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制因及路径
2023-10-25邢荣鑫谭军辉周骞
邢荣鑫 谭军辉 周骞
摘要:当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了重点的保护工作,有很多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很多高校也积极开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有力贡献,如今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逐渐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现代社会发展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重视度较高,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要对其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明确其在实践发展当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找到合适的、能突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瓶颈口。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旨为有效促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22年度高层次人才项目,项目名称:《西南边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GCC017。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需要得到有效的传承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当中的传承具有随意和局限的特征,而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重要人才的基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开蔚县,将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辟全新的传承与发途径[1]。高校需要明确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特征,体育、民族与传统都是核心要素,需要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和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技能资源,将两者有机融合,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当中的抑制因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改善,以促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质量提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传统体育知识与实践技能[2],更好地實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
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特征
1.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特色性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我国传统特色,是我国各个民族经过悠久历史的发展演变,所继承的体育活动,也是我国各个民族的强健体魄、娱乐、习武等主要活动,具备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人类体育智慧的体现[3]。所以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体育教育条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情况,来构建特色教育课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一方面能够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校园体育教学项目内容,对学生体育兴趣激发、素养强化有显著的助益。
1.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民族较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而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都能够体现出地域特色,彰显着中国传统习惯特征[4]。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流传下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经形成成熟、完善的体系,能够展现出东方文明的独特魅力,艺术文化境界较高。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学科教学进行结合发展,不仅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激情碰撞,还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教学活动氛围良好,教学难度比较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比较好[5]。近些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高校体育教育的活动在持续进行,取得了良好的体育教育效果,对民族传统体育弘扬发展与体育教育创新都提供了有效助力。
1.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具有灵活性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对于教学场地、设施与环境条件的要求水平并不高,也不复杂,运动项目开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6]。民族传统体育本身也是民族人群日常娱乐的主要活动,运动项目具有趣味性,在高校当中组织开展期间,学生参与的兴致高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校园体育生活更加丰富。在高校当中相较于常规的体育竞技运动,学生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为偏爱,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体育运动,这与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要求也高度吻合,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空间较为广阔[7]。
1.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竞技性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也具有竞技性特征,能够对高校学生体育竞技精神、体育素养进行培养,经过专业长期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训练,学生能够掌握项目规则,提升学生体育能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竞争意识[8],通过赢得比赛来建立自信获得荣誉感。近些年,高校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趣味运动会活动,包含太极、武术、赛龙舟等项目,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较高,在公平公正的竞技比赛当中,学生心理素质得以提升,体育素养和身体健康水平也在逐渐上升[9],而且学生也在运动与竞赛当中体会到民族自豪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有更深的体会,教育效果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效果显著。
2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被西方多元化体育文化不断侵入
近些年我国一直推行开放化发展策略,更多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对人们的思想、文化态度等都有着明显的影响[10],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作用。西方体育在我国体育市场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人们对于西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比较高,体育标准方面也逐渐渗入了西方体育内容[11],导致人们对于我们国家本民族的传统体育的关注视角也偏向西化。虽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具有趣味性,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但是在长期坚持方面,还是田径等西方体育项目更具优势。相对来说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像是体育辅助教学项目,没有规划到体育课程主体体系当中。
2.2高校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度不高
在新课改政策的推行下,高校积极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重视度,远远不能够与传统竞技类运动教学相比。人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具娱乐性,是丰富学生业余体育生活,而并非专项体育教学学科[12],高校体育教师对于常规体育知识、技术的教学为主要任务,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没有投入充足精力,导致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存在偏差,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联还不明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项目活动当中的占比非常少,实践教学活动屈指可数,整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价值和作用无法发挥。
2.3高校教师在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面缺乏专业性
一方面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当中,缺少专业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另一方面高校也没有组织体育教师专门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知识和技能,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专业性,整体的效果不佳,教学水平难以有效提升[13]。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期间,通常是聘请专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老师进行兼职,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也没有归纳到体育教学主体结构中去,只是作为体育选修课,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占比偏低。高校学生专业课程任务相对较多,大部分学生主要将精力放在体育必修课上,对于选修课的重视度不高[14]。从整体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的民族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掌握没有达到高的水平,这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阻碍作用明显。
2.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较少
受到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高校能够顺利引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型比较少,学生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习、活动参与方面的选择空间非常有限[15]。高校体育教育当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环境与氛围创设水平提升具有难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趣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等优势特征都无法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就相对较低,从而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的开展。
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路径开发
3.1提高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度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开展,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有重要的助益,并且也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责任体现[16]。高校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涵进行清晰的认知,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进行全面融合,对高校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形成完整、系统的教学结构。高校要提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占比,深化中华民族体育传承思想。通过引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来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推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步发展。同时,高校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也要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体育教师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专业素养,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顺畅开展提供支撑。要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制定教育管理制度,将传统体育教学规划到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主体结构位置,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科化发展,在高校当中创设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氛围和环境。通过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有效规划,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开通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3.2尊重学生兴趣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科学建设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需要以学生兴趣为主要依据。要积极引进学生感兴趣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动性,在课程建设期间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特征、目标以及任务进行明确说明,让学生能够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时,一目了然的对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开发要保持多样性,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重视起来,提升教学内容质量,是民族传统体育教育长效发展的关键,合理平衡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文化发展以及价值观念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认可民族传统体育,感受东方民族体育文化特色,能够明确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价值,积极参与教学与实践项目活动,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弘扬责任,也能够真正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乐趣和魅力。
3.3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常规体育教学活动紧密关联
常规体育教学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当中长期运行,教师与学生对常规体育教学活动更为熟悉,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在时间上不占优势,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与常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紧密关联,积极渗透到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具有竞技性特征,可以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体育竞技精神,这样学生为了在比赛当中获得好的成绩,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活动,从而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价值,通过训练与竞赛让学生体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乐趣,并在竞技中获得成就感,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民族魅力进行体验。高校会长期组织晨练、体育运动会、业余体育锻炼等活动,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设计到这些活动当中去,扩大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覆盖面积,创设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氛围,让学生也能够养成长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习惯,拉近民族传统体育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当中的长效发展。
3.4注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期间也需要注重文化的建设,让学生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形成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观念,建立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领略民族传统体育历史发展历程,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度认可,淡化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提升学生体育与文化素养,让学生也能够主动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责任,能够积极参与高校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这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当中的深入发展,也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当中重要任务。虽然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当中,还面临很多的问题与困境,但是高校还要积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当中的开展,高校需要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将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进行充分融合,要積极承担起传承与发民族传统体育的责任,要让学生能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同步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弘扬与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强化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胜,肖蕊,郭立亚.“入微”与“入味”: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机制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7):1-5.
[2]宾冬松,张树滑.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2(21):133-136.
[3]周玉亮,李博,殷洁森.乡村振兴视角下无锡市少数民族傳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3):163-166+170.
[4]雍桂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03):29-30+34.
[5]马婷.北川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3):3-4.
[6]张文杰. 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D].长江大学,2020.
[7]迟青瑞. 全民健身背景下宁夏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D].宁夏大学,2020.
[8]陶恩海,程传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传承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54-60.
[9]潘宁,龚群.湖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62-64+119.
[10]陈忠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现状与改革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182-183.
[11]路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发展理论指导研究——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项目教学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8):86.
[12]贾成波,韩巍,华方红.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发展与技能研究》[J].高教探索,2019(09):2.
[13]王春光,李贞晶.珠海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武术研究,2019,4(02):120-122.
[14]涂文明,范新垲.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创新策略[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5(06):95-98.
[15]吴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4):58-60.
[16]银军.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