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重大会议报道如何“出彩”“出圈”

2023-10-24马安丽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出彩四川

马安丽

(作者单位:四川广播电视台)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9.5 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因时应势做好重大会议报道,牢牢掌握重大宣传节点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明确了发力方向。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如何突破藩篱,运用融合思维和创新表达,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式的传播效果,让重大会议报道变得鲜活可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近年来,四川广播电视台践行守正创新、融合创新,坚持移动优先,逐步打造出媒体融合改革创新的示范案例《四川观察》(新媒体产品),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报道、全国“两会”、省“党代会”、省“两会”等重大会议关键时机,“重兵”投入移动端主阵地,努力打硬仗、打胜仗,不断出品现象级报道及爆款产品,既为做好重大会议报道唱响了主旋律、凝聚了正能量、提振了精气神,又在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巩固壮大了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新优势、新影响、新价值。

1 树立“先行一步 乘胜追击”策划意识

重大会议报道坚持高位指挥统筹,提前谋篇布局。通过“一盘棋”总体谋划,对核心主题报道“扛鼎之作”及新媒体拳头产品进行精准落子布局,下好“先手棋”“绝胜棋”,在策划、采制、运营分发等环节全链条发力。

当前,四川广播电视台已经形成涵盖广、电、网、端、微、屏、号等多种载体的媒体矩阵,特别是《四川观察》形成了涵盖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bilibili,简称“B 站”)、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用户总量超1亿的账号矩阵。在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省“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中,四川广播电视台坚持高点谋划、高位推动会议宣传报道工作,建立强有力、一体化的组织指挥体系,统筹本台全媒体新闻中心旗下的四川卫视《四川新闻联播》《今日视点》等重点栏目,《四川观察》矩阵、四川文旅报道、四川乡村新闻、四川新闻广播、四川综合广播等,同时联动“直播四川联盟”“四川短视频联盟”等合作媒体、平台,群策群力策划特色栏目、大型联合新闻行动、新媒体互动产品等,最大限度聚合、共振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四川广播电视台树立前瞻思维,对重大会议核心报道提前“排兵布阵”,打造大规模、立体式的宣传阵容,大小屏齐发力,确保移动端“必争之地”能打胜仗。正是因为指挥策划“一盘棋”,善于“预判”,敏于“突击”,打好重大会议报道的核心主题报道之战,四川广播电视台才能从容不迫“打得响”。例如,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22 点,四川卫视的《四川新闻联播》栏目、《四川观察》客户端成功推出68 分钟《党的二十大特别节目》,集纳四川21 市(州)、106 个点位收听收看开幕盛况的热切反响,当期特别节目受众规模大,收视吸引力强,在全国范围内到达率为0.122%,推至全国5.29 亿用户,在四川地区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综合频道节目收视率第1 位。

又如,2023 年全国“两会”,围绕传播好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重要讲话精神,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迅即抽调骨干力量组成采访组分赴各市(州),围绕四川,牢记嘱托,深入贯彻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出相关系列节目、短视频专题等,例如《四川新闻联播》《四川观察》客户端播出《向总书记报告》《我与总书记面对面》,生动呈现巴蜀儿女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热烈反响和实干行动,总点击量超3 000 万,节目受到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扬。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两会快评》第22期评论道:“四川卫视《四川新闻联播》开设‘向总书记报告’专栏,以短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乡村振兴’‘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进行报道,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重要讲话精神。‘时习要闻’‘学习足迹’‘读习金句’等板块,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多角度宣传两会精神。”

重大会议报道往往是一场从会前到会期乃至会后都需“严阵以待”的“持久战”,各家媒体都亮出“看家绝活”,使尽浑身解数。但如何抓住最佳传播时机,移动端“王牌产品”如何首发,如何抢到第一、第二落点,如何做到刷屏效应“接二连三”,就要求主流媒体既能做到“硬核”报道产品“储备”胸有成竹,又能做到热点流量拼抢“眼明手快”。

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通过前期摸底,《四川观察》仔细梳理出四川省代表团基层代表们的经历、个人特点等,确定了尤其适合以短视频方式讲述履职故事的代表人选,并组建骨干团队,确保主打产品有创意、有质地、有竞争力。会期创意短视频《张燕代表:我是“芙蓉花仙”》,以网络流行的“变装”为切入点,展现川剧演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张燕梨园人生的经历、态度、主张,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推出10 小时,全网阅读量超1 亿,位居新浪微博全国热搜榜第7 位,人民日报等头部媒体和多家省级主流媒体转发。正是由于提前精耕细作,短视频效果惊艳震撼,刷屏热传。而四川广播电视台的策划动作并未止步于这一爆款产品。台领导当日分析研判了传播数据后,立即指挥调度《四川观察》内容和运营团队,抓住张燕代表有望亮相党代表通道这一新线索,趁热打铁展开新一轮策划。其后,在张燕亮相党代表通道的重要时间点,《四川观察》有备而来,即时推出创意视频《“芙蓉花仙”走上党代表通道》,微博话题“获梅花奖川剧人亮相党代表通道”“川剧绝活可不止变脸”,引发全国热议,推出7 个小时后,全网流量超3 300 万,分别登上全国热搜第13 位、第36 位,实现了热搜一波接一波。

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观察》捕捉到“大熊猫”相关话题流量连日走高,多次上热搜。四川广播电视台“两会”报道指挥系统汇集相关信息后,迅即作出指令,调集精兵强将跟进报道“熊猫妈妈”侯蓉代表。3 月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介绍,她和同事们用近30 年的时间,把成都熊猫基地大熊猫的数量从1994 年的18 只繁育到如今的237 只,增长了12 倍。《四川观察》迅即推出重点报道《“熊猫妈妈”侯蓉代表的梦想:让孩子回归大山》;与此同时,《四川观察》微博发布“熊猫妈妈朋友圈好戳人”等话题,图文并茂讲述“熊猫妈妈”29 年“育猫”生涯的坚持与守望,相关产品和话题的总流量高达2.5 亿。

2 坚持“基层视角”与“创新表达”,注重“主题硬核”与情感“柔软”

通过融合基层视角与年轻态“网感”表达,做好新时代重大会议典型人物报道,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将“吸引眼球”与“打动人心”牢牢黏合。

点滴民生事,枝叶总关情。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代表活跃在“党代会”“两会”等重大会议上,热忱参政履职。讲好基层代表履职故事,挖掘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基层典型,是做好重大会议报道的关键之举。

近年来,在重大会议报道中,四川广播电视台特别注重强化基层人物闪光点、基层履职故事动人点的发掘与放大,《四川观察》出品的一系列基层参会者履职故事产品“出圈”,归根结底在于巧用“最燃”的短视频方式,来引爆互联网正向情绪“燃点”。

“互联网时代,受众习惯了生动、轻松的阅读方式,形成了新的阅读习惯。以往大写意式的人生故事在展示宏观场面和广阔社会背景上具有鲜明优势,但也存在着程式化、平面化、套路化的问题。”“在融合传播环境下,碎片化、视频化、场景化传播成为媒介内容的新特点。”[1]在重大会议典型人物报道样态上,《四川观察》形成了以短视频方式讲故事的独特叙事风格,尤其注重“场景化”“轻量化”与“青春态”。

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观察》重点产品《“95 后铁憨憨”代表:从大凉山到大会堂》讲述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四川代表团最年轻的代表、凉山州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扎根家乡、奉献青春的故事。相关视频被光明网、人民视频等近50 家媒体转发,微博相关话题上榜全国热搜,截至3 月11 日20 时全网流量达到2.5 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两会”宣传阅评》评价该产品“在两会宣传中有新意更有创意”。这个短视频将“看点”“笑点”与“情感触达点”高度统一。视频开头,身为村支部书记的吉列子日,气喘吁吁地抓一头左奔右突的黑猪,“冲突感”十足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又不禁好奇他究竟在做什么。而随着一个个“场景化”的镜头推进,身为村里瓦工、快递员、维修工、“农业专家”的吉列子日,带领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场景与奋斗实绩,触动了人心。这样的“微纪实”拍摄手法、叙事方式对网友来说有着“打破套路”的新鲜感,是“润物无声”的沉浸式体验。

“注意力资源是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立足的基点,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事迹很难争夺受众关注,容易淹没在信息洪流中,丧失‘典型价值’。在报道典型事迹之外,深挖典型人物身上的个性特质,多侧面刻画人物细节,使典型人物的形象立体化多维化,多侧面呈现人物形象的优势还在于每个侧面都可能成为一个传播点,从而反哺报道主题的关注度。”[2]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如何以“轻量化”叙事方式,让网友带着好奇心点开视频并看完,如何赢得网友特别是青年网友的“点赞评”,是《四川观察》创作团队考虑的要点。为此,《四川观察》要在短视频故事内核的“走心”与视觉表达的“走新”上下功夫。

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典型人物报道中,《四川观察》原创融媒体产品《“曹孃孃”脱口秀 你从未见过!》,借助红旗连锁“掌门人”曹世如代表的脱口秀首秀,在幽默接地气的表达中,巧妙自然展现出红旗连锁的发展活力与服务百姓、情系社会的企业文化,点赞评论上万条,实属难得。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既有曹世如代表从3 600 家红旗连锁门店的“掌门人”到亲切和蔼“曹孃孃”这一身份的“接地气”转化,更有“曹孃孃”摆出的精彩龙门阵(现今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为重庆、四川等地方言),比如新冠感染疫情期间为了让社区居民买得到菜、米、油、盐等生活物资,员工在门店打地铺睡纸壳坚守岗位等,让网友被“3 600 家红旗门店疫情期间没一家关门”背后的故事所温暖。“曹孃孃”的小故事一桩接一桩摆得“声情并茂”,网友们热切点赞,留言“拍灯拍灯 曹孃孃再多说噻”。将年轻人喜爱的“脱口秀”短视频方式,嫁接到“掌门人”“党代表”曹世如身上,产品团队花了大量心思和功夫,这样的“轻量化”表达,所呈现出的“反差萌”“亲切感”,恰恰是网友们的“心头好”。

提升会议报道典型人物传播报道效果的秘诀是“轻量化”表达,意味着“短实亲”。而“青春态”呈现,则意味着让青年典型成为报道主角,让“新潮趣”成为产品“看点”。

在2023 年四川省“两会”中,四川广播电视台以“移动先行、主打原创、融媒联动、多屏互动”的打法,成功实现了《四川观察》全矩阵端累计阅读量超17 亿,10 余个话题登上微博全国及同城热搜榜。为了展现“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履职风采,让网友们从对他们“有眼缘”到“真心赞”,对青年代表委员的“聚焦追光”成为《四川观察》短视频策划与话题运营的“重头戏”。聚焦“95 后”人大代表牛钰,《四川观察》微博创建话题“钢腿女孩四川省人大代表新身份”,讲述四川钢腿女孩牛钰的励志故事,分享她的履职经历,登上微博全国热搜榜第27 位,阅读量超3 000 万。此外,《四川观察》抖音、快手、视频号、微博矩阵推出“95后”藏族女孩杨越的履职故事,用镜头记录下她参会的第一天,产品《95 后藏族女孩杨越,颜值很哇塞实力更非凡!》点击量近800 万,成为朋友圈刷屏爆款。在多名青年代表委员火了之后,《四川观察》客户端接着推出特别策划《注意看 这些“网红”开始履职》,解码“网红代表”通过网络表达与网络传播,带动年轻粉丝关注省“两会”,让“流量”与“正能量”产生化学效应,给“两会”注入新鲜活力。

3 坚持“思想+技术+艺术”

注重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放大新媒体产品内容优势与传播效果,打造从 “好看”到“好玩”“好赞”的移动互动传播新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近年来,四川广播电视台瞄准新技术、新趋势进行重点布局、全局重塑,打造全媒体传播新优势,在重大会议报道上,坚持“思想引领、技术支撑、艺术赋能 ”,扎实推进“思想+技术+艺术”的融合创新实践。

以党的二十大报道四川广播电视台重大新闻行动为例,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四川广播电视台和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共同发起,联合长江上游沿线的30 余家市(州)台和区(县)融媒,策划推出“一江清水向东流”川渝融媒体新闻行动。四川广播电视台大屏直播“尝鲜”使用卫星遥感、数字孪生、地理信息还原等技术手段,强效升级视觉体验;在《上游寻“变”》《“种”此青绿》等10 集主题报道中,创新使用不同年份卫星图,通过技术赋能,多维呈现长江两岸的生态之变发展之新。四川广播电视台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磅电视系列报道《天府十年》,则首次尝试“卫星视角+大数据调查+新闻现场”的报道方式,生动、立体地展现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展现奋进路上的变化,让场景随着数字跃动,让人物伴着数字鲜活,让天府大地10 年巨变可感、可知、可信。《四川观察》推出的党代表人物特写创意视频《姜文盛代表:我守护着歼20》《张燕代表:我是“芙蓉花仙”》,则应用了“微缩”“CG 特效”等创作技巧,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惊艳的奇幻瞬间,让短视频有“颜”有“料”,以“技术黑科技”助力全网话题流量均破亿的传播实效。2022 年10 月24 日中国程序员节,《四川观察》首发推出《H5 丨与AI 观观一起,循声作画》,“AI观观”横空亮相。当网友选择一段与长江有关的声音,“AI 观观”会循声作画,画出它脑海中的画面。这一波让人倍感新奇的“操作”,吸引网友们纷纷“玩”起来,朋友圈掀起了“晒AI 画作热”,与之相伴的是党的二十大盛会重要议题“守护美丽长江”这一主旋律在网端与“心端”的共鸣。

近年来,随着“5G+4K”、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等“黑科技”你方唱罢我登场,互动游戏、互动海报等新玩法层出不穷……重大会议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比拼策划功力的“高燃秀场”、展示技术水平的“竞技场”。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曾祥敏在评析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时所说:“近两年来,短视频、移动直播、H5 、可视化等类型成为主流,相关报道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保持稳定;5G、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大规模应用,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奇感显著降低。当前全媒体矩阵建设基本成型,交互、沉浸和智能,是融媒技术应用的三个关键词。”[3]近年来,四川广播电视台及旗下《四川观察》始终坚持移动优先、平台优先、服务优先、技术优先的发展战略,在每年的重大会议报道中,尤其注重“上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硬核技术+创意”产品,全新嵌入加载交互、沉浸和智能技术等“视听玩”新体验。

2023 年全国“两会”,四川广播电视台启用搭载4K、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等硬核技术、全国一流水平的新闻演播大厅,扩容全国“两会”视角与声量。增强现实虚拟系统直击现场,让万物跃然眼前;全氛围营造系统,不同视角呈现代表委员履职风采;莫扎特集中控制系统,将灯光、机器人摄像机、声音、大屏、虚拟精准协同,同时还搭建了小型实用的全国“两会”北京演播室,运用AI、5G 技术,使后方记者和代表们可以面对面实时交流,高效率、全方位、深层次传递“两会”声音。创意十足的“两会”内容和亮眼的视觉呈现,给观众带来别样的体验。特别是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热点,持续推出的《两会云连线》系列专题节目,让主播记者与代表委员云端“面对面”实时交流、聚焦两会热点。以轻巧的呈现样态、短平快的节奏,抓取会场内外新鲜事,辅之后方团队的网感化包装和前期素材的整合呈现,展现代表委员的履职尽责与四川多领域亮眼成绩。该新闻演播大厅的首秀,不仅让观众网友眼前一亮,更让四川广播电视台实现了虽然只有5 名记者赴京承担前方报道,但“两会”报道规模、声势、影响借助“云”端跃上新高点的效果。

与此同时,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2023 年“两会”期间,川渝两台继续“双向奔赴”,全新开展“川渝好风光——巴蜀文旅新发现”川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全媒体行动。该联合行动“第一季——诗路花语”在全国“两会”期间火热启幕,《四川观察》发布的系列产品与话题表现抢眼,10 余个相关话题登上同城及全国热搜,总阅读量超4.2 亿次。其中,“四川有座大宋不夜城”话题登上微博全国热搜第1 位,话题阅读量2.6 亿次。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强互动”新媒体产品,《四川观察》客户端尝试建立起涵盖首页、互动页、专题页三大版块的主题页面,邀请用户打开花海地图,为自己的家乡采集“绽放值”。“绽放值”优先收集满的区域,其对应视频物料可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平台发布,新颖的“玩法”吸引四川21 市(州)、重庆38 区(县)积极参与“绽放”,相关稿件总阅读量近700 万次,以高人气的“大合唱”唱响“川渝一家亲文旅一盘棋”主旋律。

4 坚持“以思想高度赢得话语优势”意识,精准设置引导网络热点话题

以评论言论构筑主流思想“坐标系”,实现媒体观点立场与网友态度看法的“共鸣”“共情”“共振”,打造互动“走心”的“同心圆”。

光明网首席评论员刘文嘉认为:“从世纪之交开始,公共讨论平台开始持续向互联网、社交媒体迁移,创造了单一纸媒时代所没有的、别有生机的网络公共生活,评论这一文体,也因此获得了更广义的定义,被多样化的平台所赋能。近年来,中央对全媒体时代提出了深刻论述,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作出了精准要求,评论作为主流媒体价值观的第一载体,作为主流媒体的‘态度’和‘表情’,更需率先落实这个精神:以平等姿态在多元格局里重新定位,在与众多声音的互动交流中,磨砺出具有政治意识、价值导向、大众共情能力的观点。”[4]在海量信息、海量观点扑面而来的新场景中,主流媒体的新媒体观点产品与话题运营,即要“高站位“,又要“善占位”,用“网”得人心的方式讲道理,说事理,凝固“共鸣”“共识”“共情”,体现出主流媒体的思想引领作用。

在重大会议报道中,《四川观察》高度注重会场内外、网上网下观点声音的“共情共振”。在2023 年四川省“两会”上,四川省政协委员张虎表示,参与高强度体能运动可能会加重病毒感染后心脏的损伤,因此建议取消男生1 000 米跑和女生800 米跑。《四川观察》的《视评来了》专栏立即推出评论短视频《体育中考调整“该出手时就出手”?》,《四川观察》微博随之发起话题“建议暂时取消男1 000 女800”,再度引发网友热烈讨论,累计阅读量高达6.4 亿次,当日微博全国热搜第一。很多网友留言希望有关部门对张虎委员的建议给予重视。《四川观察》微博围绕多位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设置互动话题,均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例如,甘孜文旅局长刘洪代表提出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 天,四川在全国率先试点。《四川观察》微博创建话题“建议将春节假期延长至9 天”,得到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登上全国热搜榜榜首,累计阅读量高达5.9 亿次,许多微博网友争相在话题下留言。这些“网红”建议也使得2023 年四川省“两会”热度高涨,《四川观察》创建话题“聚焦2023 四川两会”阅读量一路攀升至1.8 亿次,成功跻身全国热搜榜。此外,《四川观察》微博围绕省“两会”创建的“钢腿女孩四川省人大代表新身份”“建议允许春节分区分时燃放烟花”“建议将睡眠质量监测纳入医保”等话题也上了微博全国热搜榜。

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四川观察》紧跟原创“出圈”产品、会场焦点及全网热点,继续探索以思想“能量”引领话题流量。其中,系列评论《小辉说两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时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关键词,梳理与之相关的四川重要数据、创新举措、经验成果,解读字里行间潜藏的深意及释放的信号,《报告18 次提“粮食”大国“粮心”你读懂了吗》等评论点击率破10 万。聚焦四川代表委员履职鲜活故事和网友关切,原创评论专栏《视评来了》则推出《“熊猫妈妈”不止“代表”熊猫》《他才是中国永远的偶像》等系列短评,评论员以轻快、接地气的语言方式,有效针对“两会”期间“熊猫妈妈”“学雷锋”等热点人物热点话题进行短评快评,引领舆论风向,受到网友好评。让受众从媒体报道被动接受者转为构建互动产品的双向参与者,集“正能量”“暖能量”与“大流量”于一体,将国家大事、宏观议题与网友的“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紧密相连,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在移动端“破壁出圈”。

综上所述,重大会议是展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的“阅兵时刻”,重大会议报道是主流媒体比拼如何把好导向接好地气、紧跟时代融合创新、精耕内容壮大流量的关键“赛道”。四川广播电视台尤其是旗下的《四川观察》近年来在重大会议报道中的“战法”“打法”“玩法”,归根结底是树立“满屏皆精品”的融合创新思路,坚持“情系人民”“践行四力”,不断“解锁”高能创意、技术,聚合资源放大声量、流量,用最潮内容形式实现“出彩”,用最佳渠道运营赋能“出圈”,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主流媒体作为舆论引导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的作用,不断唱响时代强音。

猜你喜欢

出彩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一图读懂四川脱贫攻坚成效
彩电企业还能“出彩”吗
初中物理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
公开课“出彩”之害
让每个人出彩是教学必须承受之重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