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与策略

2023-10-25包呼和

体育风尚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困境体育教学

包呼和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体教融合背景,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研究,阐述了体教融合意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作用,培养体育后备专业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学生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未建立和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提出了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等策略。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体育教学;困境;策略

2020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工作的顶层设计,对我国体育和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意见》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发展概念,言外之意,体教融合的发展是应适合于我国现有的国情,利于促进体育和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绝不能生生搬硬套西方体教融合理念、方法和模式等。体教融合必须植根于我国现有的体育和教育土壤,根据体育和教育事业的培养人才的理念和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既追求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又强调体育竞技性,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体育竞技人才,这才是体教融合根本目标。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紧紧根据《意见》要求和精神,强化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提升运动竞技水平,发挥高校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的资源优势和作用,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多级多层次竞赛体系,加强高校体育运动队的建立,培养优秀体教融合人才。

1.体教融合意义

1.1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

《意见》指出,为了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在学校体育工作内容和培养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能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彰显体教融合的教育功能。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应摆脱过去的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和内容的束缚,着重以体育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以体育教学内容为载体,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日常参与体育健身锻炼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以练习和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强化学生集体主义意识,磨炼学生坚韧意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调处理好日常学习和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1]。

1.2发挥高校体育教学作用,培养体育后备专业人才

《意见》指出:各学校应结合自身体育资源优势,大力拓宽培养人才渠道,在发展高水平体育运动队、构建体育赛事体系和发展体育俱乐部等方面给予明确的要求,建议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体校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实行强强联合,使高校内体育教学资源与校外体育教学资源有机融合,打造高水平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组织,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培养更多的体育竞技后备专业人才。因此,在体教融合下,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明确目标和任务,在教学、训练和竞赛等方面释放资源优势,在教学中强化学生体育基本技能,在训练中提升学生体育运动项目训练水平,在竞赛中提升学生比赛能力[2]。以竞赛为抓手,以教学为根本,以训练为手段,不断深化体教融合,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优势,规范体育组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建立高水平体育运动队,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

2.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困境

2.1教学方法落后,教學模式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教学的重要组成元素,其对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自国家提出体教融合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方法方面,高校大多数体育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是落后的,不能适应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应用者和执行者,其经常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无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加之,一些教师在体育课堂中与学生沟通较少,致使师生互动性较少,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体育的热情。同时,高校体育教学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互动严重不足。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和演示,传授体育基本技术动作要领,之后,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显示没有更好地领会体教融合内涵,虽然有体育与教学,但两者并未真正有机结合,教师无法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体育教学内容时的难点,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很难取得显著的效果。

2.2学生教学评价考核方式不合理

体育教师是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的主体,通过各项主观和客观的考核指标评价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学习的成果。通过对学生教学评价的反馈,有利于教师更换教学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一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通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但是在考核指标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高校对学生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指标重视平时的考试成绩、出勤情况和日常回答问题等方面,未将学生学习态度、进步程度和学习热情等纳入考核指标[3]。考核指标不应仅局限于学生体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还应加入学生意志、情感和态度等非认知因素方面的评价指标,这才能更好地贴合“体教融合”理念。同时,一些高校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一些学生身患某种先天性疾病,身体素质较差,体育运动能力较弱,那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就不能运用常规的考核方式,必须给予特殊的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最大努力发挥身体潜能,展现运动能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完成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2.3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未建立

教学内容是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必须符合体教融合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各个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身心特点,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现阶段,我国一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依然以校内开展为主,这也是从学生身体安全着想,很少设置校外课程。《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校内与校外体育教学资源的联系。高校只开设校内体育教学内容,与校外体育教学内容割裂,无法形成校内外一体系体育教学内容,既抵制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又不符合《意见》精神,这就需要高校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同时,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化教育”背景下,一些高校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并未全面建立,仅依靠线下体育教学显示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发展中,线下体育教学减少,为了保障日常教学需要,强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线上的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势在必行。

2.4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体育教学质量。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塑主导地位,强化综合素质,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体育教师专业技术能力较弱,但是学历高,理论性强,对体育教学有独特的认识;另一种是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强,代表国家或学校参加过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并获得优异成绩,但理论性较强,对体育教学规律认识不深刻,这两种类型体育教师都为体育教学带来一些问题。首先,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有短板。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对体育基本技术动作要领掌握透彻,示范标准,学生能够快速领会教师意图,学习速度较快,但是限于自身其他学科水平有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法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体育知识,重视了“体”,却忽视了“教”。专业能力较弱的体育教师重视体育教学的元素应用,更加重视“教”,在“体”方面存在短板,因此,两种类型都无法真正做到“体教融合”,无法更好地实现不了体育教学的目标[4]。其次,体育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亟待提升。高校中的一些体育教师体育专业能力较强,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出色的科研能力,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法将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传递给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学生无法抓到教师讲课的重点,这就降低了体育教学质量。

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策略

3.1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者,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巧妙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到体育教学所有内容,提升了教学效率。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依据“体教融合”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健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有效沟通,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应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内容不断改变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线上教学,将线下和线上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内容的载体作用,实现育人功能。

3.2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健全的体育考察评价考核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重要的作用。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必须体现“体”和“教”的内容,在考核方式和手段方面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考核指标方面应纳入更多的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全面考核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指标不仅要重视学生校内的体育日常的考试成绩,还应将学生日常学习表现、学习意志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内容纳入进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判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在以后的“教”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同时,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将校外运动锻炼表现情况纳入其中,构建校内外考核方式一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教学评价。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手机作为记录载体,了解学生在校外的体育运动表现情况为学生进行评价[5]。同时,高校为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设置特殊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指标,增加多种体育运动测试内容,挖掘这些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和天赋,全面考查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表现,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评价考核机制。

3.3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在体教融合理念下,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身,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健全人格,高校应利用体育教学资源优势,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构建体育数字化资源库。根据《意见》要求,高校应将校内外体育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以校内体育教学內容为主,增加校外体育教学内容,形成校内外体育教学内容健全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围绕学生身心健康和提升学生意志品质等方面开展,在提升学生体育基本技能时,发挥教育的功能,实现体教融合目标。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高校利用自身资源,在线上开展体育教学的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学习体育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4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自身综合素质,将“体育”与“教学”有机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强化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一是补齐知识短板。一些专业能力较弱的体育教师应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提升体育专业能力,重点补齐专业知识短板,加强对体育基本技术动作的理解,为学生展现更为正确和标准的技术动作,从而更好地做到“体”与“教”的有机结合,利于提升教学效果;一些专业能力强的体育教师应在继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加强对体育教学方面知识的学习,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对体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在“体”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地“教”[6];一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为了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贯彻落实“体教融合”精神,体育教师必须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为了使学生快速理解体育教师意图,体育教师应强化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简洁的语言精确表述体育专业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听懂,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云龙,高力翔.“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9):62-65.

[2]陈自强.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6):61-62.

[3]刘竞予,魏婷.体教融合背景下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J].体育视野,2022,(2):43-46.

[4]李康.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反思[J].大学,2021,(43):16-18.

[5]臧彤.体教融合视域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6):103-106.

[6]张晓通.体教融合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1):110-112.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困境体育教学
困境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