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
2023-10-25庄海煌
庄海煌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特殊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仔细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了解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造成的一些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教学;锻炼习惯;培养研究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开展有趣的体育教学,全面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从当前的教育发展情况来看,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体系越来越完善。体育教学是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身体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体育训练方案。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训练意识。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的特殊性,可以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合理设计,通过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加浓厚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态度[1]。在之前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采取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过于枯燥,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疲劳的情况,不仅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还无法达到教育的真实目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教育的主要内容,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既要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学生体育训练的培养。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学习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教师要分析当前新课改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做好课程设计工作,提高整体的锻炼效果。
2.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策略
2.1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之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教师主要负责知识的讲授,学生负责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如果教师不及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就无法帮助學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也无法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技术和体育知识。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对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特殊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机构,特殊学校的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教育模式的转变和优化。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端正教育态度。教师要考虑到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特殊学生与普通的学生心理发展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教师要意识到这些差异,及时到网络上搜索有关特殊教育的相关问题和文件,不断对传统的特殊教育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合理的设计体育活动,了解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分析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关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既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还要重视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要考虑到特殊学生的群体特点,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育,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式教育和游戏式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需求,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锻炼意识。
比如,从整体教育情况来看,不只是特殊教育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都缺乏一些运动。对于体育课程比较排斥,认为体育训练会消耗大量的力气,会让身体感到疲惫。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些问题,要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耐力。教师要分析如何提高学生跑步锻炼的兴趣,做好调查和研究工作。对于特殊教育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及时和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当然教师选择训练方式之前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情况,学生身体素质允许的范围内,开展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开展跳绳类的比赛活动和足球训练比赛活动,这些有趣的训练活动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获得更多的乐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教育比赛,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耐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提升。教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训练能力和耐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体育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训练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训练习惯。
2.2合理的对教育形式进行设计
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分析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了解体育教学的重点,分析特殊学校内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训练意识,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训练习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训练过程中不能只是在活动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还要做好课下的指导和研究工作[2]。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在课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能够一起参与到篮球训练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正和纠正。除了在课上对学生的一些行为进行指点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督促学生利用有效的时间进行训练。在最开始进行教育形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能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锻炼方法的传授和指点,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技术动作,了解相关运动器官的基本结构,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的安全性,分析人体结构和技术动作结合的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训练目的,而且不会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以正确的动作进行训练,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训练过程中一些不良动作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了解体育的一些训练技巧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指导。比如,有些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中出现了肌肉拉伤或者是手指挫伤的情况,教师就要针对这些经常出现的受伤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正确保持一些技术和动作,让学生了解运动技术动作,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训练,才能够有效避免后续训练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和伤害。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肌肉的伸展度和关节的灵活性,在进行一些大幅度操作的时候,要控制好力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保健的一些知识,如果遇到了运动损伤的情况,能够及时地进行自我处理,这样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仔细分析和研究学生的身体状况,保证学生的状况,能够开展相关的体育项目训练。教师要保证训练的安全性,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育的实际价值。
2.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特殊教育的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找出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做好教育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教育作用,教师在发展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严格把控,分析自己行为对学生造成的一些影响。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充分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既要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要重视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既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训练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好的锻炼习惯。教师对某些运动技能动作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理论上的讲解之外,还要在规定范围内对其进行示范讲解,通过这种权威性的专业讲解,能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记忆。比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篮球投篮训练,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仔细带领学生研究和学习投篮的标准动作,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规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篮球投中的概率,分析如何对这些技巧进行妥善的运用。不断对这些技术进行分析和应用,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认真的研究和学习一些技术动作,真正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在进行教育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考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频率比较高,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中心位置。影响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各项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化的调整,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除了要在课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锻炼计划。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倒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意学生的思想保护,尊重学生,让学生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也要给予学生更大的信心[3]。分析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最终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训练思想。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自我训练中,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计划,并且对自己进行严格的监督。比如,教师给学生制定计划让学生每天早起跑步。除了单纯的对计划内容进行设定之外,还应该对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每天的训练内容,不同天气的训练方式,以及在训练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的,采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运动的效果。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能够形成一种相对独特的训练规律,产生训练规律之后,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有一种约束力,这种约束力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习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好的锻炼习惯,要分析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体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2.4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训练
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对特殊学校的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认为特殊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训练方案。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进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计划的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首先要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案,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日常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将身体锻炼作为训练发展的基础。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除了开展一些有趣的训练活动之外,还要积极开展有趣的体育教育活动。对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师要了解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身体接受的范围内开展一些有趣的教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式来锻炼身体。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锻炼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对于体育训练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科学锻炼的基本原理进行简单的讲解,分析当前体育锻炼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对于任何体育项目的训练而言,在开展训练活动之前,教师都要让学生养成做好训练准备工作的鞋。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了解各项活动的基本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和训练时。学生意识到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全面增强学生的习惯锻炼。既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训练习惯,也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开展反复的训练,全面提高实践的效果。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分析教育和学习之间的联系[4]。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教学态度,保证教学计划的切实可行性。做好教育项目的设计工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的动作,分析练习的主要过程。教师要发挥自己督查的工作,遵循持之以恒的训练方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特殊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一些基础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分析当前新课改的主要要求,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游素芬. 浅论特教学校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J]. 时代教育, 2017(6):2.
[2]刘海成.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活动中学生安全自护意识的培养[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7, 000(010):150.
[3]王蕾. 试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07.
[4]王蕾. 试论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J].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 2007, 4(11):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