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模式提高青少年体质的研究
2023-10-25曾伟刚
曾伟刚
摘要: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正式建议综合改善“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网络”的概念。 其建设和开发的重要性,从中央政策层面强调。学校作为青少年提高体质体能的重要基石,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大课间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认真开展,家庭里落实学校布置的锻炼计划,学校为社区提供体育设施作为保障,促进青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中的体育活动,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建立起一种联合力量,并建立一种改善青少年健康的制度,把制度和相关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推动青少年体质体能的提升。
关键词:学校体育 家庭体育锻炼 社区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对于青少年体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和家庭体育锻炼也越来越高的要求,单纯靠学校的体育课和保证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对于现阶段的青少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真正的需要,要提高青少年体质,不但要从学校出发,更要通过家校合作,社区辅助才能达到提高青少年体质的要求。
1.研究目的
近年来青少年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成为舆论焦点。家庭对体育和健康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解,父母缺乏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对健康的认识有偏差,无法实现与孩子的正确沟通。很少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练习。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健康没有足够的重要性,也没有充当“父母的榜样”,再加上现今的电子产品影响青少年锻炼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影响体质健康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问题所在。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该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兴趣,促进中小学生体格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和方式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
2.2研究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933份,对于学生在体质锻炼的多种途径进行研究,通过查阅互联网资料、中国知网等权威的网站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3数据分析
通过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提供准确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
3.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七年级新生入学后,进行身体素质分析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原因,制定出提高青少年体质的运动处方,使其通过有效的干预,提高身体素质。
3.1分析与研究
从调查问卷看来,除了体育课以外的体育锻炼只有23.6%的同学有自觉的进行,被动的训练成为青少年提高身体素质的障碍;学校是青少年身提高体素质的主要阵地,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情况,学校和体育老师都应该重视起来,首先要开足开齐体育课和学生在校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通过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运动兴趣,其次,体育课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现在很多学校更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爱好,身体发展,虽然学校除了体育课堂以外,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很多的同学进行的是被动的体育锻炼,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体育活动,正如从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真正喜欢体育课堂的同学只有26.4%,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为了体育中考而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是否能拿到中考的满分,而不是自己真正学会终身体育锻炼的知识。
笔者建议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第二课堂活动,例如篮球、足球、定向、跳绳、羽毛球、武术、健美操、拉丁舞等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可以多方位的选择,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进行,那么除了常规的体育2+1以外的体育锻炼,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動选择他喜欢的运动项目,同学们会主动去锻炼,身体素质自然就会有一定的提高。
3.2分析
很多家庭到现在还是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认为成绩大于一切,家长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出路,父母对孩子从小体育锻炼的思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爱好行为。通过研究发现:要提高青少年的体质,除了学校的体育锻炼以外,家庭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父母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父母陪我一起锻炼”对于引导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健身方式有着自身的优势。首先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延伸;第二,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活动;第三,有多种形式。家庭的体育运动应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根据家庭中孩子的喜好,应该以适合青少年的方式进行,例如:家长陪伴孩子打篮球,踢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等等。这样一来可以促进亲子关系,也可以让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能保证心理质量的健康,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还能促进家庭环境的和谐交流。
3.3分析
从调查调查问卷和分析结果看出来,社区开展体育活动主要针对的中老年人为主,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这一类人群比较有空余的时间,青少年主要以学习为主,社区开展体育活动,比如广场舞比赛,踢毽子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要提高社区青少年身体素质,首先社区要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的体育健身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体育竞赛,以比赛促进社区的体育活动氛围。增进社区群众之间的关系融洽,而且社区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协同合作,制定完善的青少年锻炼机制,利用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组织社区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和竞赛,进一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体育活动中来,从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3.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的好处
(1)通过校外青年运动把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让家长进行督促,并做好训练后的登记,回到学校后老师对课后的体育练习进行反馈,对学生体能的提高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家庭与社区的联动,各家庭可以通过社区的各项活动促进亲子活动的形成,也可以在社区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社区所组织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但可以培养青少年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更能使青少年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校与社区的联动,学校利用节假日或寒暑假为社区提供体育场地,对社区群众进行健身指导,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真正使全民健身活动贯彻落实。
在这一年里,通过跟踪参与研究的学生进行数据对比,从反馈的数据发现,跳绳、和800/1000米提高得比较多,主要提高的原因是学校大课间活动都进行了10分钟以上的跑操练习,而且由于现阶段体育中考对于跳绳选项和耐久跑训练的时间和练习方法得到了提升,家长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提高重视程度提高,对于学生在家庭的时间监督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增强了,在社区方面重视了青少年的活动和比赛,例如社区的三人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马拉松比赛等。这些活动都促进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兴趣培养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4.综上所述
青少年身体质量的提高应该在教育部门、学校、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下,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样,积极参加运动的学生习惯可以逐渐培养。如果一贯实现上述要点,提高中学生的身体质量并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师,当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教师是专家,因为他们的建议更加科学和经营。当然,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是核心,调动中学生的热情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再加上家长积极引导配合,一定能使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敏. 基于核心素养下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体育教学 2018.10
[2]叶伟锋.整体布局+私人制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 2018.10
[3]王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的理论探讨——基于学校—家庭—社區共建模式[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会议论文集 2017.1
[4]张茂林.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分析[J]青少年体育 2015.5
[5]林少娜.“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N]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1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 2007.5
[7]郭海静.“家庭-社区-学校”三角联动对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D].2014
[8]尚晓娟,朱海贤.“林书豪现象”看美国体育教育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环境教育学的视角[D].2013
[9]华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式互动教育模式[D].2013
[10]白春燕,赵松.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建[D].2010
[11]王进吉.对"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再认识[D].2009
[12]陆爱发,高艳丽.上海市小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1).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