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路径
2023-10-25何东飞
贾 倩 何东飞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河南 兰考 475399
卓越教师是指一批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坚定的教育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思想、合理的知识结构、娴熟的教学技能、敏捷的反思能力、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1]。卓越计划下的教师教育旨在培养一批能迎合基础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教学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卓越教师的培养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
一、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课程改革意义
为建设高素质的卓越教师队伍,教育部启动了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针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弊端,提出深化教师教育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2-3]。2018 年9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 的意见》提出,建设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专业、增强师德教育、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且针对各个阶层分类推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4]。这些文件为卓越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规范与引领作用。
(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时代精神
卓越人才在于卓越的教育,卓越的教育在于卓越的教师,卓越的教师在于优质的课程。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育发展的着力点,在教师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素养
随着人们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课程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虽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近年来有逐步的提高,但并不完善。加之人们对教师教育质量的需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卓越计划下的教师教育课程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养。
二、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实施问题分析
(一)弱化“准教师”教育情怀培养
教师教育情怀是教师扎根于教育的精神依托、坚守职业的重要保障,教师实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强大内驱力。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发自内心的爱,对教育产生一种持久、特殊、难以割舍的感情[5]。
卓越教师计划培养下的卓越教师需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专业的教育技能、更在于有高尚的教育情怀。教育情怀是每个教师必备的素养,教育课程目标应倾向于培养卓越教师的教育情怀。一个没有情怀的老师,不足以培养高品质的学生。卓越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不能仅局限于师范生的成绩,成绩只是一个衡量教师知识水平的外在因素。教师的教育情怀是教育发展的内因,只有推动内在因素,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加辉煌。用教师的情怀去感化学生、传播希望,推动教育向着更均衡更优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课程内容呈现出“一边倒”现象
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高质量教师的着力点,为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卓越教师教育内容应该全面化,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还要具备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实践等相关知识。然而,目前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一边倒”现象。卓越教师教育理论性知识突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在课程中独占鳌头,实践性的课程相对薄弱[6]。而且,学校教学往往采取“先理论后实习”的培养模式。即入学前三年,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知识,在最后一年中进入实习阶段。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培养模式缺乏科学性[7]。
教师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应突出强调实践性课程。教师教育的发展不能仅基于理论,更要注重实践。理论与实践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不能顾此失彼。理论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践的检验也不能成立。教育要发展也要注重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应倾向于动态化,注重准课程的实践取向,从实践中找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将导致教育理论不能指导实践。教育实践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不经过实践,就不会内化于心。从而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要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多元化课程内容体系。
(三)课程评价“单一化”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的教师教育在于提高教师质量,培养一流的人才,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卓越教师满足了时代对于教师的需要,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卓越教师质量的评价却有所欠缺,有待进一步探究。
首先,课程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课程评价是指主体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于课程目标的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而进行测评。通过课程的评价以完善教学目标。课程的评价应基于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的参照手段等方式。目前,教学评价倾向于结果性评价和外部评价,对于形成性评价以及内部评价存在不足。
其次,课程评价注重分数化。职前教师教育是培养能从事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成性教学,达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要求教师的教育机智,不是要求教师要掌握多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是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基于此,对于教师的评价要摆脱传统的分数主义,机械记忆等,应注重知识的理解,教学的感悟。
三、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一)“准教师”的教育情怀培养
教育情怀是教育者坚守教育、奉献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撑。具体来说,教育情怀应包括教师对社会的职责、对学生的关爱、对自身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教师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师德品质,即教师要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彰显了教师教育情怀的社会取向,构成了教师要承担国家使命、热爱教育、团结合作、甘于奉献的价值观。从学生角度讲,教师要具有人文精神[8],即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富有人文精神的教师致力于尊重、爱护学生,这种爱护超越知识层面。教师要富有高尚的人文精神,以心育心。从学生出发,对学生树立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从教师自身角度,教师要具有自我发展取向,即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应该致力于教育的前沿,从自我做起,不断汲取知识、汇聚能量。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书匠状态,塑造具有不断钻研、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卓越品质。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在教育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卓越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教育技能、更在于有高尚的教育情怀。
(二)加强卓越教师实践性课程
卓越教师教育作为直接为教育事业发展服务的教育类型,培养教师与教育事业需求的一致性是其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也是卓越教师教育开展教育课程改革需考虑的重要前提与依据。以实践性作为卓越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能够符合教育的实际需求,确保教育事业的发展。卓越教师教育可以通过培养专家型教师,构建“双导师”制,加强与基层学校联络,确保教师教育课程的有效进行。
首先,构建“双导师制”。卓越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课程要构建“双导师制”。一方面为校内导师,校内导师培养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为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9]。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可以建立“师—师合同制”,两位教师通过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双导师”的合作,能够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更好结合,实行见习、实习和研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10],促进卓越教师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其次,树立实践取向。卓越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积极的实践意识。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卓越教师教育课程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实践,树立实践取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逐步培养出能够走进实践并且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应构建实践前、实践中以及服务于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前需要通过实践调查,明确实践的方向,树立教师教育的目标取向。实践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培养。职前教师应定期到基层学校去实习,在实践中凝聚教育理论知识,从实践中不断反思、积极进取、发展自我。服务于实践通过实践获得教育情怀。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感,这种价值促使教师扎根于教育事业,在教育中塑造自己的教育使命。此外,卓越教师教育课堂中也要倾向于动态化,在课堂中采取研讨式教学,师生共同合作,创建实践模式的课堂。
最后,加强与基层学校联络。卓越教师教育培养的是一批能够胜任教育行业,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尚素养的“卓越型”教师队伍。学校应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络,确保培养的教师队伍能够适应基层学校的需要。教师教育和基层学校可以建立联络机制。基层学校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这些教育经验不足以支撑教育的发展,必须通过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对于卓越教师们,在学校往往囿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很少进行实践,就会造成教师教育与基层学校的脱离[11]。因此,要加强教师教育学校和基层的联络,构建相互合作的平台。
(三)“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卓越教师的评价应打破传统的结果主义,注重过程性,即课堂学习态度、情绪、参与讨论和发表个人观点等多种表现。教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12],卓越教师评价应关注在学习和教学中的价值观、个体能动性,以及对于教育的投入,来衡量个体发展。单方面的分数主义评价方式,不利于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提高课程评价的有效性,应建立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
首先,形成档案袋评价。档案袋评价是卓越教师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13]。通过建立卓越教师成长档案袋,全面地记录各项素质的表现,针对表现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课程中的表现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合作等,根据教师的评价不断吸取教训、完善自我。同时,建立校外导师评价机制。校外导师结合教育实践中的表现,给出建议。从而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其次,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卓越教师评价,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将卓越教师的日常生活、教学实践、教学情怀、学习态度等纳入考核标准,形成以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最后,建立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发展的主体,针对自己的教育学习和教育实践,有自己的评价定位。卓越教师的自我评价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卓越教师要不断对自我以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14]。同时,卓越教师要树立自我评价的要求。在进行自评时,应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不足。将缺点转化为优点,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四、结语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高素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教育课程作为教师教学发展的突破口,在卓越教师的培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应着力于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树立课程的实践取向以及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