山西民间舞蹈的进步,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形成山西优质文化产业链条,达到共赢的目标。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非常有名的《又见平遥》,其依托中国汉民族地域现存最为完整的历史文化古城平遥古城,以平遥古城晋商文化平遥票號的历史故事为发展情节,采用沉浸式情景体验,高质量地还原了平遥古城的人文场景,突显了山西的晋商精神,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山西文化内涵,传达了三晋大地古来文化的灵与魂。正是这些优秀文化的浸润,让平遥古城熠熠生辉,拥有着独特的迷人之处,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当然,除了平遥古城外山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珍品荟萃、博大精深。比如,云冈石窟、五台山、乔家大院、雁门关、悬空寺、绵山、太行山大峡谷、皇城相府等,虽然都有各自相关联的演出,各有特色,但大多都不能与《又见平遥》相抗衡,这是需要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继续以浓郁的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示为表演目的,开辟新的表演形式,这样在完善文旅景区特色演出的同时能推动本土民间舞蹈的发展,也给文旅景区带来了很多的加分项。这也是提升民族文化水平、倡导民族文化自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结束语

山西,依托黄河流域,发展黄河舞蹈,传播黄河文化。山西民间舞蹈的专业教材从无到有的建设,舞蹈剧目从写实手法到虚实结合表现手法的不断发展,由表现现实生活中悲喜情绪、展现民俗场景、表现丑美、土美、俗美的审美观念,到以故事线索引导舞蹈剧情发展的、展现优美的审美观念,以及各种各样依托文旅景区历史文化特色的情景剧演出出现,这些都反映的是山西舞蹈文化产业的进步。作为山西民间舞蹈的学习者与传承者,要知道传统文化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与魂,民间舞蹈需要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的浸润来生根、发芽、开花。接下来需要年轻一代的传承者继续挖掘,从山西民间舞蹈教材建设、山西民间舞蹈风格剧目编创这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让山西民间舞蹈在多元文化环境的今天继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王雪.新时代背景下山西民间舞创作分析[J].舞蹈,2019(05):90-91.

[2]张翔.多元化环境下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10):154.

[3]黄建新.炽情·质朴·崇高——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派”舞蹈的美学价值[J].民族艺术研究,2013,26(04):88-93.

[4]张婷.从《看秧歌》到《桃花依旧》探究山西民间舞的创作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8,38(22):223-224.

责任编辑:付晓琳

作者简介:卫菁楠(1996-),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传承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