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仪式视域下2023 年央视春晚的文化认同建构

2023-10-24蔡思彤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4期
关键词:仪式建构受众

蔡思彤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文化认同对于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软实力都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外来文化不断流入本国,与原有文化产生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冲击现象。个体在此过程中容易对本国文化产生怀疑,面临文化认同危机。面对当前的挑战,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刻不容缓。作为文化认同的主要建构者,国家主流媒体在建构文化认同方面义不容辞。央视春晚作为大型文化节庆综艺节目的先行者,借助国家媒体的主导地位,在各方面都起着引领示范的先锋作用,是建构文化认同的主力军。作为典型的媒介仪式,央视春晚擅长借助仪式传播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因此,基于媒介仪式理论分析央视春晚的文化认同建构过程,对于同类型节目的制作、中国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仪式空间:构建神圣集体文化庆典

仪式的举行需要在特定的空间场所,它是仪式所蕴藏的文化思想、信仰价值的外在表现,往往是被人精心设计打造与安排的,并赋有一定的象征意味,整体上呈现出庄重的仪式氛围[1]。2023 年央视春晚创新打造现实舞台和虚拟场域,呈现传统文化内涵,强化文化认同。

1.1 现场舞台:借力传统色彩系统,呈现中华传统美学

仪式传播的情境以承载传播过程的物质场景为基础,通过对晚会空间进行构造,以实现仪式中“神圣”与“世俗”的区隔[2]。2023 年央视春晚打造了极具美感的现场舞台,为神圣仪式的举行提供了场所,渲染了浓烈的文化氛围。

2023年央视春晚以中国古典文学的词牌名“满庭芳”为核心舞美设计理念,寓意着家庭幸福美满,传达出中华民族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希冀。在该设计理念之下,本届央视春晚锐意创新,首次形成协调统一的色彩系统,呈现出震撼的舞台效果。制作团队匠心巧思,首次设计出《春晚色彩系统应用手册》,从“枫叶红、金盏黄、槐花黄绿、美蝶绿”等10 种颜色中提取出“吉祥红、富贵黄、福寿绿、延年青、如意蓝”5 种核心色,并将每种核心色分别延展出8 种延伸色,形成多种色彩搭配模板,建构中国传统色彩的视觉美学系统,利用视觉色彩的组合,增强受众对传统审美的认同感。例如:《碇步桥》中呈现出的蔚蓝色、月蓝色、浅毛青色和《难忘今宵》诠释出的青梅、青古、碧山等颜色搭配,就系统性地提升了央视春晚的整体视觉表达效果,增强了舞台画面的美感,让人如痴如醉。

整体来看,《满庭芳·国色》中展现的传统色最具标志性。该节目以“舞”与“歌”相结合的方式展现梅红、麹尘、菡萏、纁黄、月白、青骊、岱赭、凝夜紫、远山黛等几十种中国传统色,呈现出历久弥新的审美观念,传达出了历经岁月沉淀的绝美中国色彩和悠长久远的浪漫想象。歌曲表达出的文化气息与荧幕呈现的载歌载舞的场面相结合,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让人们充分领悟中华美学的魅力。截至2023年3 月29 日,微博话题“春晚的中国传统色满满高级感”的阅读次数超2 000 万,话题“满庭芳国色的后劲儿有点大”的阅读量为1 075.4 万。央视春晚运用中国传统色营造出了典雅的仪式氛围,展现了内涵丰厚的东方美学,让受众在美学享受中强化文化认同。

1.2 虚拟场域:充分发挥竖屏优势,通过互动加强文化认同

在媒介仪式中,互动是关键步骤,传播过程中的双向信息交流是通过互动来实现的。在媒介仪式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收者,而且是信息的生产者与发送者,能够与他人交流沟通,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2023 年央视春晚应用“竖屏看春晚”模式,多使用近景镜头和特写镜头,使表演者成为屏幕中的主体,从而让受众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他们的神态,与他们进行目光接触。而且,表演者的眼神所传达出的情感穿透屏幕与受众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能够提升受众的仪式参与感和互动感。在该过程中,受众能够切身感受到仪式渲染出的欢乐喜庆的氛围,强烈体会到表演者传递出的文化自信的态度,为建构文化认同提供了基础。此外,央视春晚将移动端受众聚集在同一个虚拟场域中,通过竖屏模式为受众提供了虚拟的“在场”,让受众能够借助实时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字与天南海北的人们进行隔空互动,交流对中华文化的看法,如“有爱才有团圆”“很喜欢中华传统武术”等。

“民族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之中”[3]。在竖屏春晚的虚拟空间中,受众沉醉于盛大的集体仪式之中,通过多种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产生互动,在情感共鸣中进入仪式塑造的想象的共同体当中。据统计,2023 年的央视春晚直播观看规模超1.88 亿人,比2022 年增长56.7%,“更沉浸、更丰富、互动感强”的观看感受获3.79亿次点赞[4]。竖屏的互动功能让受众真正成为媒介仪式的参与主体,使其在文字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2 仪式符号:现代化演绎典籍非遗

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斯林(Randall Collins)认为,如果仪式缺少了符号,集体的兴奋就是短暂的、无法持续的,但是当这种兴奋体现在符号或神圣物上时,这种兴奋就能得以长久延续,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5]。2023年央视春晚制作团队深挖文化宝库,将古代典籍和传统非遗以仪式符号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同时在技术应用层面再次创新,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等前沿技术提升视觉冲击力,为艺术经典注入新鲜活力,有利于春晚文化认同的建构。

2.1 古代典籍:编码意义空间,唤醒文化记忆

文化典籍由古代人民的智慧凝结而成,记录着中华儿女的浪漫想象,是华夏文明传承不息、延续不止的关键载体。典籍所传达出的思想文化印刻在炎黄子孙的基因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2023 年央视春晚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选取经典符号,以先进科技为表现手段,形成共通的意义空间,赋予符号现代化内涵,传递传统文化的基因底色。

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的制作团队深挖《山海经》《抱朴子》《史记》《礼记》等典籍,结合VR 三维影像绘制技术让六种神兽跃然在舞台之上,为古籍符号注入现代活力。节目借助AR 使存在于中华儿女想象之中的神兽“走”出典籍,与象征国家未来希望的孩童击掌,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给受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文化记忆逐渐苏醒。仪式观强调意义的共享,通过象征符号对受众的共通意义空间进行编码,以唤醒群体的文化记忆[6]。节目根据不同的神兽编码出相应的特质,如麒麟的善良、白泽的博学、甪端的自信、鲲的逍遥、貔貅的勇敢、凤凰的能歌善舞,将受众印象中的神兽形象与精神气质相连接,赋予典籍极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建构出共通的文化空间,彰显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形态,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被重新编码,受众在解码过程中,其脑海中与这些符号相关的文化记忆会被适时唤醒,从而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微博话题2023 央视春晚创意神兽形象亮相彩排的阅读次数为8 524.1 万,讨论次数为163.9 万。网友直呼:“让更多后辈了解传统文化是好事。”在创新演绎与科技加持下,上古神兽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的眼前,焕发出耀眼光芒,能够唤醒大众埋藏在脑海深处的文化记忆。

2.2 传统非遗:创新呈现形式,重现文化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建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媒介仪式借助创新发展的科技能够使非遗符号以一种极具时代性的全新方式呈现,重新诠释非遗背后的文化意义。

2023 年央视春晚通过创新呈现形式,呈现缤纷多元的非遗文化。歌曲《百鸟归巢》以巧思彰显文化,将有千年历史的泉州“南音”推向现代舞台,利用AR 技术创建出红砖古厝式的空中楼阁,加强景深效果,并融合XR、360 度自由视角等前沿技术,渲染出温暖的仪式氛围;国粹武术经久不衰,武术节目《演武》运用AR、XR、电影级虚拟制片等技术,重现了《武僧演武图》壁画中僧人习武的场景,利用绿箱抠像技术,把人物动作和“练兵场”等虚拟场景完美融合,呈现出中华武术的多元可能和精妙绝伦;舞蹈《碇步桥》灵活运用AR技术,还原江南水乡建筑,与非遗技艺江南扎染的色彩相配合,以悠长的箫笛声为伴,再现非遗碇步桥的古朴韵味,给人亲近山水、返璞归真之感;舞蹈《锦绣》以非遗织锦护膊为创作来源,舞台演员在XR 技术呈现出的“经丝纬线”之间翩翩起舞,为传统非遗增添了活力,再现了汉宫庄重的典雅之美。

在央视春晚创设的媒介仪式当中,前沿科技加持下的非遗符号让人耳目一新,丰富了仪式体验感,引发受众广泛的称赞与认同。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与“碇步桥”相关的微博话题数超过30 个,总浏览量破1.1 亿。不少网友感叹:“看完怎能不忆江南?”非遗实景碇步桥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微博话题非遗南音元素首登春晚的阅读次数为1 884.3 万,网友纷纷评论:“南音太美了,听得让人如痴如醉。”2023 年的央视春晚让非遗文化瑰宝重现仪式舞台,利用先进科技赋能文化内涵表达,是建构文化认同的一次生动范例。

3 仪式展演:创新结构,传递主流价值观

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之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7]。媒体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将社会主流价值观蕴藏于仪式节目的策划、编排、表达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影响受众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其与国家主旋律相统一的效果。央视春晚作为自带宣传属性的官方舞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再感知,更能实现对现代文化的鲜活呈现。2023 年,央视春晚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多种样态互融等方式将当今时代的主流思想摆上舞台,与观众进行交流,引导价值观建设。

3.1 宏观结构:组合类似节目,表现共同主题

在总体设计上,2023 年央视春晚采用以节目群为基本单位的结构方式,并进一步强化、创新节目群概念[8]。2023 年央视春晚将内容、主题类似的节目有机组合连接在一起,紧凑仪式结构,建构文化认同,在流畅叙事下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在小品《初见照相馆》中,感情平淡的中年夫妻偶遇新婚燕尔的年轻恋人,不禁回忆起往日的甜蜜,逐渐明白了宽容、平淡生活的道理,暗含着对真情的珍惜。之后由歌曲《你好,陌生人》承接,温暖诉说出陌生人之间的互帮互助,而每一段美好的感情皆是以陌生人初见为开端,给予彼此温情善意,这与《初见照相馆》的主题无声契合,强调相互关心的重要意义。小品《对视50 秒》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由初始的争论不休到多次对视50 秒之后的和好如初,传达出的是家人之间应多增进感情,互相包容理解,共同建设和谐家庭,就如后续歌曲《合拍》表现出的步调一致、关系亲密的恋人一般。小品《马上到》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小人物为创作对象,通过展现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之间从激烈矛盾到互帮互助的关系,呼吁国民平和待人、互相体谅,让观众在笑声中不知不觉接受观念渗透,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紧随其后的歌曲《小哥》也同样聚焦平凡生活中的“小哥”,与上一个节目相呼应,实现了友善、乐观、朴实价值观的传递。

2023 年央视春晚通过创新节目群结构,使相关节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渗透。截至2023 年3 月29 日,微博话题初见照相馆初见民政局的阅读次数达2 394.3 万,微博话题毛不易春晚唱你好陌生人的阅读次数达6 884.7 万,与“对视50 秒”相关的微博话题的阅读次数超2 490 万,与“春晚合拍”相关的微博话题的阅读总数超4 852.2 万。歌曲《小哥》和小品《马上到》综合收视份额占比排行均在前四。

3.2 微观设计:多种样态互融,赋能主流价值观宣传

2023 年央视春晚通过精心策划,建构出“不同元素组合、多种样态共生”的仪式景观,使受众耳目一新,让主流价值观宣传焕发全新生机。

杂技《龙跃神州》在传承非遗“中幡”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京剧、武术、古典舞等相关艺术,展现出中国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表达对安居乐业、年年有余的美好期盼。在观看完节目过后,许多网友感叹:“中幡舞出了‘种花人’的气势。”歌曲《跟往事干了好几杯》采用“老歌手+新风格+音乐剧”的创新形式,唱出了对过往遗憾的释怀,表达出了荣辱不惊、洒脱自然的处事风格。这种“新旧结合”的方式备受人们喜爱,该节目在2023 年央视春晚所有节目的收视率中排行第四。歌曲《早安,阳光》将脍炙人口的《早安隆回》和《阳光总在风雨后》改编串烧在一起,突破传统形式,邀请各地的百姓和歌手共同演唱,展现出中华儿女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传递人间正能量与温情,引发了广泛受众的共鸣。《难忘今宵》作为多届春晚的“常驻嘉宾”,被大众所熟悉,给中华儿女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2023 年央视春晚在不变中求新,在《难忘今宵》中加入了阿卡贝拉和童声合唱,在延续传统仪式的同时为受众重塑了新的集体记忆。这首歌意味着春晚这场媒介仪式的落幕,在仪式终尾用加入带有创新元素的老歌,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形成集体向心力,建构受众对文化的认同。

猜你喜欢

仪式建构受众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