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院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2023-10-25翁晓滨李家春田林双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双创药品实训

翁晓滨 李家春 田林双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2019 年6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各个高校均在积极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在此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实践就业教育的主力军,不断探索“双创”教育教学方式改革,引入“双创”理念融入教学。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且实践性的“双创”教育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在现阶段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迫切。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面向医药制造业相关领域培养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随着现代医药制造行业的不断崛起,对药品质量相关专业领域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要求逐步增高。

一、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创新创业培养体系与实践实训教学体系衔接不佳

目前,高职院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实训课程,主要分为药品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核心类实验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匹配的实训课程以及企业参观实训。此类课程的核心理念主要停留在对本专业领域基础知识的认知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且进企业参观实训的目的分散,并未真正做到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创新创业理念培育的有机贯通。同时,高职院校将各级不同类别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以及专业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师生专业展示的主要途径,功利性较强,将奖项作为主要目标,学生往往无法从比赛中真正提升自身“双创”能力,更无法衔接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产业的结构升级与调整。

(二)创新创业培养无法贯穿实践实训教学全过程

长期以来,国家推崇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背景下,高校成为“双创”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职业院校因其育人模式的特殊性,在“双创”平台的建设上投入颇大。但仍然存在“双创”教育阶段化、边缘化的情况,如开展创新创业讲座、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并未完整地将“双创”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全过程。药品质量安全是近年来医药卫生领域发展重心之一,直接关系到全社会公共健康安全。因此,在对本专业人才“双创”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于阶段性,更应该及时做出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的调整,将“双创”的培养模式贯穿专业教育的全程,强化学生“双创”理念,提升学生“双创”意识,塑造学生“双创”精神。

(三)实践实训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不足

现如今,高职专业教师通常都具备一定的科研与教学能力,但普遍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教师本身的“双创”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药品质量安全专业因实践性强,大部分教师均承担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授课压力增大,且“双创”教学方法体现不够明朗。现阶段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式往往停留在对已有成果的分析掌握阶段,无法从根本上耦联国家职业教育精神内核,使得“双创”教育由于缺乏教师层面的顶层设计而收获成效甚微。

(四)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资源局限

目前,高职院校均设置了形式各样的“双创”平台,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但大多数“双创”平台的建立往往与专业知识、专业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岗位定位明确,需要大量的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支撑起本专业学生的发展以及“双创”能力的提升。但目前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学生实训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以化学生物分析类实验实训为主,在软件资源方面多以购建诸如药品分析虚拟仿真实训软件为主,学生通过仿真软件操作提升自己实践创新能力,但此类模拟软件与医药制作企业实践流程存在较大差异,且无法及时更新,授课教师主要以围绕专业内容讲授,无法真正解决医药制造行业内实际问题。

二、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思路

(一)注重思想内核,挖掘文件深层次精神

实践实训课程的改革对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训体系、教学手段改革,以及提升教师专项育人能力与人才质量有着深远意义。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建设需要首先树立改革方向,为团队成员做好思想建设,认真学习《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指示精神,探索理论文件的实践意义,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把握社会热点,从学生真实需求出发制定改革方案。

(二)把握研究方法,善于科学总结

对于实践性强的学科改革建设,往往首先需要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合理恰当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支持理论观点,也能够拓展研究的推广价值。研究方法不能是理论性的综述与观点的陈述,而是要根据现实特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办的问题。此外,在进行研究内容总结时,一定要经得起推敲,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有价值的课程实践体系建设一定是在教育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或做法,因此在进行研究总结时应该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提炼从而获得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或做法,从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强化产教融合,实现底层突破

人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2016 年3 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统筹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主动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缺口,尤其是探索融合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改革不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的教学内容,此举措必然要立足于区域产业经济,走出依靠“理论改革”的空谈,依靠产教融合,通过与地方药企共建办学体制,将行业内元素转换入教学元素,构建多元化的办学体系,从底层突破原有模式束缚,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适应度。

三、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一)构建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才的基石。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现有课程有机融合[2],才有望突破壁垒,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匹配。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求学生有强烈的质量安全意识以及规范的操作技能,若意图互通人才培养与“双创”能力,必须整合课程资源,依次递进课程建设。

首先,邀请行业内优秀企业精英共建人才培养方案,汇聚企业人才资源完善专业就业前瞻性预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可在基础课程培养阶段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在专业课程培养阶段引入本专业的创业管理、企业运营模式必修课程,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化知识通过设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素养;最后,在专业培养的实战阶段,为“双创”能力突出的学生设置交叉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凭借重点培养方案选拔出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显著的学生实现底层突破,使高职院校“双创”建设能够联络贯通。通过这种校内校外师资联动、专业融合的课程模式,真正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相互交融。

(二)构建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实训模式

实践实训课程是高职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过渡。在现代医药制造企业的迅速发展背景下,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检验模式,质控操作以及管理运作模式都发生了形形色色的创新。如中医药产业的不断崛起、生物制药技术的更新换代、医疗材料的更新升级,人性化特征明显的药品管理服务,都为药品质量安全领域带来新的机遇。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实践实训教学模式也要跟随时代的转换,从现代医药制造业的新兴视角领域进行调整,形成更具操作性、更为系统规范的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实践实训教学模式。

(三)构建以“双创”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双师型实践实训师资团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对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以及创新意识等提出了较高要求。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逐步提高了对教师精深专业能力的要求,同时号召教师开拓自身在整合市场资源以及累积实践经验的能力。除了帮助学生打磨创业项目、实施创业计划以外,教师应当合理动员学生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整合有效资源指导创新创业项目。教师应适当转换教师角色,提升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与实践能力[3]。高职院校学校层面应当打造企业产业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塑造专职兼职互补的师资团队,充分发挥产业资源的育人优势,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

(四)构建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实训平台

目前,实践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主要分为校内资源平台以及校外资源平台,院校层面应大力整合校内校外的资源平台,着力打造适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要想构建一体化且专业特色明显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首先必须从学科专业背景出发,了解现阶段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趋向,合理规划实践实训平台的专业内容。实践实训平台主要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在硬件设施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合理规划布局校内实训场地,开展药品真伪鉴别、杂质检查、根据国家药品标准进行分析检验锻炼学生的基本实操能力。软件设施方面,可开展药品分析检验、药物制剂等仿真软件、药品生物检验仿真软件的实训操作,可以弥补硬件设施不足或者场地资源有限的情况。其次,在校外资源方面,应当和校内实训内容进行衔接,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众创空间,让学生切实参与到企业的创新创业经营活动,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平台的作用,从而搭建起契合校内外实践实训平台桥梁。

(五)构建“双创”能力实践实训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实践教学采取形成性考核的评价方法[4]。形成性考核主要涉及学生完成创新教育学习、创业训练实践的能力,教师负责拟定考核内容,将考核指标量化到日常创新创业的实践实训之中,根据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的结果。最终将形成性考核结果统计入学期末评价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师层面,将“双创”教学实践作为教师教学评价项目,同时学校设置多种“双创”实践实训竞赛项目,结合本专业特征进行竞赛主题的设定,调动教师参与“双创”活动、提升“双创”能力的积极性,使“双创”教育教学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推进,将“双创”切实融入进教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从底层渗透。

提升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双创”能力,构建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需要把握根本问题,明确思路导向,根据现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改革措施,有效对接国家教学改革政策,激发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的基因,在高校内部营造创新创业的热度,逐步夯实人才实力,最终实现教育反哺社会、人才扎根社会、知识应用于社会的创新创业大格局。

猜你喜欢

双创药品实训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双新双创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