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双创”型人才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3-10-25徐洪霞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创课程体系课程

徐洪霞 张 静

烟台理工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当前各大高校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和提高人才高质量培养的重要举措。事实证明,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质量创业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形势便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各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经济形势的变革对教育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调整。有效借助于外界环境所创设的有利条件,并且获取社会、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的支持,为人才创新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活动中,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创业的乐趣,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毕业之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然而,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仍不健全,配备的师资力量有限,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缺乏[2]。创新创业课程虽然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但在教育内容和课程结构方面还不完善。首先,从教育内容来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尚未与学科、院系、专业相融合,通常只是通识性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创业知识需求,且创业实践学时设置偏少,未搭建实训平台,缺少教育实践这一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机制。其次,从课程结构来说,课程数量、创新创业课程并未形成体系结构,学生对国家、地方、学校的创业政策一知半解,无法激起学生想创业的内生动力。校内缺乏实训基地、创业项目参与率低,贯彻不了“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学生缺乏实践训练平台,无法开展创业计划,使创新创业教育沦为形式。因此,需要高校通过必要的师资投入,搭建实践服务创新平台是非常重要的[3]。

二、研究内容

主要目标: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导向做好探究。在增强时代感和创新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当代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地方高校“双创”人才高质量发展。

(一)改变学生思维方式,鼓励创新

地方高校要充分认识“双创”教育的重要性,形成校企协同的创新理念,构建企业与高校之间以及各主体内部的战略协同。

面对激烈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须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实践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目前,学校已将创业指导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专业不同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基本技能,实施规范化培训。同时建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创业资讯、创业培训、创业咨询指导等内容,全面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如职业道德确立,协作精神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等,学生的创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4]。

(二)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地方高校应广泛征求企业人士的意见,优化培养方案,特别强调实践环节,多到企业实习锻炼,减少纸上谈兵。

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企业当前正在用到的技术知之甚少,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们在学校只是学会了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企业无法安排毕业生到一线岗位开展工作。因此,这就限制了学生就业灵活性,也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因此,我们应当了解该专业在工作中的职业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要求,加大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学生们的后续课程学习打下殷实基础。同时,我们还应该把先进技术软件引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软件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各种仿真软件和EDA 设计软件,它们可以使理论知识变得非常清晰透明,这也体现了传统的人工技术与现代化的计算机自动技术之间的巨大差距。此外,教师还可以把企业工程项目和学校科研课题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在信息技术等专业中,已采用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完整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直面具体和鲜活的项目个案,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针对性调研和设计,然后撰写出调研报告及工程设计报告,再通过企业工程师点评和报告分析,可以使学生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增强师资培养,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理论水平高,但是实践能力、经验缺乏,不能很好地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导致与实际脱节严重。因此,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送出去到企业培养锻炼,提高师资水平,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由本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目前我们教师团队共有33 人(校内26 人,校外7 人)。其中,18 名教师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电子工程师等资格证书。依托“智能型商贸服务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5]。

(四)“以赛促学”为引导,项目式教育促发展

根据“布鲁诺教学的动机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科创立项等活动,有目的地指引学生修完相应的专业课,并通过学校的科技立项等活动,参与项目的申请、立项、审查及结项等流程,使学生能够了解一个科研项目的完整过程,有利于之后能更好地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并且通过自身实力完成项目,这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方式。实验室内部也要树立“项目”概念,将实践训练的过程“项目”化。同时,鼓励学生能够自主立项,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实验室内部立项还要针对当前生活中的某些“痛点”,运用相应知识进行修正改进,形成创新点,不断完善发展,那么就能产生出创业型项目[6]。

在学院组织的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平台中,我们精准制定学习计划,采取导师引领,小组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辟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巩固学习成果,把学习的内容真正变成自身创新创业素质,“双创”竞赛只要学生坚持参与,就能够有看得见的进步,会有效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为了让更多在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活动,鼓励自主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鼓励低年级学生参加山东省和烟台市的创新创业计划,鼓励并扶持大学生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在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学科竞赛”和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铸就了学生充分的知识准备,过硬的技能储备,科学自信的流利讲述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例如在课程项目汇报或者学科竞赛的答辩中,学生通过现场演示、讲解、操作、答辩的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7]。

(五)校企协同育人创新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双创”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地方高校应通过为中小微企业免费提供办公场所等措施,提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吸引优秀企业进入高校,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平台。在此基础上,高校还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合理引导企业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将企业元素和职业标准快速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完善的“双创”型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创新创业行为必须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及与课程体系相衔接,才会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就业者[8]。

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考虑各专业特点,以学生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课程为核心,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刻理解理论课程的内涵和实际应用的方法。另一类是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外的建设。可为学生的生产和工作提供真实的场景,学校教师或者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尝试在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上真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烟台地方高校必须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不断构建与地方企业紧密联系的专业体系,使专业群高度符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要求。

(六)秉持教育“立德树人”的宗旨

弘扬“德业并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的六个“下功夫”思政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三观”教育、理想信念以及创新创业来实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在专业课教育中,教师通过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在科学思维中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利用新技术、新知识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知识点和学术讲座汇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启发同学们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创新之处

做到知行合一,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传递相关知识。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等体验为主,在认知、情感等有机集合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烟台地方高校的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相比同类型的学生较差,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好,适合创新创业培养。在实践课视野下以道德情感作为生化,并以道德实践作为社会化过程应为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对烟台理工学院的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中,我们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从入学阶段开始进行学业规划,在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和学科竞赛中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线,逐步塑造学生的应用研究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一)建立项目驱动的微课程体系

低年级时期是奠定基础的关键,这些基础既涉及扎实的基础知识,也涉及构建坚实的基础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奠定上述基础是构建微课程体系的重要目标,通过特殊设计的教学项目将各种不同性质的有关课程核心知识点或教学要素串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新形态课程,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方式,让新形态课程逐渐替代传统课程,使学习效率更高,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新形态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二)用好学科竞赛育人载体

学生在校内学习时参与的国内各类学科竞赛的方式,也是一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有效方法。从各学科的竞赛表征上来看,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本考核,但本质上是对参赛学校的教学质量全面考核。学科竞赛的开展初衷,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在竞赛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只有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猜你喜欢

双创课程体系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