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酸与血泪 历史与传奇
——歌仔戏《侨批》人物形象分析

2023-10-24车宝琴

戏剧之家 2023年26期
关键词:歌仔戏侨眷南洋

车宝琴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与保障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80)

歌仔戏是福建省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于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歌仔戏《侨批》是反映华侨华人题材的剧目,也是我国首部以“侨批”为题材的戏曲舞台艺术作品,由曾学文编剧,韩剑英执导,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创演,先后荣获第34 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第十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国字号”荣誉,堪称用非遗项目讲述文化记忆,以地方戏曲讲述中国故事的扛鼎之作。

“批”为广东潮汕、梅州地区和福建沿海对书信的俗称,“侨批”是海外华侨寄回家乡的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信件,闽粤“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于2013 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某种意义上,侨批是华侨和侨眷的生命线,是无数华侨华人魂牵梦绕的乡愁记忆和文化符号。《侨批》巧妙借助了歌仔戏善于抒情、擅长表现悲剧的优势,展现了侨眷等侨批、华侨写侨批、水客送侨批、海难失侨批、日兴建侨局的侨批发展史,人物形象、情节铺排、主题思想等也紧扣侨批的拟写、运输、递送、诵读、葬海等展开。

一、日兴:斩不断的情,推不掉的责

《侨批》采用平行时空和双线叙事的创作手法。剧情主要呈现异乡南洋和家乡福建两个时空,交叉叙事,互为映衬,表现了华侨和侨眷两个群体虽天各一方,但互相思念、彼此都在为共同的家庭和家乡默默奉献。剧情围绕两条线索铺排,一是侨批发展史,二是日兴与如意的情感历程。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共同推进剧情的发展。

日兴是歌仔戏《侨批》最重要的角色,整部剧起点在日兴,终点也在日兴。剧情以日兴下南洋筹备迎娶如意的彩礼为开端,引出侨批诞生的时空背景和重要意义;剧终以“南洋船翻了”事故作为触发点和导火索,引出日兴立志创立中国第一家侨局的大结局。剧情开场切入点是日兴与如意的感情戏,两位闽南青年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为筹备迎娶如意的彩礼,日兴被骗下南洋做“猪仔”。出于对如意的强烈思念和对困境的反抗,他一次次试图从暗无天日的矿山逃离而失败。一次偶然机会,他获悉华侨们迫切希望能与失联多年的家人互通消息,急需把辛苦打工积攒的银钱邮寄回家,只因面临无人会书写、无从找笔墨、无法逃出山、无路通侨批等实际困难,一直未能如愿。当日兴主动提出能替大家写侨批、愿为大家送侨批时,华侨群体顿时陷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中。最终,在阿祥和众华侨的舍命掩护下,日兴带着承载着闽南华侨血汗泪水和乡愁记忆的侨批,成功逃离矿山。

不承想,当他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家乡之日,却是昔日海誓山盟的恋人嫁他人之时。巨大的打击令日兴痛心疾首、懊恼悲愤,但最终还是振作精神兑现了“把银批交到每家每户”的诺言。当他面对少女招治因为收到恋人的侨批而情意坚定,乡亲们因为收到“家书抵万金”的侨批而全村欢腾时,他的失恋痛苦稍微得到慰藉。而当乡亲们恳求他继续为大家传送侨批,即从事“将性命绑船帆”的水客职业时,他本能地为难犹豫、推辞婉拒。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善良的日兴最终还是“放不下眼前侨眷的目光”,为使思乡之苦、失恋之痛和生死之险的悲剧不再重演,他立志“一定要将批路来打通”。至此,这种九死一生的职业因为悲悯和勇气而成为有情怀的志业。

纵观全剧,剧作家将日兴塑造成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艺术张力的闽南“血汉”形象:初下南洋,表现了他对爱情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逃离南洋,体现了他回归故土的急切、帮人送批的坚定信念;首次回乡,刻画了他痛失所爱仍不忘送批的使命必达、立志做“水客”造福一方的仁义善举;遭遇海难,体现了他变卖家产也要还债的诚信笃定、首创“批局”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日兴的人物弧光设置始于爱情,终于责任;牺牲小家,成全大家;放手小爱,顾全大爱。他斩不断与如意的爱情,与华侨和侨眷们的同乡情,与故土的家国情;推不掉为华侨们送侨批的责任,为侨眷们鸿雁传书的职责,创立批局重振侨批业的重责。

二、如意:还不清的债,如不了的意

如果说日兴是本剧的男主角,那如意则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和日兴两情相悦,以布袋偶作为定情信物。剧中曾两次出现两人的布袋偶互动,分别表现了两人不同情境下的迥异情感:第一次是日兴下南洋前的离别戏,两人通过操控董永和七仙女的布袋木偶,互诉衷肠、依依惜别;第二次是日兴“千里迢迢亡命颠”逃回家乡,却发现如意已嫁作他人妇时,双方借助布袋木偶的互动表演,表达了五味杂陈、痛苦无奈的心情。

当初如意向日兴信誓旦旦“我等你回来”,然而面对父亲下南洋杳无音讯、母亲久病负债、弟妹亟待照料的困窘家境,“无米之饥饿,贫穷将爱烧成灰”,如意被迫与饼店三公子结婚以身抵债。十五年后,当日兴运送侨批返乡途中遭遇海难、血本无归时,如意向他深情表白“你的情意重如山”,将十五年来日兴假借如意的父亲阿昆伯寄回的银两如数返还、助他还债,并真诚地礼赞昔日的恋人、今日的恩人“打开了南洋一扇窗,让山里人看到新的希望”。至此,该剧描绘出了如意对日兴“爱→盼→愧→助→敬”的完整情感走向,双方从卿卿我我的爱情走向雪中送炭的友情。剧作家对两位主人公感情戏的书写,由“爱而不得”的悲剧套路升华为感恩互助的大爱境界,使得整部剧的格调有了质的提升和飞跃。

纵观全剧,如意一生有还不清的债:他欠日兴的是爱情债,欠父母的是亲情债,欠饼屋的是银钱债,每一笔债都像一座大山,压在她的心头,使她感到生命不堪承受之重。与此同时,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婚姻,如意又无一能真正“如意”。剧作家通过人物名字和命运的巨大反差和背离,构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折射出闽南华侨和侨眷们的艰难处境与辛酸血泪。

三、阿祥:回不去的家,忘不了的情

阿祥是该剧仅次于日兴的二号男主角,他外表粗犷豪放、内心细腻温柔。在与妻子亚香新婚燕尔之际,为谋生计他背井离乡下南洋,被“卖猪仔”囚禁在深山密林中。七年间,他每天被严加看管,吃的是山鼠干,干的是点炮下井的危险活。然而,虽然身处困境,但是他却心心念念的都是“家”,一方面是以妻子为代表的“小家”,另一方面是华侨群体的“大家”。

“男人为家下南洋,男人奉亲责任担,男人将泪化微笑,男儿拼命把家扛。”为兑现“赚到钱就送她一条手链”的诺言,没人敢探的矿他下了,没人敢点的炮他点了,为此甚至被炸断一条手臂。然而他无怨无悔,发誓“为了报答她,就是要我阿祥的另一只手,我也甘愿!”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他日思夜想的爱妻其实早已嫁作商人妇,而他却始终痴心认定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人”。阿祥的苦恋痴情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令人唏嘘、让人动容。

如果该剧只将阿祥塑造成“情圣”,其形象未免太过于单薄。阿祥形象之所以立体饱满、鲜活生动,还在于他身上拥有闽南男人极其鲜明的“血汉”气质,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为大家”思想和“利他”行为上。他极力阻拦日兴逃离矿山,目的不是替洋人圈禁他,而是出于对他生命的负责和保护,担心他因出逃遭洋人枪杀客死他乡。当日兴和阿昆伯为了三倍工钱不惜冒险下井、命悬一线时,他振臂一呼“快救人”,率领众华侨齐心协力挽救了两条宝贵的生命。当日兴表示自己会写字,也愿替华侨们写侨批,只苦于无法出山时,他毅然挺身而出,郑重承诺愿帮日兴逃离矿山,助侨批安全到家。他体谅水客递送侨批的艰辛和危险,主动提议寄信人“抽二分利来做顺风钱”,并替众华侨慷慨垫付。当日兴拜托他为惨死的阿昆伯料理后事时,他爽快答应,帮阿昆伯置办丧服魂归故里。他深知侨批的珍贵性和重要性,理解侨批承载着华侨们的血汗和众侨眷的期盼,为了掩护日兴和侨批成功返乡,不惜以自身为诱饵吸引洋人的追击,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光荣牺牲。他的重信重义、侠肝义胆、家国情怀体现了小人物身上的大气、大爱、大义,他的奉献精神和英勇事迹可歌可泣。

阿祥关于家、关于亚香的深情浸透着汗水和泪水,他送亚香的手链可谓沾满了泥水和血水。回不去的家成为他咬牙坚持的动力来源,忘不了的情是他甘愿牺牲的安慰剂。同时,从阿祥身上,我们又可以看到闽南男人的道义担当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他是一位爱家、顾家、重义气、守诺言、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

四、亚香:等不来的夫,守不了的节

剧中二号女主角是亚香,她是阿祥记忆中漂亮又贤惠的女人,与阿祥可谓是一对苦命鸳鸯。阿祥在亚香刚过门不久便下南洋,在矿山拼死赚钱,因点炮断臂致残,仍一诺千金、情意笃定,始终不忘兑现让亚香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七年间,因通讯不便,批路未通,阿祥杳无音讯,亚香默默地替夫尽孝、负债安葬去世的公婆,最终身不由己改嫁茶商做妾。“谁怜厝里守望人,暝日等信盼飞鸿”“茉莉开花白丝丝,妹等郎君到何时”,道尽了以亚香为代表的侨眷们独守家园的孤寂与苦等侨批的期盼。

亚香的改嫁显然违背了中国封建礼教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身如玉、宁死守节的规诫,“乡邻唾骂我寡廉,攀枝别恋将情牵”“社里的人骂我不要脸,偷男人”,舆论压力让她压抑又自卑、内疚又委屈、悲苦又无奈。改嫁前,她是孤苦无依、贫寒无助的留守侨眷;改嫁后,她丰衣足食却名誉扫地、内心备受煎熬。“锦缎难遮羞愧恨,贫寒无助受煎熬”,无论亚香能否守得住贞操,她都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剧中有一段阿祥魂归故里与亚香互诉衷肠的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亚香的苦不仅是物质匮乏的贫困之苦、精神空虚的思夫之苦,更有违约改嫁后的内疚之苦、众人戳脊梁骨的伦理之苦。

她深知礼教“吃人”的本质,更体会到流言蜚语对人的无形伤害,因此在日兴怒闯如意的婚礼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强烈阻拦,极力劝诫日兴“女人的名声比命还重要”,希望日兴为了昔日恋人的名声理性自制。贞洁不保、名誉受损带给她一辈子的精神折磨,她有切身体会、切肤之痛。当她收到阿祥以身体残缺和生命消陨为代价,托日兴给她带回蕴藏“男人至爱”的手链时,她的内疚、羞愧和痛苦达到了巅峰。这条金手链终究成为压倒亚香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她精神彻底崩溃,从此疯言疯语、流离失所。等不来的夫,守不了的节,亚香作为侨眷的典型形象,她的凄苦命运和悲剧结局折射出华侨下南洋的另一种机会成本,是时代之艰的另类缩影。

五、结语

综上,歌仔戏《侨批》一方面围绕日兴、阿祥、阿昆、阿福等华侨群像,表现了他们爱国爱家、守望相助等精神,展现了侨批的意义价值、诞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围绕如意、亚香、土水妻、永贤妈等侨眷群像,表现了她们顾家、坚强、善良等美好的品质。整部剧书写了华侨下南洋背景下的爱情悲剧和亲情失守,成功地以艺术形式再现了华侨创业史和侨批发展史。

2016 年以来,“侨批”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除了歌仔戏《侨批》,还有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郭小东的长篇小说《铜钵盂》、王勇的民族歌剧《唐家湾侨批》等。这些作品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创作,都是作家根植于故土的写作。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演绎了不同地域的侨批发展史,歌咏了侨批从业人员的诚信和契约精神,展现了华侨和侨眷们的家国情怀和人性之光。得益于长篇小说的体量优势,《平安批》和《铜钵盂》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侨批发展史和家族兴衰史,而戏剧《侨批》和《唐家湾侨批》更聚焦于几位主人公情感的深层挖掘和遭遇的细致描写,着重表现侨批对他们生活乃至生命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此外,相较于其他三部作品,《侨批》因借助地方戏曲的独特形式演绎中国故事而更具特色与韵味。

猜你喜欢

歌仔戏侨眷南洋
心系侨眷,送温暖迎重阳
调解问题解民忧 侨眷感恩送锦旗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侨眷帮扶让空巢老人不“空心”
南洋爱国华侨三领袖的赤子情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曾宝珠歌仔戏个人专场上演
民国南洋华侨文献出版热及“南洋”观辨析
新媒体与闽南地区歌仔戏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