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游戏带进地理课堂

2023-10-23赵嘉佳王兴敏刘星汝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游戏探究课程

赵嘉佳 王兴敏 刘星汝

“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效率。基于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针对农村中学的特点,尝试将游戏化教学引入地理课堂,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地理课堂,开展特色课后服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转变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有效落实了“双减”目标。

【本栏目所有文章课题均属于2022年度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借助游戏化教学转变农村中学地理学习方式的案例研究”(课题编号:NCJY2022-011)的研究成果。】

培养劳动素养的地理特色课程探索

为了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丰富课后服务供给的具体要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地理组坚持构建开放而系统的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以地理学科为特色的劳动教育课,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根据学校特点,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位于海淀山后地区,是一所颇受城市化冲击的乡村学校。在城市化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学生逐渐脱离自然,学校逐渐丢失“以自然为师,以实践为师”的风格。面对这些危机,我校利用山后乡村学校的本土优势,积极聘请当地经验丰富的农耕专家及附近高校的农学学者指导我校为学生打造一片自然世界,开辟了三亩空间——“嘉禾农场”,包括室外劳动基地、室内大棚基地和一个室内劳动操作室,旨在让自然成为课堂,让自然成为老师。

基于学科特色,发扬传统文化

地理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具有综合与区域属性。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表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地球公转关系密切,而地球运动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理解二十四节气离不开对气候、土壤、空气、阳光等的分析,这恰是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因此,我校地理组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以劳动育人为目标,构建地理特色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感受物候变化,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深化中学生对农耕文化、传统民俗的理解和认同。

借助节气线索,创设特色课程

以“嘉禾农场”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地理组通过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习与劳动的有机结合。“嘉禾农场”课程设计分为“春生记”“夏收记”“秋耕记”“冬藏记”四个篇章,每个篇章结合地理课程学习的需要,设计主题系列课程活动。每个篇目的设置基本都涵盖三个常规版块:鉴赏节气歌和谚语,从地理角度重新认识节气;跟随节气、气候做农事;了解民俗文化,享受大自然。除了常规版块外,结合篇章特点还设置了不同篇章的特色活动。一是“春生记”篇章,带领学生在农田完成浇水灌溉、追肥、除虫等农事;制作简易雨量器,用真实数据感受华北地区“春旱”,探究春旱对农业的影响以及缓解春旱的方法;制作风筝,感受风的力量……二是“夏收记”篇章,带领学生收割上年秋分种下的冬小麦,经历播种、成长、收获的全部过程,在劳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持续和轮回。再将收获的小麦制作成工艺品送给高三毕业班学生,表达美好寓意,让课程面向更多学生,拓展课程辐射空间和内容。三是“秋耕记”篇章的主题是冬小麦耕种,带领学生辨析相关谚语,从自然角度理解不同谚语适用的不同区域;通过谚语了解地处华北的嘉禾农场适宜种植冬小麦,继而开展秋耕仪式,邀请农民伯伯讲述秋耕习俗和方法,组织学生吟唱秋分节气歌、朗诵秋分节气诗,在专家和农民伯伯的指导下开展除草、翻土、开沟、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感受“粒粒皆辛苦”,思考播种深度和种植间距等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知识。四是进入“冬藏记”,气温逐渐变冷,带领学生在室外农地开展铺设地膜、灌冬水等帮助小麦越冬的课程,引导学生开展不同越冬方式、病虫害防治、瑞雪兆丰年等真实情景的研究;更多的课程安排集中在室内大棚中进行,如种植香菇、金针菇、草莓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从无到有的生命周期,感知自然,并对其他学生开设“采摘体验”活动,让课程惠及更多学生,让更多人走进自然。

如今,“嘉禾农场”已开展一学年,我们以节气为线索,在课程规划中注重整合融通,遵循自然规律,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彰显地理学科特色,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回归自然,让灵魂感知生命。

(文/赵嘉佳)

新闻与区域地理游戏式的融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历经数载,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地理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性质、理念、结构、内容等方面较原来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提出:重視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基于此,笔者尝试以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为宗旨,以选取新闻时事为素材,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从而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时事新闻概述

新闻时事的概念和特点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新闻时事更新速度快,视频资料可信度强,相同时长的音频资料信息量更大,特别适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的教学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地理,并能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新闻时事的选取 生活中,各种新闻媒体资源非常丰富,但教学中融入的新闻媒体资源不是将材料进行简单堆砌,而是教师将搜集好的资料进行“加工”,挖掘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具有典型性且密切联系教材知识点的模拟真实问题的情境。

新闻时事选取要注意如下三个原则。一是真实性原则。地理的理论知识与真实客观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采用真实的地理教学资源,有助于地理知识与地理实践的统一。新媒体时代,一些媒体为博人眼球,往往夸大事实真相,因此资源选取时要注意甄别。二是典型性原则。地理教学资源是教师将相关资料“加工”后的产物,资料编选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地理知识。新闻时事类文章虽然比较精练,但教师仍需要筛选出同一主题下,内容最贴切、配文最精练、图画最清晰的资料,以帮助学生提取地理信息。三是时代性原则。地理课程基本理念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需要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地理课程,教学素材的选取就要与时俱进。富有现代气息的地理素材,更能适应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显示地理教学的强大生命力。

设计新闻时事为情境的游戏化教学

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 中学生对地理环境持有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融入时事新闻,学生可将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地理问题的解决中去,充分体现了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此外,这种应用现实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一些地理问题的感性认识进行系统提炼,上升到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领会从生活探究经教学探究向科学探究的路径。

体现地理知识的综合性 新闻时事都是对现实环境的真实描述,学生用所学解释新闻时事中的疑点问题,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地理案例完美的结合,深刻体现了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在分析、讨论时事新闻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新闻中潜在的地理理论知识,也会潜移默化地习得这种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开拓学生的思维 设计新闻时事为情境的游戏化教学,课堂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发现者”。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氛围相对宽松,学生便于发表独立见解,拥有较多自我的展示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组内成员能力的差异性,学生可以将自己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共享,开拓思维,培养创造力。

综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地理教学必定要“与时俱进”。从教学资源看,新媒体时代,可供选择的多媒体资源很多,相信随着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更丰富的地理教学资源会不断涌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也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尝试情境创设、小组竞赛、调查研究、角色扮演、辩论等多种形式组织课堂,不断提高课堂趣味性,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效率。

(文/王兴敏)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初中地理的课程理念之一是“活化课程内容,将丰富的地理素材与鲜活的地理活动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将视野充分打开,利用课外地理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与课内知识紧密结合。同时,新课标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充分融合,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深度参与地理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创新地理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对学生地理学习方式的革新。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日本”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游戏化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日本”选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的第一节。学生在学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时,能够说出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这是本节课学习的基础。如果之前对于亚洲的学习是以大洲为认知范围的“大尺度”区域学习,那么对于日本的学习则是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相对“小尺度”区域学习,是前一章學习的深化。同时,“日本”作为本章的开篇课,也为后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提供了方法上的参照。总的来看,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一课。本节课是有关日本内容的第1课时,涉及的内容是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自然环境特点,可概括为日本自然环境的学习。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探究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教学难点为分析日本自然环境对其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教学设计

从课程设计的内容角度来看,本节课将日本的位置和领土、地形、气候各归纳出一条主线,分别是“美味海岸线”“美丽新干线”“浪漫樱前线”。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在三条主线中通过生动的游戏化课堂活动设计,探究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每一条线索的探究中,落实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从课程设计的整体角度来看,充分考虑到课程的趣味性与地理学科的生动性,围绕三条线索,借助电影《唐人街探案3》营造探案情境,确定本课时的主题为“三线探日本”。“探”字有三层意思,既是《唐人街探案3》的“探”,体现了课程的情境性;又是《三线探日本》的“探”,体现了课程的逻辑性;更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游戏化的课程活动设计当中。

游戏化教学在本课例中的具体体现如下:在“美味海岸线”“美丽新干线”“浪漫樱前线”三条主线环节中,都以主人公到达日本后发布了“朋友圈”为线索引导同学们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寻找线索,从而完成对日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的学习。如在学习日本地形时,给学生先呈现出主人公乘坐新干线时拍摄的景观视频和日本新干线的线路图,让同学们观察新干线沿海分布的特点,进而呈现出日本的地形图,让同学们去分析新干线沿海分布和日本地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日本的地形特点。通过先呈现地理事物或现象,然后让同学们自主探究原因并总结归纳地理要素特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开展探究,更能让学生们认识到地理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地理眼”看世界的习惯。在主线任务完成后,通过希沃白板“分组竞争”课堂活动,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将细碎的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活跃了课堂气氛。

总之,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课程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在课程组织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学生看作课堂主体,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构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文/刘星汝)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猜你喜欢

游戏探究课程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