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精英,民族脊梁
——论西北地区校史剧中的师长形象
2023-10-24王艺楠
王艺楠
(西北政法大学 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艺术系,陕西 西安 710122)
“校园戏剧是发生在校园中、传播范围也主要在校园内的舞台上的戏剧活动的总称,主要指以在校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演出活动及其作品”。[1]而“校史剧是指校园戏剧中取材于学校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创作的一类剧目。除了与校园戏剧和历史剧有一定的重合外,校史剧还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校史剧一般都有史实做参考,主题鲜明,故事框架相对明确,是校园戏剧社团进行剧目建设的首选类型。”[2]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如何纪念校史、挖掘校史的教育价值,让校史成为滋养师生成长的精神富矿,是各个高校都在思考的问题。2012 年,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请温方伊编剧、吕效平导演以1943 年蒋介石兼任南京大学(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三位中文系教授赴宴的史实为内容,创作演出了校史剧《蒋公的面子》。此后,国内许多校园戏剧社团都演出了自己的校史剧,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社团也是如此。
在题材选择上,西北地区的校史剧往往以开发大西北的史实为参考,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展现真实的历史,讲述这些高校建校至今的峥嵘岁月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师长是学校形象的代表,他们的治学理念和工作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学风、治学精神、文化氛围,最终会影响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与看法。因此,西北地区这些校史剧的编剧极尽笔墨,塑造出丰满立体而又感人至深的师长形象,进而使这些校史剧具有明显的教育作用。根据校史剧的题材与剧中的人物塑造,我们可以把这些校史剧中的师长形象分为三类:民主革命的领路人、国家建设的柱石和学高身正的导师。
一、民主革命的领路人
在西北地区的校史剧中,以讲述民主革命时期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剧目为数不少,其中,新疆大学火蜥蜴剧社的《我们正青春年少》《共产党人在新疆》和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的《庄严的审判》就是这类剧目。
火蜥蜴剧社的《我们正青春年少》(2018 年5 月12 日)以新疆学院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林基路及进步学生为主要角色,再现新疆大学的这段历史,表现了林基路、杜重远等知识分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高尚的革命理想。《共产党人在新疆》(2021 年6月28 日,新疆大学本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也是火蜥蜴剧社的原创作品,该剧再现了1936 年到1945 年期间,新疆各族群众在共产党人的带领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郁浩在《论红色话剧创作的意义——以〈共产党人在新疆〉的创作为例》一文中说,“《共产党人》一剧才能发挥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介绍和教育作用……将这些历史名人从历史材料中摘取出来,用想象力赋予他们以活力,放置于动人心魄的事态之中,展现出他们的独特。”[3]南山剧社的校史剧《庄严的审判》(2019 年10 月22 日,长安校区小剧场,编剧:古朴,导演:杨家梁)以1937 年震惊全国的“黄克功案”为主要内容,塑造了雷经天、黄克功等人物形象。在创作演出过程中,剧社“里的每一个人也都在以专业的视角雕琢黄克功等人物的形象,最终让观众看到栩栩如生的、具有复杂性格的几个主要角色。”[4]特别是黄克功这个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其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教育作用。
以上三部校史剧中塑造的师长形象都是民主革命的领路人,剧中的师长或传播马克思主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鲜血与生命;或投身革命,发展改善边区教育和民生,带领各族群众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或维护解放区的法律法规,为抗战胜利积累群众基础。这三部校史剧都通过高水平的表演艺术塑造人物形象,其中,以《庄严的审判》最为突出。在黄克功枪杀刘茜的场面中,黄克功拿枪对刘茜步步紧逼、枪响后刘茜倒地而亡的肢体动作干净利落,加速了戏剧节奏,塑造了举止冲动甚至有些迂腐的黄克功的形象和思想开放、勇于反抗的女大学生刘茜的形象。在审判案件的法庭现场,陕北公学的代表与军区代表关于是否判黄克功死刑的片段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体现出冲突之激烈,推动戏剧情节走向高潮。演员在表演分寸方面掌握较好,饰演刘茜的女演员吕思惟不仅深入理解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还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将这一角色塑造得丰满立体,使观众受到了感染。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柱石
在西北地区的校史剧中,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历史为创作素材的剧目也较为常见。其中,西北工业大学剧社《寻找师昌绪》、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剧社的《天路》、新疆农业大学剧社的《大地之子》、兰州大学剧社《大河源头是冰川》是这类剧目。
西工大剧社《寻找师昌绪》(2018 年5 月20 日,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学生活动中心)以知名校友师昌绪的事迹为题材,讲述他一次次勇挑重担、突破技术难关,为推动国产碳纤维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故事。青海交职院剧社的《天路》(2021 年7 月26 日,青海省文化馆群星剧场,编剧:刘书睿,导演:孔寅岳、侯天亮、王海英、马颖茹)讲述了当代青年在时空交错中,通过与慕生忠等修筑青藏公路的第一代公路人、郭守肃等第一代养路人对话,坚定理想信念,继承前辈们光荣与神圣的使命,承载起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的故事。新农大剧社的《大地之子》(2019 年4 月27 日,导演王诗乔)以建校之初农大人与新时代奋斗的青年人超时空对话的方式展开。兰大剧团的《大河源头是冰川》(2021 年6 月18 日,榆中校区闻欣堂,编剧/导演郭纬纶)讲述了秦大河的学习成长经历和徒步穿越南极的故事,展现了兰州大学科研团队勇攀高峰、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团结协作、热情诚挚的高尚情感,勇于为国争光、不甘落后的民族情怀,体现了中国人愿为人类了解、认识、保护、和平利用南极而作贡献的决心和气度。西北大学小黑剧社的校史剧《百廿回望》(时间:2022 年11 月10 日,地点: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学生活动中心,编剧:李政伦、汪涛,导演:杨慧)通过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生动再现了清末民族危亡、建国初百废待兴、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代民族复兴等不同时期,西北大学师生与国家荣辱与共、勠力同心的时代记忆,展现出西北大学师生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勉励新时代西北大学人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在此类校史剧中,演员表演仍然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演员一方面要重视外部形象塑造,另一方面也需借助肢体和动作、声音的起伏变化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努力塑造真实的人。舞台上的角色不但有情有义,而且有形有色,这形与色就是人物造型。人物造型与演员的形体动作有关,形体动作属于表演范畴。相较于前文提到的几个剧目,在此类剧目中,演员对肢体语言的运用更为明显。尤其是新农大剧社的《大地之子》,更是融入了舞蹈、歌曲演唱、动作模仿的方式,表演方式丰富多样,使观众更为直接地体会到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三、学高身正的导师
校史剧以讲述戏剧社团所在学校的历史为主要目的,剧中人物自然不乏学高身正的导师形象。西农剧社的《雕虫沧桑》(2015 年5 月16 日,北校区绣山活动中心,编剧:傅宣豪,导演:刘远)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学大师周尧先生为原型,是改编自周尧先生同名自传的一部大型话剧作品。甘肃农业大学火柴剧社的《盛彤笙》(2017 年10 月8 日,本校礼堂,编导:王小军)以我国著名的兽医学家盛彤笙先生1946 年负笈西行,在兰州小西湖创建国内唯一、亚洲一流的畜牧兽医高等学府——国立兽医学院的真实故事为主要内容展开。西安文理学院冯从吾剧社的《冯从吾》(2016 年9 月28 日,该校大礼堂),以历史人物冯从吾为创作原型,讲述了冯从吾的生平经历。兰大剧团的校史剧《岁月有痕》(2019 年11 月30 日,榆中校区闻欣堂)以人民教育家江隆基为主人公,讲述了兰州大学的发展历程。江隆基不仅为兰州大学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兰州大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此类校园剧大多塑造了一位杰出人物和一群为学校发展作出贡献的老师,如兽医生物学家盛彤笙,在国立兽医学院成立初期时,他是一个西装革履、终日为学校操劳的海归知识分子形象,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又被塑造成一个经受革命迫害、饱经沧桑却依然投身于兽医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形象。昆虫学家周尧,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体现了复杂多样的不同性格,是一个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师昌绪学成归国和使飞行器直接着陆体现了学成报国、科学为国的科学家形象。对于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编剧通过讲述他在南极暴风雪中为了抢救“雪样”奋不顾身、宁愿抛弃衣物也不肯放弃样品的情节,体现了他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流汗拼搏、奋不顾身的形象。在《华航西迁》(2016 年10 月14 日,翱翔学生活动中心,编剧:高字民,导演:郑欣)中骆老师、曹老师等西迁的老一辈师长劝阻同学回上海的片段中,演员通过老师们花白的头发、蹒跚的步履、拄着拐杖的颤颤巍巍的双手,塑造出了一群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校西迁工程、国家国防事业的老师长和中国航天领域的奠基人的形象。
在此类校史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编剧和演员大多使用台词对人物进行塑造,如《向西而歌——追忆西迁年华》(2016 年4 月6 日,该校宪梓堂)常通过改变主要人物罗永生的台词节奏来反映人物心情的改变,进而反映人物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状态,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在劝勉学生师长继续留在西北、开发边疆时,演员的语速较快,反映出他积极上进的人物性格;在与村中的女孩牛翠花独处交流时,演员语速舒缓甚至有些磕巴,体现了他温情柔软的一面;在因受到质疑而迷茫无助时,演员语速时快时慢,反映了他内心的波动。通过不同语速的台词反映人物多元的性格特征,进而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有效处理台词节奏可使观众有更加直观的观看体验,展现戏剧当中相关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引发观众共鸣。所以,节奏感强的台词功底不可或缺。
四、结论
西北地区的这些校史剧总体艺术水平较高,相较于一般校园戏剧作品,其价值也较大。这些校史剧一般以学校办学历史和学校杰出人物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故事中师长形象的塑造,可以直接或间接宣传学风、校风,在树立大众心中的学校形象的同时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正如一位研究者所说:“观众通过观看戏剧、了解剧中人物形象激励自己,这也是戏剧艺术价值的一方面。因此,西北地区校史剧中的师长形象对当代青年学子将会产生积极的教育意义。通过观看这些校史剧,青年学子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这些剧目中的师长形象,在学习生涯以及日常生活中勉励自己,不断取得进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随着西北地区校史剧的不断复排、重演,剧中的这些师长形象也会影响一代代青年学子,使他们走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之路。[5]校园戏剧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戏剧教育还很落后的中国,“校园戏剧有意无意地起到了普及话剧、为未来培养观众的作用,同时也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6]西北地区的这些校史剧的意义在于,其能够通过舞台反映学校曾经的峥嵘岁月,进而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从而促进西北地区的校园戏剧的发展,并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戏剧作品,促进西北地区的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