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乳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10-24马春丽马德星崔立雪张宏伟

农产品加工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乳品课程目标

马春丽,马德星,杜 鹏,崔立雪,张宏伟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联合会)、专业学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专家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基本理念[2],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学习成效,强调以成果为导向来设计教育教学,以持续改进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乳品化学”课程是乳品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东北农业大学乳品工程专业于2022 年3 月申请认证,为更好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按照由教向学转变,由分数向能力转变,反向设计,正向施工,以评促改,提升质量的认证的核心理念实施方式,“乳品化学”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以有力支撑工程认证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期望对食品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实施教学与考核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制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完善产出评价机制建设,以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联原则为指导。“乳品化学”课程改革首先修订教学大纲,由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再由专业教学大纲评价小组按照《食品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审查记录表》对持续改进的教学大纲进行审定,合格后方可实施。

学校乳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立德为导向,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为本位”,培养能胜任乳品和食品行业、大健康产业及相关领域中的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控测试、创新研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乳品工程技术人才和领导者。将课程大纲修订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机衔接,确定课程目标,梳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间的对应关系,设计课内外教学环节及教学活动,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确定考核内容和标准,构建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建立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达成的闭环机制,反向设计,多元评价,持续改进,实现微观教学对宏观培养目标的有效支撑。

修订后的大纲课程目标和支持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表1)。学生通过课程平台、学生钉钉群文件、教务处学生服务等方式可以了解,授课教师也会在第一节课让学生明确教学大纲中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

表1 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见表1。

2 丰富课程内容

对原有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和扩充,丰富教学素材,全面建设课程教学资源。优化PPT 课件,将课程内容相关的优质多媒体资源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知识点;建设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乳品化学课程网站,拟制作课程视频和试题库,便于学生预习和自主学习;通过课后思考题、课后作业和拓展资料等形式延伸课堂内容,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教向学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工程认证毕业要求标准中对学生综合素养有明确要求,因此探索挖掘乳品化学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融入教学实践,形成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使认证中学生素养目标达成。举例来说,将融入科技成果的乳制品,如乳粉中OPO 所涉及的理论作为拓展知识内容线上学习,或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知识以讨论形式上传到课程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使学生了解到科技改变生活,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介绍乳品化学发展历史使学生理解科技创新意义和过程的艰辛,培养创新意识,弘扬科学家努力开拓探索精神;学习乳品成分化学变化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知晓加工贮藏的科学依据,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和社会责任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辨的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3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讲授过程中,为避免学生全过程参与度不高,参与积极性不够,缺乏主观能动性等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工程认证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优化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在PPT 教学中融入视频、动画等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引入来自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及前沿科技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探究其中的乳品化学成分性质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职业感和责任感,实现“教”向“学”中心的转变。

4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原有线下教学基础上,基于OBE 理念,利用超星学习通“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课程门户网站,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授课模式。线上教学模块如图1 所示,在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丰富在线教学资源,实现教学互动、资源管理、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在新一代网络教学模式下,在强大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模式,这些有利地满足了工程认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突破了传统面授的教学局限,同时搭配移动端学习通让教师和学生都可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体验网络教学所带来的高效和便利。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图1 线上教学模块

线上教学模块见图1。

5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评价的核心就是对学生表现和是否获取相应的素质能力进行评价,而且必须考虑全体学生。为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乳品化学”课程构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利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并量化考核教学的各个环节,平台给定的学习进度和评价等数据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当前学习状态,为过程性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也便于教师从学生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在此过程中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发现教与学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修正,确保教与学的活动能够有效顺利进行。

过程性评价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几个方面进行,课前教师发布本周教学任务通知和分享教学资源,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以学生访问次数进行评估;课中课堂互动通过平台选人控件进行,教学过程中进行随堂测验,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课后学生进行章节思维导图知识点总结,促使学生进行阶段复习和总结,每章学习结束后进行章节测验,学生每次单元测验成绩按照百分制给分,单元测验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性评价为期末考试,改革题目类型,增加与生产、生活相关综合型题目的比例,综合型题目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支撑学生解决乳品加工过程中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力的达成。课程结束时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并通过超星网络学习平台以作业形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自评课程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分析,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并制定策略以持续改进教学。

6 结语

“乳品化学”是乳品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与要求,对该课程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等5 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课程目标达成,这将有助于乳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乳品课程目标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包装设计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