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促成长,田园娃娃向未来

2023-10-23张环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葫芦劳动育人

张环

政策导向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见,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在劳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学情分析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坐落在永定河畔、著名的瓜果之乡——庞各庄,是一所美丽的农村小学,是北京市首批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学校立足地域特色,大力实施新田园教育,打开视野,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充分开发乡土资源,利用校外的高科技农艺园、西瓜博物馆、老宋瓜园等,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养成精耕细作的态度,传承勤、敬、智、诚等农耕精神,做积极进取的躬行者。学校的“新田园教育”是关注规律的教育,以自然为起点,顺木之天以至其性;是关注过程的教育,以系统为路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关注未来的教育,以和谐为追求,持续生长欣欣向荣。

活动育人

学校十分重视劳动课程对学生的育人作用,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达成育人目标。基于此,学校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活动。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具体实施中,一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主要带领他们参与擦拭学校展板、橱窗和宣传栏的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的展板、橱窗、专栏等焕然一新,更加整洁明亮。二是中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农艺园,亲身体验花卉种植。学生们积极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分工合作,团结互助,有的负责搬花盆,有的负责采集吊兰,有的负责培土,有的负责浇水,忙得不亦乐乎。三是高年级学生走进实践园擦洗葫芦。活动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承担劳动任务,分工合作完成搬运葫芦、擦洗葫芦、摆放晾晒葫芦等任务。通过参与丰富的劳动活动,学生们真实体会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激发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不仅如此,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淬炼生产劳动技能,体会物质产品的来之不易,认识劳动与自然界的基本关系。为此,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校外甘薯基地实验园,开展系列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活动前期,收集资料、交流阶段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利用各种渠道搜集信息,真正锻炼了表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后期,学生来到甘薯基地实践活动,走进甘薯幼苗培育大棚,被眼前的无土栽培和各式各样的培育技术吸引。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他们参观了甘薯幼苗的繁殖以及新品种的试验田,听取了科普知识讲座,亲眼看见了现代科學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前总以为高科技是遥不可及的,原来它就在自己的身边。在接下来的种植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盖膜、栽苗、浇水、培土等完整的种植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劳动过程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与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懂得了要尊重劳动果实、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也更加懂得要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成果,激发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课程育人

劳动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的活动,更是一门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因此,把握育人导向不仅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更是由课程的性质决定的。经过不断的实践,我校清楚地认识到:应该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劳动,为学生提供最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并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学校立足实际开发并实施了种植、养殖、葫芦彩绘、葫芦烙制、扎染、泥塑、编织等劳动实践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全面。经过多年的实施、总结、反思,学校进一步提出:优化实践课程,聚焦育人目标,结合新田园教育内涵,开展以葫芦文化为主线的劳动课程建设。以此为基础,系统开发打造学校的特色课程——葫芦文化课程,将劳动课程和特色课程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田园少年。课程具体实施如下:

了解葫芦 从了解葫芦开始,遵循葫芦生长的时令,参与体验葫芦的育苗、种植、护理、塑形、观察、采摘、晾晒、刮皮、打磨等全过程,旨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劳动中育人。组织学生参与葫芦育苗、种植、护理、收获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体验耕种的辛苦、劳动的汗水和丰收的喜悦。相关实践活动主要在三、四年级中开展,成熟后的葫芦要经过晾晒、去皮、清洗、再晾晒、打磨处理,这样才能进行彩绘、烙制的艺术加工。通过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艺术加工 旨在引导学生用自己亲手种植的葫芦进行艺术加工,既享受劳动果实又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在实践中育人,如彩绘、烙制、葫芦丝演奏、包装作品等。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火笔画,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知名的产地有山西、安徽。烙画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传统工艺之美,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感受自然之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目前,我校学生创作了“弘扬奥运精神,传播冬奥文化”主题作品,“成语故事、寓言神话、名著经典”主题作品,“马勺脸谱、京剧脸谱、人物”主题作品,“杨柳青年画”系列作品,“传统山水、花鸟”系列作品,实现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葫芦文化课程通过传统文化传承、劳动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劳动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项目式学习 各学科教师联手,以葫芦为主题,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项目式学习,结合语文、数学、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以听、说、读、写、画、做等方式,在教学中育人。同时,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演奏、演讲、绘画、烙制、课程交流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育人。具体实施中,我校将葫芦文化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结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设计实施学科10%实践活动课程,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开展。例如,语文学科带领学生分小组学习成语、寓言故事,为彩绘、烙制葫芦提供创作素材和源泉。接下来,再在美术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葫芦的形状构思图案,用铅笔在葫芦上绘草稿,再用勾线笔勾勒出轮廓,用丙烯颜料上色,最后添加背景,完成作品。最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葫芦艺术作品,同时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葫芦艺术加工之美。

总之,学校按照国家课程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劳动课程要求,开足开齐劳动课程。同时,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相关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进一步满足新时代育人需求,坚持“全社会、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我校将继续探索劳动课程实施的新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力争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劳动课程体系,积极为学生搭建更多展示的平台,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田园少年。

猜你喜欢

葫芦劳动育人
“葫芦镇”上喜事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写意葫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宝葫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珠”育人