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应用

2023-10-25

山西青年 2023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岗位

刘 芮 李 岚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在我国各大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人数较多,这类院校更偏向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宗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行业的变化,各行业对会计人才也有更高的专业性要求。随着很多企业的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其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更高,财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也更大。各大院校需要基于行业的发展需求变化来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其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始终能够符合行业的发展需求。只有如此,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人处事能力、思想道德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来促进会计专业人才的综合发展[1]。

一、当前高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教师本身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和技能结构较为散乱。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知识基础薄弱,自学能力较差,很难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挂钩,也很难依靠自身来形成完善的会计思维[2]。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时,虽然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其教学却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从而导致很多就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按照教材内容来给学生灌输知识,并未将当前市场上的财务会计准则、新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纳入到教学中去,其教学重心不够明确,教学结构混乱,学生很难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

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会计专业的计算、统筹等专业能力,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如学生的会计思维、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等。尤其是抗压能力,现今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较为激烈,很多岗位都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工作具有一定的压力,如果学生抗压能力不好,很有可能在担任财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失误或者问题,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因此,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很多院校只重视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导致学生虽然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但从综合的就业素养而言,其竞争力依然很弱。

(三)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绝大部分高职和中职院校的通病,这部分院校是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区。但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有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本身自身也缺乏相应的会计素养,对当前市场中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够了解。因此,很难在教学中融入相关的知识点,其教学能力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其院校很难真正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会计人才。并且由于这部分院校的教育资金投入有限,教师岗位的薪资福利待遇普通,很难招揽到优秀的专业教师人才。有很多会计专业的教师甚至只是兼职教员,他们还有其他的主要工作,这导致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会计教育工作中去[3]。

(四)教学内容落后

在会计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其教材依然是使用的较为传统的教材类型,学生所学的会计知识较为传统。其课程中不仅没有加入财务会计准则、新税收政策等相关内容,而且其实践教学内容也较为传统。在现代电子支付取代了绝大部分现金支付,并且现金支付在有验钞机的基础上,依然有很多院校将点钞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并且清点现金的实践操作训练甚至占到了学生实操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比例。清点现金的实操训练可以保留,但需要注意其占比,教师需要引用更多现代化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以此来替代其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一)引进先进教学理念 提升会计教学实效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以会计专业为例,行业需求的不再只是简单的记账人员,更多的是需要一些现代化的财务系统创新会计人员。因此,在这一行业需求的背景下,相关人员需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引进先进的会计教学理念来更新教学模式,基于就业导向来培养更多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现代化财务会计人才[4]。

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不能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自顾展开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来不断学习,了解更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有意识地借鉴其教学理念,再融合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院校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调整,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二)把握就业导向,优化会计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教师在展开相应的教学之前,需要对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其实际的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就业情况展开相应的分析,以可视化的图表数据分析来了解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来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教师可以对于教学中已经渐渐落后、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再根据往届就业生的反馈以及行业实际需求情况来增加更现代化的相关会计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更多更现代化的会计专业知识。

1.让学生能够接触更直接的会计岗位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项目驱动法来展开相应的会计教学工作,在完成理论教学部分后,教师要根据其理论知识内容来展开相应的实践课题设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相应的实践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其实践操作课题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切实了解更多行业相关的实践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假设来设置一个企业,给学生一部分财务数据,引导学生去结合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经营盈利情况来对其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差异,使其能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中实际的财务会计岗位需要面临的工作内容。

一些校企合作的院校教师还可以给会计专业的学生设立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即让学生上岗操作,负责一些小项目的财务资金管理,通过实际的操作来使其更加直白地了解当前会计财务岗位上的工作内容。通过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很多高校都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将这种方式应用到会计专业教学中,能够有效优化其教学模式。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大多是通过电算化模拟试验来完成的,这种试验模式下,学生在操作中更多是抱着一种“考试做题”的心态,很难真正了解企业中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5]。

因此,将校企合作方式融入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能够有效提高实践培训效果。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真正在企业的实训岗位上来展示自己,真正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企业的社交中去,从而更好地实现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

2.加强信息化会计教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正在渗入到各个行业中,财务会计行业也不例外。智能软件和硬件的现代化技术使得传统人工会计、算盘等计算方式被淘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加强信息化的会计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来展开相关教育工作。

例如,在展开会计实训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系统平台上来完成相应的数据计算处理,通过实训中操作训练来提前了解各种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会计处理技能。同时,院校也要加强其会计实训平台与企业的对接,让更多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实训平台来对学生的操作展开相应的辅导,让学生能够以更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享受到业内会计专业人员的教学指导,使其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会计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为加强信息化会计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来搭建多功能实训平台和数字传输系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字传输系统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利用其所学的专业技能在平台上根据企业数据来制作原始凭证、会计报表、报销税费等,以此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三)创新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来创新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重视教学方法、实践应用,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很重要。很多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应用专业能力来展开工作时,较为生硬,只会生搬硬套,缺乏灵活变动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课程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体系中侧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渗透各种单位会计事务处理的相关财务技术要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方法,从而打破其对理论知识的刻板影响,培养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来进行创新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体而言,除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外,教师也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文化水平,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底蕴,能够坚守职业操守[6]。

(四)鼓励学生“走出去”,弥补教师教学不足短板

院校应该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即让学生利用好寒暑假的时间,深入到企业的实际财务岗位中去,通过实习工作来深入了解会计岗位的工作,以此弥补教师教学能力不够,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内容的短板。这要求院校要做好相应的接洽工作,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中去。

教师应鼓励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主动去寻找其他企业的会计工作岗位。因为校企合作的工作岗位是由校方提供给学生,学生在岗位上没有“竞争感”和工作压力,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找到相应的会计岗位,学生能够提前深刻体会到就业找工作的压迫感和竞争压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工作经验。

(五)重视终身教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毕业工作后就不用学习了,很多人在毕业开始工作后,也就因此停下了学习的步伐,只全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不学习只会让其逐渐被时代所淘汰。学生不论是在学校还是毕业后,都要具备相应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时代在不断变迁,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在行业中始终保有竞争力。因此,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实习工作生活中积极主动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三、结语

想要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会计人才,首先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能够真正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专业教学课堂。基于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引用校企合作模式,利用校企合作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其尽快适应走出校园,适应社会竞争,提高就业竞争力。只有如此,院校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的会计人才,促进人才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岗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