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撷“兴趣”的种子
2023-10-24石以航
石以航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期。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心理稳定性差、情绪波动大。因而,如何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值得教师思考的。本文试图探索低年级学生性格特征,对症下药,运用正确的方法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兴趣充满小学一年级课堂。
【关键词】语文兴趣;培养;小学一年级;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身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得到稳步提高,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及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对于由学前班升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新鲜感扑面而来,他们将慢慢走向正轨,克服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问题。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使其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些许尝试:
一、巧借图画,“赏”中激趣
李吉林老师曾经说过:“儿童往往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形象化教学能将文中所写的景物、人物的形象真切地再现出来,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去体会、去欣赏。
统编版《语文》书中的图画非常贴合课文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图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上,笔者总是及时关注插图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例如,教汉语拼音的时候,总是从图画入手;教学汉字的时候,也尽量引导学生寻找图画与汉字之间的联系;教课文的时候,让学生主动找到图画和故事之间的联系,哪一个故事对应哪一幅图画。笔者带着学生们时时刻刻去关注这些图画,欣赏这些图画,利用图画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二、角色体验,“动”中促趣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又面临着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引导学生走入学习的殿堂、视学习为快乐和需要呢?还是离不开“趣”字。就拿汉语拼音来说吧,小学生入学不久就要学习抽象的,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的汉语拼音,显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在教学汉语拼音时我尽可能做到趣味盎然。
教学声母《bpmf》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咱们来演一演这四个声母好不好?谁来做一个广播?”
“你是一个广播,你能做出小广播的样子来吗?”
“哦,是的!你的手举起来,这就是广播的天线。哦,你的手叉着腰,这是不是就像b的小半圆呢?”
“好,请你来做小猴推着车爬坡。”
“哈,这只小猴表演得真卖力!”
“兩个门洞m m m,谁会表演出来呢?”
“哦,你的双手举过头顶,真的就像一个大大的m呢。”
“手扶拐杖的老爷爷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来做一做这个f,老师借给他教鞭来当作拐杖。”
生动活泼的角色表演游戏,既让学生记住了声母的形状,也让学生读准了声母的字音,更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汉语拼音学得轻松愉快。这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游戏。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有很多可以分角色表演的童话或者寓言,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角色体验的快乐,从心里喜欢上语文课。
三、深情诵读,“读”中品趣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在我们的教科书里,有许多课文语言优美、文辞精彩,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陶醉,同时又充满童趣。品读这些课文,犹如走进了大千世界,给学习带来无穷的乐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小小的船》第一课时,在教学“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环节的:
师:(播放动画:月亮慢慢地爬上夜空,配乐:虫鸣,蛙叫。)宁静的夜晚,听,虫儿在鸣叫,小青蛙在歌唱,月儿慢慢地挂上了蓝天。快看看,这弯弯的月儿特别像——特别像什么?
生:弯弯的月儿像笑脸。(说着还用手在脸上比划了一下。)
生:弯弯的月儿像秋千。
生:弯弯的月儿像电话。
……
师:在小朋友的眼里,月儿不仅仅是月亮,它还变成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东西。叶圣陶爷爷呢,他觉得月儿最像什么?——小小的船,原来,小小的船指的就是——弯弯的月儿(贴板书:月儿图)那我们再看一看,他们什么地方像呀?
生:两头都是尖的。(贴板书:两个“尖”)
生:小船也是弯弯的。(贴板书:弯弯的)
师:是呀!你们看,(动画:月亮在夜空中飘荡,音乐:摇篮曲)弯弯的月儿多像小小的船呀!多可爱的月儿呀?夸夸她。
生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多有趣的小船呀,喜欢吗?带上喜欢再读读——
师:蓝蓝的天空就是蓝色的大海,朵朵的白云就是大海里的浪花,月亮船呀就在这云海中飘呀,荡呀!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这两句美美地读一读,读给自己听一听。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并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师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凭借想象、联想还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进一步感受情境,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愿意读,喜欢读,越读越有兴趣,越读水平越高,越有成就感。
四、亲身实践,“做”中享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不仅如此,课后的延伸、实践操作同样也能让他们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学完这一文章,笔者在班上开展了“寻找四季”系列活动。由于上这一课时正值秋季,笔者让孩子们提前捕捉秋季的一些信号,秋季的花,秋季的叶,秋季的水果。一时之间,教室里秋意浓浓。作为对比参照,笔者还让学生们把在其他几个季节出去玩的照片收集起来,并把同一个季节游玩的照片放在同一块展板上,于是,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有了“春之声”“夏之乐”“冬之歌”。笔者请学生自己当讲解员,介绍这个季节出去玩时的所见所感。我们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快乐,让语文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用七彩的画笔画一画,用美妙的歌声唱一唱,找来实验器材做一做等,学生们把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转为亲自实践,使他们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既能让他们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又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总之,“趣”是兴奋剂,又是催化剂。一年级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让自己的课堂趣味多多,让学生在趣味中学拼音,在趣味中学生字,在趣味中学课文。学生只有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的快乐,才能从内心里接受语文、喜欢语文、亲近语文,在语文的道路上越走越高兴,越走越自信。学生从小喜欢学习语文,将来更可能发自内心的爱上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荣誉感。所以低年级的语文教师们,让自己的课堂趣味多多吧,让更多的孩子爱上语文吧——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