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的应用价值、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3-10-25勾庆华
郭 硕 勾庆华
“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的应用价值、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
郭 硕 勾庆华
(1.沈阳体育学院 研究生工作部,辽宁 沈阳 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 武术与舞蹈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小学武术教学水平和寻找新时代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路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以赛促练”教学方法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分析了“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应用中在本质、创新、内容、运用时机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钻研“以赛促练”本质,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多角度创新比赛形式,牢牢吸引学生兴趣;寻找组织比赛和课堂教学的平衡点,保证进度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安排比赛时机,将“以赛促练”融入课堂。
以赛促练;武术教学;中小学武术
1 “以赛促练”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1.1 “以赛促练”教学方法
本文所指的“以赛促练”是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由教师分阶段组织课堂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展示课堂上学习的运动技能,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在赛前自发地进行技能的练习,赛后又能根据老师的评价来反思自己的动作技能中存在的错误并进行改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1.2 “以赛促练”教学方法的特点
1.2.1 竞争性
竞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或需求而与同伴或敌人之间进行的相互争斗。“以赛促练”教学方法通过组织比赛来刺激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争当第一的心理积极性,使学生们自发地练习学过的知识或技能,以求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此方法具有竞争性特点。
1.2.2 趣味性
所谓趣味,是因“兴趣”而生“趣味”。首先,小学阶段,学生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组织一场竞赛的比赛,将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其次,在课堂比赛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之间的竞争,可以充分展示学过的运动技能,最后,赛后经过老师的评价和指导,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本堂课的趣味程度。因此,此方法具有趣味性特点。
1.2.3 新奇性
对于代数思维“其他”内容,各国不尽相同.澳大利亚涉及表征形式,比如“使用电子表格或同等技术画表格,记录公式中的值,包括二维双向表,如身体质量指数(BMI)表包括不同的体重和身高”.英国涉及表征形式,比如“将建模情形或过程翻译为代数表达式或公式,并且使用图表”.美国涉及余数定理.南非涉及余因子定理,比如“重视并理解最多三次多项式的余因子定理;分解三次多项式(包括要求因式分解定理的实例)”.
如今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脱颖而出。有些教学方法符合常规,有些教学方法采用逆向思维。这些教学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和短处。“以赛促练”教学方法通过将竞争和比赛融入课堂教学中,以竞争的新角度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追求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学生自发、自愿、自觉地为了竞争而学习。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更表明了此教学方法新奇的特点。
2 “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好胜心,即攀比,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心理。表现欲,即人们会想找寻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并向他人展现自我的独特性,证明自己的人格地位。在小学阶段,好胜心和表现欲在小学生中处处可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1]。好胜心和表现欲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为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这都是可以肯定的。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完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自我练习和相互练习后,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武术动作技能有了大体的了解和掌握,此时教师组织一场比赛,由每个人轮流展示自己在课上学习的内容,这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参加比赛的兴趣。因此,“以赛促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使学生愿意去为了追求更好而努力,进而能够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
2.2 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
任何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投入,课堂参与程度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一堂精彩的武术课能够使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自觉地、自发地、自愿地聆听教师的讲解,模仿教师的动作,认真地练习学过的武术动作。但是由于当今某些小学武术教学存在若干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武术课堂只进行基本步形的练习;教师的专业不对口,教授武术套路时存在不规范动作[2]。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普遍对武术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进而导致了武术教学质量的下降。
通过在武术课堂上使用“以赛促练”的教学方法,这种新奇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愿意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术课堂中去,同时在比赛的刺激下,学生会自发地练习学习的武术动作,这对武术教学效果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2.3 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运动技能的习得需要模仿练习、科学的指导和长时间的重复。武术套路多,动作复杂,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此阶段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强于成人,学习起来相比成年人更快。
在武术教学时,教师组织一个武术比赛。参加比赛的学生会积极练习武术动作,自发地去重复新学习的武术动作,认真思考其中的要领和重难点,以求在比赛中取得一个好成绩。通过比赛前大量的练习和思考,学生的技能水平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武术动作中包含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需要全身的每一个部位和每一块肌肉的参与,对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比赛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武术,无论是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是身体素质上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4 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个体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只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和技能水平,就能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因此,通过比赛,每个学生都要上台展示自己学习的运动技能,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他们的展示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继而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既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又能为教师安排下一步的教学计划或方案提供了思路。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大体的了解,继而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时间以及方法来更好地匹配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5 提高教师的组织和创新能力,为课堂武术教学提供新思路
“以赛促练”教学方法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学习快慢程度、掌握技能水平等多个方面组织不同的比赛形式。
如在刚开始学习武术套路阶段,教师可以分析武术套路的要点,选择其中的几个小动作进行比赛,既能够增强课堂气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武术动作[4]。如教学完成阶段,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比赛,提前通知整个年级的学生,定下比赛日期。比赛组织单人展示和团体展示,由全校的体育教师做裁判,对参赛选手进行评分、总结。演练水平最高分者为冠军,团队演练最高分为最优班级。这样既能使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又能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自发练习武术的氛围[5]。因此,对于体育教师来说,“以赛促练”教学方法可以千变万化,既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又能激发教师策划比赛的创新性,这对未来武术教学的发展也有着一些指导性的意义。
3 “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问题
3.1 为赛而赛,失其本心
“以赛促练”的初心是教师将本堂课的武术教学内容讲解完毕,学生练习完毕后,教师组织一场小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既能让学生练习成果得到展示,又能让教师对学生本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得到一个大体了解,既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又能给教师下一堂课的安排提供一些思路[6]。
然而,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在课堂的实际运用中,有些武术教师曲解了“以赛促练”的含义,认为就是单纯地通过比赛来进行教学,并且将这种理论应用到了课堂实践中,这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强硕在其硕士论文《以赛促练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中提到,教师在组织比赛时,一味强调比赛,就会导致学生为竞争而竞争,从而出现动作质量完成下降,动作不按标准完成等问题[7]。如果教师一味地为赛而赛,则学生必定会出现为竞争而竞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一节课下来,仅仅是喧闹了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全没有的现象,这也就失去了“以赛促练”的本心。
3.2 比赛形式缺乏创新,学生竞争兴趣逐渐下降
创新永远是发展的灵魂,是任何教学方法长盛不衰的基石[8]。教学方法的意义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某种手段,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快地吸收课堂内容,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能够更好地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就像一个关卡游戏,使学生在不断地打怪升级,增加难度中的同时不断进步。
但是,很多教师在运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时,只单纯地拷贝了这个方法的形,而没有理解它的魂。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使用一种比赛形式,比如教授武术套路完毕后,仅仅只是让学生两人对练比赛,而且将此形式作为固定的教学形式,每节课都使用。这种组织比赛的方式在刚开始时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9]。但是如果将其长久使用,则必定会使学生对其产生高度的适应性,逐渐地失去参赛或练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更甚者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或抵触情绪,认为每节课都要进行两人对练比赛,这必定会很大程度地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课堂过度组织比赛,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对于教学来说,好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教学中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但是如果被频繁使用或者为了追求效果过度使用,则必定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刘荣花在《“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排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认为,过度使用“以赛促练”方法与教学效果的下降呈现中高相关性[10]。
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运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时,将比赛占比超过课堂内容教学占比,想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过多地组织比赛,既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会使学生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比赛中,这就背离了正常的武术教学,反而起到了消极的效果。不仅影响课堂进度,也会使学生更容易脱离学习,只追求比赛,最终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消极的影响。
3.4 比赛运用时机不当,削弱课堂教学效果
运动技能的习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学阶段、掌握阶段、自动化阶段[11]。武术包含了各种动作,武术技能的学习需要长时间分阶段练习。因此“以赛促练”教学方法运用到武术教学中也应该遵循运动技能习得理论,才能更好地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合理地进行教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在武术课堂上,仍存在着一些教师,不理解运动技能习得的本质,错误地应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比如,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阶段,也就是武术教学的初期,此时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练习,对所学的武术动作的理解仅仅处于感性阶段,运动条件反射还没有建立稳定,动作动力定型不稳定,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刚刚能完成动作。但是有些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用刚刚学习的武术动作进行比赛,则必会出现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学生由于处于初学阶段,没有经过大量的重复练习,很大程度会出现错误动作或忘记动作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课后练习,更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4 “以赛促练”在小学武术教学的对策探究
4.1 钻研“以赛促练”本质,在实践中验证理论
在小学武术教学中,教师想通过运用好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就要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只有弄清楚、搞明白“以赛促练”教学方法的本质和原理,才能更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在运用此方法之前,应大量地查阅有关此方法的文献,并不限于武术教学中,更可以查看其他学科中此方法的应用,形成知识交叉网络,多角度地理解“以赛促练”的本质和原理。另外,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搞清楚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只有将理论融入到实践中,才能看出此方法实际应用的效果,根据其表现出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形成属于教师自身所独有的方法,更好地提高武术教学的效果。
4.2 多角度创新比赛形式,牢牢吸引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武术教学来说,吸引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只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就能实现从“要他学”到“他要学”的转变[12]。
首先,使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创新出多种比赛形式。例如,教师在教授武术套路完毕后,可以组织单人演练型比赛、团体演练型比赛、动作接龙型比赛等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新奇性永远是最大的兴趣点,通过多种类型的武术比赛,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他们逐渐地接触武术,了解武术,喜欢武术再到自发地弘扬和传承武术。
4.3 寻找组织比赛和课堂教学的平衡点,保证进度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应该节制使用,量变引起质变,这在教学方法上也同样适用。我们在追求完美的同时,应该考虑到适度原则,任何事物一旦超过其限度,则会产生质变。
首先,教师在应用此方法之前,应根据教学大纲评估教学进度,做出教学计划表,对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时间安排有着清晰的规划。其次,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做好课堂比赛占比规划表。最后,要努力找到课堂教学和组织比赛之间的平衡点,讲究适度原则,既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又能通过组织课堂比赛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4.4 合理安排比赛时机,将“以赛促练”融入课堂
武术教学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本质,学习任何运动技能都要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合理地使用“以赛促练”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教学和比赛安排,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高水平地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也就是武术教学的初期阶段,教师组织比赛应该针对武术动作的小技术要点进行,比如弓步冲拳中大腿要与地面平行,可以组织两人一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标准。其次,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中期,此时学生对一整套武术套路(如三路长拳)还不熟悉,此时组织比赛可以只比试第一段或第二段。最后,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比赛时,应根据运动技能形成原理,针对性分阶段组织比赛,力求在恰当的时期组织恰当的比赛,将“以赛促练”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5 结语
中小学武术是武术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就“以赛促练”教学方法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找新时代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路径,助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助力国家体育事业繁荣富强,为实现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何建伟,王晓伟,许剑,等.青少年运动员赛前心理特点探究[J].体育世界,2020(1):3-5.
[2]刘文武.武术专业技术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38(4):471-477.
[3]曹华,张峰.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建构的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4):126-128.
[4]柴广新,孙有平.指向武术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武术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4):87-92.
[5]白明月.“运动教育模式”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6]杨建营,冯香红,徐亚奎,等.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理论课程思政元素及教学案例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5):79-86.
[7]强硕.“以赛促练”在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体育学院,2022.
[8]罗霄,赵海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困局与对策[J].武术研究,2021,6(2):93-97.
[9]赵龙.擒拿对练在高校武术课教学中的价值分析[J].中华武术,2021(10):75-77.
[10]刘荣花,王亚蕊.“以赛促练”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排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精品,2021,40(8):19-20.
[11]李岩峰.从运动训练理论视角对运动技能的再认识[J].山东体育科技,2020,42(4):35-38.
[12]王蓉蓉.运动教育模式在初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Training by Competition" in Wushu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GUO Shuo, etal.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Liaoning 110102, Shenyang, China)
郭硕(1999—),硕士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勾庆华(1975—),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武术套路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