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音元素:统编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意趣”蹊径

2023-10-24刘中深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统编版意趣文言文

刘中深

【摘要】“影音元素”具有趣味性和丰富性、直观性和跨越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特征。运用这一元素可以突显统编版文言文学习的文化传承与发扬、教育审美与积淀、言语内化与升华。“影音元素”缺席统编版文言文教学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适当借助“影音”资源,运用有意义学习理论,实现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文言文诵读、理解和古今语言融通的高效实施。

【关键词】影音元素;统编版;文言文;意趣教学

新课标提出,小学阶段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当今社会信息传递技术高速发展,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体融合在一起,共同传达意义。这就形成了“多模态”。多模态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突破了传统交流中语言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定式,把音像和动画等多种模态符号看成是与语言符号平等的符号资源,在社会交流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小学文言文教学因忽视“影音元素”而存在着诸多问题:目标定位“失准”、指导诵读“失声”、文本解读“失悟”、语言习得“失衔”等。

一、“影音元素”的内涵和特征

“影音元素”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多模态中的“文本模态”相对的一种模态,“影音元素”即为除文字模态以外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借助图片、音频、小视频等“影音”资源来降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中细细咀嚼语言文字的味道。因此,“影音元素”中的图片、音频、小视频便成为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影音元素”具有趣味性与丰富性,能引发学习的冲动,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影音元素”具有直观性与跨越性,在多学科融合的大语文教学环境下,具有跨学科特点的影音资源,对统编版教材中文言文学习的辅助作用更为重要,其直观可视的特性更能弥补文言文学习的枯燥与乏味;“影音元素”具有新颖性与实用性,运用影音资源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更为透彻、理解更为深刻。

二、“影音元素”辅助小学文言文学习的意义

(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运用影音资源,学习文言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文言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目不仅语言表达上值得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学习文言文对德育、智育、体育等都起到不同程度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的审美与积淀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提到,学生适当学习文言文可以起到审美文化教育作用。心理学专家对小学生的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相对简单,在诵读中华优秀文言文短篇时,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作用,这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影音资源,帮助学生在儿时完成“厚积”的任务。

(三)言语的内化与升华

小学是文言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小学生适量诵读经典文言文篇目,感受古代汉语的美,对语法不作太高的要求,只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大意,体会情感、内化品质就可以了。根据文言文自身的特点,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影音资源,以增强趣味、加深理解,内化语言习得。

三、基于“影音”资源的小学文言文教学路径探寻

著名学者余秋雨提出,儿童时期学习文言文,从表面上看,小孩子可能读不懂,实际上这些经典之作,更容易激发孩子们一生的“文化”向往。而运用“影音”资源,对文言文的教学起着更为重要的辅助作用。

(一)初识重构:目标拟定与达成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新课标进行再认识和理解,把新课标转化成目标,才能更好地实施小学段的文言文教学任务。

1.统揽:界定目标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拟定,要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教材的单元导语和课后习题的要求来拟定课时目标,达到提升儿童语文关键能力的目的,实现文言文育人的愿景。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守株待兔》时,要抓住寓言故事反映深刻道理的特点,整合新课标与课时目标的特点,以“借注释读课文,明白其中的道理”为核心目标,联系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借助影视化片段和经典的图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句段。

2.构筑:细化目标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课时目标的分解与细化,需要分步进行,抓住核心要点,字的理解,句式的把握,表达上与现代文有不同之处,在教学中要分步进行,逐个突破。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精卫填海》时,在结合注释学习课文时,对“女娃游于东海”这样的句式也可适当学习其语言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使学习目标层层深入。同时,结合神话故事的特点,适时出示相关图片和影视短片辅助教学,促进目标全面达成。

3.关联:延展目标

新课标对小学段的文言文教學没有具体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以联系第四学段的文言文教学相关标准,同时结合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对小学段的文言文短篇课时目标适当补充拓展。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自相矛盾》时,结合第四学段的“借助注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兼顾课标中“诵读古诗文领悟内涵”的要求,适度进行课时目标的延展。同时借助影视作品中关于《自相矛盾》的精彩片段,作为达成目标的助推器,不仅学其语言形式,更要理解寓言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

(二)专注实践:朗读的指导与提升

新课标在第三学段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要求,在诵读中体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可以加深对情感和内容的体悟。适当运用“影音”资源,可以增添趣味。

1.熟读感其“形”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短篇,其白话文版本学生基本有一些了解,但文言文接触较少,所以朗读特别重要。有些语言表达方式学生一时可能不太理解,但在反复的朗读中,结合已有阅读经验,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言文的大概内容。在教学三年级的《司马光》时,课前先看一个关于司马光的动画小视频,引起学生的共鸣,然后熟读课文,学生虽然不能准确地译出原文,但心中对司马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熟读文言文时,形成了对司马光的初步认识。

2.诵读悟其“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所以教学文言文短篇时,熟读成诵很关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的《古人谈读书》一课节选三个关于读书的文言文短篇,有春秋时期的《论语》节选,有宋代朱熹的读书名言,还有清代曾国藩的读书名言。这几个片段虽然学生不太熟悉,但是关于读书的道理学生都比较了解,知道了文言文表达的内在逻辑关系,然后熟读成诵。教学时,再适时出示一些古人读书的场景图片,理解课文的意境自然就更深刻了。

3.仿古人读现其“神”

古今人物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千差万别,所以如果只用现代的读书方法去读文言文,始终会觉得韵味不足。这时如果结合影视剧中的艺术家们模仿古人读书的样子,教小学生读文言文,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再学他们“摇头晃脑”的动作,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读出文言文的神韵来就更容易一些了。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守株待兔》时,学生们跟随音乐节奏练读,大家都觉得看到了一个“心存侥幸的农夫”,也感觉到文言文很有意思。

(三)分析解密:词句的意会与感悟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学习文言文应当把词句的理解放在重要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来突破文言文学习的堡垒,使文言文学习更有意义。

1.抓文眼:理解诗文内容

文言文语句简短,概括性较强,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两小儿辩日》这篇寓言故事时,要想准确理解文章大意,抓住文眼是关键。本文的文眼是“辩”字。辩论多是针锋相对的言语对话,都有两个不同的观点,还有支撑观点的材料和依据,找到这个文眼,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贴近文章的主要内容——太阳远近的问题。教师适时播放“关于太阳高度”的小微课。学生感觉古代文言文与现代科学也有联系,便会增添几分探索的欲望。

2.抓语境:领悟诗文内涵

每篇文章的语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有不同的语境义。抓好这样特殊的语境词,对整体理解诗文的内涵起到关键作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古诗三首》中的《宿建德江》这首古诗时,要想体会孟浩然当时的心情,诗中的一个“新”字不容忽视,新是旧的衍生,原来有旧,后来出新,所以这个“新”在诗中是“添加”的意思,抓住了“新”的语境义,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孟夫子所表达的深深乡愁。同时,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相机出示图像辅助学习,加深领悟诗文内涵。

3.抓言外:神会诗文意境

所谓言外义,通常是指作者没有直言,而阅读文章的人却可以意会到的思想,多以对比暗示的方式来表达深刻的意向。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两小儿辩日》时,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体会两个小孩争论的太阳远近的问题,就连学识渊博的孔子也不能确定,故事背后折射出的言外之义是“学无止境”。当然,作者安排孔子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孔子不能决也”言外之义是赞扬孔子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思辨鉴赏:语言的习得与重识

现代文和白话文有着血脉相通的关系。学习文言文需要借助白话。文言文的知识也可以加深对白话文的理解。二者互融互通,相辅相成。

1.基因遗传,“古今通用”的文言文

文言文虽然不可能再被广泛使用,但有些文言文中的词语,现在依然在直接使用,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成语在白话文中经常会用到,如果联系白话文进行学习,可能还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诵读古诗《春夜喜雨》时,可以结合白话文中的“润物无声”来理解“润物细无声”一句。这样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诗的主旨。教学时结合图像资源,适当出示诗人的资料加深对诗文的理解。

2.基因重组,“概括使用”的文言文

有些文言文句段,现代白话文中已经概括使用,如“舍生取义”一词就是对《鱼我所欲也》的概括,如果五年级学生在诵读文言文短篇时,能结合对“舍生取义”一词的理解来背诵,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学习文言文时如果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相关媒体,把文言文和白话文有机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使文言文学以致用,学起来还会有一定的乐趣。

3.基因进阶,“变化用”的文言文

不断进步发展的白话文,有些词句虽然和文言文中的相同,但语意已發生了变化,如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一句的“走”,古代是“跑”的意思,而现代已没有跑的意思了,只表示行走。教学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上“非文本模态”资源,再现画面进行比较学习,学会正确区别运用这一类“特别”的词句。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对文言文特别重视的大环境下,结合新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要求,运用非文本模态技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是完全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言文教学的“春天”来了,教师更应该努力践行文言文教学,使文言文学习更有意义,适时把多种媒体融入文言文学习,使文言文学习更有趣味。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构建和完善小学文言文教学体系,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注:本文系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2年度课题“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意趣’教学的实践研究”(2022-R-101103)、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游戏链接:小学语文‘意趣课堂’设计的实践研究”(C/2021/11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统编版意趣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汉字的水墨意趣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